(共28张PPT)
酿酒和做面包都要用到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
那么如何估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单细胞真核生物
2.兼性厌氧菌
3.出芽生殖
探究·实践: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设计并进行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连续培养7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显微计数法)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呈“S”型增长,并最终将全部死亡。
实验步骤
① 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② 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③ 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d;
④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⑤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逐个计数很困难,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
每天同一时间计数
血球计数板使用
1、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
一、血球计数板的原理和构造
2、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即1mm×1mm×0.1mm其容积为0.1mm3。
计数室
计数室分为25中格(双线边)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计数室是由___________个小格组成
25×16=400
3、计数室规格:
细胞个数/1mL=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稀释倍数
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
二、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1.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加样;
2.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防止产生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不能太多,多余培养液需用滤纸吸去,盖玻片上的培养液也需用滤纸吸取。
3.计数。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每一天要在同一时间计数。
1、若计数室内有水,则会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小。
2、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防止气泡产生,气泡的存在会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小。
3、充入细胞悬液的量过多,会将盖玻片顶起,使得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大。
4、如果先加酵母菌悬浮液,再盖盖玻片,会使加入的酵母菌溶液超过计数室体积,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大。
5、如果盖玻片上的酵母菌溶液没有用滤纸吸去,会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大。
6、吸取培养液前要轻轻振荡培养瓶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若未震荡,而从底部吸取酵母菌溶液,会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大;若未震荡,而从上部吸取酵母菌溶液,会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小。
7、若一个小格中的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要将吸取的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一般以一个小格中4-5个酵母菌为宜)
8、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若四边四角均计入,会导致计算出的浓度比实际偏大。
9、待酵母菌沉降到底部再进行计数。对焦不准:会导致看清酵母菌,看不清格线,或者看清格线,看不清酵母菌,造成计数的误差。
10、活酵母有芽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1个酵母细胞。
11、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
N1=(n1-1+n1-2)/2
N2=(n2-1+n2-2)/2 N=(N1+N2+N3) /3
N3=(n3-1+n3-2)/2
N1=(n1-1+n1-2)/2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
n1-1
n1-2
N1=(n1-1+n1-2)/2
N2=(n2-1+n2-2)/2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
n2-1
n2-2
N2=(n2-1+n2-2)/2
N3=(n3-1+n3-2)/2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
n3-1
n3-2
N3=(n3-1+n3-2)/2
12、本实验不需要对照,实验前后互为对照。
13、需要平行重复实验,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平均值。
14、可使用两种方法分辨死细胞和活细胞:死细胞多集结成团;可以借助台盼蓝染色(死细胞呈蓝色,因为死细胞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可以进入细胞)
15、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浸泡和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也可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
例题
例1: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先 后再计数。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稀释
2×108
解析 :根据公式:5×400×10000×10=2×108
例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个/mL
解析 :酵母细胞个数/1mL= 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80 ×400×10000×稀释倍数=n/ 80×400×10000×10=5n×105
例3(2008江苏高考31.)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_和 。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 。
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浸泡和冲洗
例4:(2009福建高考1 )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C
1.(7分)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 。
(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
。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 。下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 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
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
24
5×106
(4)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上图2所示结果,由此并不能得出酵母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为了确定培养酵母菌的最适温度,需要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在25℃左右再设计以上的温度梯度
2.在生态学中,通常要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三个层次开展研究。
⑴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用血球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下图是血球计数板放大图,第一次抽样检测结果是4个中方格中共有40个酵母菌,则每毫升菌液中含有酵母菌 个。所计算出的酵母菌是 (从以下选项中选择)。
A.活的菌数 B.死的菌数 C.总菌数 D.新增殖的菌
1.6×106
C
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诗中可体现出群落的 现象。研究群落通常要研究其丰富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优势种的种类及丰富度,随机取样时常用的方法是 取样法。
⑶人工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目的是观察这一人工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构建时,是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把生态系统具有的 进行组织。为了使其正常运转,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 。
次生演替
取样器取样
基本成分
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16×25型的计数板 计数室含16中格,每个中方格含有25个小方格。一般取四角的四个中方格(100个小方格)计数 。
细胞个数/1mL=10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100 ×400×10000×稀释倍数
补充:16x25型计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