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同步测试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当时孙中山将让位于袁世凯的情况,将政体确定为责任内阁制。这两项规定( )
A. 因人设法,特殊条件下的特别产物
B. 釜底抽薪,终结了本国的君主制度
C. 有的放矢,剥夺了权贵的政治权利
D. 高瞻远瞩,确立了两国的共和制度
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
A. 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
B. 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
C. 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
D. 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即1912年3月)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 )
A. 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 B. 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C. 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D. 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
A. 帝国主义势力的阻挠 B. 封建军阀掌握了地方权力
C. 国民政府无意反封建 D. 中共武装割据的影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庭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平政官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庭也,……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由此可见,章士钊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政治制度 B. 没有规定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权利
C. 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隐患 D. 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埋下隐患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1933年10月中央苏区文化教育建设大会通过了《苏维埃学校建设决议案》。规定实行平等教育,普遍扫除文盲,普遍进行义务教育,培养革命新后代和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工农政治、军事、工业和文化教育人才。这表明,中央苏区
A. 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 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
C. 培养了大量革命和建设人才 D. 从传统教育中总结经验教训
建国初,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这是因为三大政治制度( )
A. 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 B. 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
C. 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D. 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
1949至1951年,在解放过程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第一步,在新解放区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第二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步,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人民政府。这一建立人民政府的方式
A. 凸显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 开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C.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权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 贯彻“一国两制” B. 民族平等团结
C.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D. 规范政府行为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
A.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
C. 导致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方面作出的一大创造性贡献。这说明政治协商制度( )
A.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 为各国政党建设提供了借鉴
C. 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热情 D. 产生于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期
据统计,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
A.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B. 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 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D.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根据材料二,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5)依据材料五,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1-5 AACAC 6-10CBBAD 11-15BCAAC
16.(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
(3)民主政治建没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应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7.(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
(2)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或: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4)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特点:①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②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③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