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综合练习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综合练习 (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1-06 21: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一、选择题
1.小芳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学习,现学习已经进入成果总结阶段,她想查找专业文献,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总结形成论文并投递到某杂志进行公开发表。请问,( )工具更适合于她现阶段的学习。
A.CNKIE-study B.百度学术 C.微博 D.网易公开课
2.小明正在与班内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作业,每个同学按照分工需完成不同的部分和任务,并最终汇总形成本组的项目报告。下列( ) 工具更适合于这样的团队合作任务。
A.微信 B.有道云协作 C.网络画板 D.Mindmanager
3.下列关于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
B.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
C.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因此旧知识都要无用的
D.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4.下列选项中,可以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的是( )
A.导航地图 B.标签云图 C.思维导图 D.统计图表
5.下列不属于思维导图制作工具的是( )。
A.Xmind B.Mindmanager C.FreeMind D.Mind+(编程软件)
6.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要完成一项“网上课堂对学业影响”的调查报告,调查正式开始前,需要根据调查和研究的目的来明确需求。下列哪个工具更适合帮助他们规划调查思路( )
A.Xmind(思维导图软件) B.WPS表格 C.WPS文字 D.几何画板
7.王明同学运用 Python语言编写程序,根据输入的体重和身高计算BM值并验算其体重指数是否超标,属于( )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
8.以下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原始事物现象的符号记录
B.信息等同于知识
C.信息是经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
D.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二、填空题
9.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数字化学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特点。
10.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本质。
11.我们不能把连续的音频信号存放在计算机中,必须将(______)数据转换为(______)数据。将模拟声音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2.计算机模拟实验也称作“干式实验”,不但节约器材费,而且更为有效,并能解除进行某些真正实验所具有的危险性和不可能性。(______)
13.数据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学符号。(______)
14.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由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如图为部分数据截图)获知,其中用汉字、数值、加减符号描述疫情确诊、治愈、死亡等情况;还可以用颜色、数据表、图描述疫情地区分布、境外输入确诊趋势等情况。请运用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下列判断。
(1)同一客观事物(如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描述。(_____)
(2)在计算机科学中,仅有文字数字、数值、字符、颜色、表、图可作为数据。(_____)
(3)疫情实时数据记录的形式有汉字、颜色、图等,因此数据具有二进制性特征。(_____)
(4)图21-1中用深红色突出显示确诊人数在10000以上的地区,深红色是数据,也是载体,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新冠肺炎确诊人数≥10000”。(_____)
(5)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所以信息和数据是等价的。(_____)
(6)由图21-2可获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外新增确诊人数呈上升趋势”。(_____)
(7)由图21-1中“数据更新至2020.10.21 15:26”表明信息具有时效性,一旦超过其“生命周期”就失去原有的效用,成为历史记录。(_____)
(8)从图中获取新冠疫情数据和信息,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疫情情况,还能帮助我们解决个人防护问题。(_____)
(9)知悉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后,我们需要学习新冠肺炎预防知识进行个人防护。(_____)
(10)疫情爆发后,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以其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领域渊博的知识和智慧,指导抗疫工作,危难之中显身手,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_____)
15.数字化工具就是可以把文本、图像、图形转换为具体数字的工具。(_______)
16.知识由概念、事实、规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不仅可以反映个别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具体的变化方式,更可以反映一类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共同变化规律。(_______)
17.智慧是人们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______)
四、简答题
18.生活中一些零星的片段,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例如一副图像、一段声音和一串符号等。让我们借助于网络手段,完成下述活动来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并且分析活动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和知识。
(1)上图是一幅中国著名古画的局部,你能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它的出处吗?_______
(2)这幅古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的历史吗?__
(3)画中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而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你认为古画的名字是表示时令吗?________
(4)在研究该图的时候,由于史料不足产生了很多谜团。例如,清明是指“清明节”“清明坊”,还是“清明盛世之意”?“上河”是指“河的上游”“逆水行舟”,还是“赶集上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你能否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
__________
19.请总结自己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使用过的能够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的工具并将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五、操作题
20.针对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学校教师们都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式,引发了社会各方对线上教学平台、线上直播软件等的关注,高一学生小新和同学成立了“新新研究小组”,准备调查O、P、Q三种线上软件的优缺点,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报告、发表观点、提出倡议。
(1)针对“新新研究小组”的数据调查分析活动,以下哪个活动步骤是正确的(______)(单选)
①收集数据 ②提出观点 ③形成报告 ④分析数据 ⑤提出问题
A.⑤①④②③
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②①
D.②①④⑤④
(2)针对问题“你最喜欢用哪个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小新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excel工具制作了统计表如下,关于图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数据表的数据变化,图表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B.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Q平台在教师群体中最受欢迎
C.利用饼图,可以直观的看出使用各个平台的教师人数
D.从图表可以知道有5个人不喜欢这三种平台,而选择了其他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D
6.A
7.D
8.B
9.问题化 合作性 个性化 创造性 再生性 开放性
10.提炼 研究 分析
11.模拟声音 数字 声音的数字化
12.对
13.错
14.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正确
15.错
16.正确
17.错误
18.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1]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7]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
持“清明节”观点的专家学者,有已故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先生,和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1981年,孔宪易先生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质疑》的文章。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史树青先生指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19.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XMind是一款易用性很强的软件,通过XMind可以随时开展头脑风暴,帮助人们快速理清思路。XMind 绘制的思维导图、鱼骨图、二维图、树形图、逻辑图、组织结构图等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展示具体的内容,人们在用XMind绘制图形的时候,可以时刻保持头脑清晰,随时把握计划或任务的全局,它可以帮助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效率。
XMind 的特点可用"国产而国际化发展、商业化而兼有开源版本、功能丰富且美观"来概括。
20.B AB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