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物态变化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下册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0cm 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26°C D.泾阳县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68°C
2.生活中有各种“模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水壶嘴冒“模糊”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清晨,湖面雾蒙蒙的,“模糊”不清,是液化现象
C.冬天,小汽车的玻璃窗变“模糊”是小水珠附在玻璃窗的外侧
D.河北寒冷冬天的早晨窗玻璃上“模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3.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球湿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湿球温度计的球部被湿棉纱布包着,干湿球两者的读数不一样。某学校社团的同学用该干湿球湿度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社团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B.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较大,这是由于湿棉纱布中水的比热较大
C.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的湿度越大
D.空气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形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
4.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固现象
5.关于水银体温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体温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 B.它的量程通常是35 42oC
C.缩口的存在使它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用酒精灯的火焰消毒
6.下列关于对误差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俯视读温度计的示数时会造成读数误差偏大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7.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B.体温计可以使用沸水消毒
C.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
8.关于物体的冷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一壶10℃的水比一杯10℃的水热
C.零下10℃的铁块比零下10℃的木块冷
D.100℃的沸水与100℃的铁块一样热
9.下列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A.莲湖区冬季最低气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健康学生的体温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10.如图,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人们欣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客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B.喷泉周围的温度较低是因为水发生了凝固形成的
C.游客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D.工作人员把夜晚表演时的音乐声调得较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熔化现象
12.炎热的夏天,教室里吊扇吹来的风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吊扇吹来的风( )
A.使室内气温降低
B.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C.温度比周围空气低
D.吸收了人体周围空气的温度
13.如图所示,在密封的试管底部放入少量的碘。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已知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600℃,则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将试管( )
A.放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14.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体温计测人体温度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B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C 皮尺测量操场的宽度时,将有弹性的皮卷尺拉的很紧 偏大
D 在测量科学书本纸张厚度时,从封面开始测量 偏大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密闭瓶口。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将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所示,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拿着这个瓶子从楼底到楼顶(不用手直接拿瓶子),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
16.如图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美景,其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狗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这一特性辨别出是主人归来;雪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7.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聪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的示数如图所示,当他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去直接测量正常人的体温时,测量结果为______℃。
18.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到零下,如果将它放在空气中,会长出如图所示的“冰状胡须”。其形成原因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______现象时,______了周围的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收后,就发生了______现象。
19.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 __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 ___________现象。
20.寒冷的冬天,温暖的教室内门窗紧闭,窗户玻璃的_______表面(填“内”或“外”)容易起雾。严寒的冬天早上,室外树木枝叶挂满了霜,它是水蒸气_______(填“升华”或“凝华”)形成的。
21.(1)如图甲,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周围会出现“白汽”,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白汽”会______(填“向上飘”或“向下飘”);
(2)如图乙,冬天,在我国北方较寒冷的地方,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冰花出现在窗玻璃______(填“内侧”或“外侧”)。
三、实验题
22.某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了如下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4 46 47 48 48 48 48 48 50 54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1)记录实验数据见表格,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
(2)实验中判断固体熔化的根据是______;
A.看温度计示数是否保持不变
B.观察装海波的试管里是否有液体出现
(3)根据图象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海波熔化时,______;
(4)根据图象,还可得出海波熔化前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
(5)另一小组同学用质量为m1的该晶体做实验,绘制的晶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部分图象如图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该晶体做实验,得到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2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小明同学记录的数据在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安装装置时要 ___________(选填“A”或“B”),方便调节;
A.从下到上
B.从上到下
(2)根据记录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_______)
(3)由图像可知,水的沸腾条件是 ___________;水的沸腾特点是 ___________;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___________(选填“A”或“B”)。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5)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24.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睿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时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1)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之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方法是______(填“A”或“B”)。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2)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填“是”或“不是”)晶体;浓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
(3)含盐浓度越大,熔点______(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4)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发现: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填“快”或“慢”)。
四、计算题
25.某厂生产的温度计不够准确,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在2℃,而在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1℃(标准大气压下),用这样的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读数为60℃,那么这杯热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6.周厚宽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1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所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55格,则壶中水温是多少?
27.一只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读数是5℃,在沸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读书是95℃。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D
6.C
7.C
8.D
9.D
10.C
11.D
12.B
13.A
14.D
15.大于 升高 变大 温度计
16.信息 音色 凝华
17.热胀冷缩 37.8
18.升华 吸收 凝华
19.升华 汽化 液化 凝华
20.内 凝华
21.液化 向下飘 凝华 内侧
22. B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且升高的越来越慢 c
23.A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A 减少热量散失,节省加热时间
24.A 是 -7 越低 快
25.58.6℃
26.(1)2℃.(2)﹣40℃~180℃(3)70℃.
27.(1)℃;(2)30℃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