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知算理 “动”中明算法
——青岛版数学五四制第二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教学设计
一、立体剖析说教材
※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教学的重和难点。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法的重要基础,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以保护环境为题材,呈现小朋友在捡拾废弃物的情境,促进学生去探究,使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的办法,通过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二、依托学情研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方法。
※ 借助小棒、计数器,在具体情境中,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的算理,理解两位数加一位进位加的算理。
2.能力目标: ※ 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
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 ※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增加数学应用能力。
4.教学重点: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 初步理解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聚焦难点谋策略
教具学具: ※ 1、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 2、学具:小棒、计数器。
四、以学定教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大屏幕上的动画歌曲《两只老虎》视频,跟着唱跳。
2.课件演示:计时一分钟,口算比赛。
3.24+5=你是怎样算的?
师强调:4和5都在个位上,在计算时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整节课以“小老虎”为线索进行教学,课前唱《 两只老虎》,轻松的导入本课,紧接着进行“一分钟抢答”,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从而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二)探究交流,建立模型。
1.创设情景,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你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吗?
(2) 学生仔细观察,全班交流以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保护环境”为背景,“小老虎的森林”为线索,创设“捡垃圾”这一具体情境,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将生的活动,活知识数学化,很顺利的进入教学。】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3)具体解决有“东东和亮亮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4)板书算式:25+7=
2.动手动脑,教学“两位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①同桌一人用小棒,一人用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②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把用小棒或计数器研究过程说给同桌听。
(3)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方法一:摆小棒“凑整十”法。
①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把“7”分成“5”和“2”?
③强调“25”里的“5”与“7”里的“5”凑成“10”。
④追问:十位上原来是2个十,2捆小棒,为什么现在十位上多了1个十,多了
一捆。
⑤ 强调:25里面的个位上的“5”和个位7里的“5”凑成“10”,向十位进“1”。
⑥课件播放老师边解说:“凑十法”十根捆成一捆小棒的小动画。
⑦提问:在运用凑十法计算时你是怎样算的?
⑧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先算25+5=30,再算30+2=32。
方法二:摆小棒“进位加”法。
①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引导学生说出25+7“进位加”算理。
③追问:十位上原来是2个十,2捆小棒,为什么现在十位上多了1个十,多了
一捆。
④强调:“5”和“7”都在个位上,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⑤课件播放老师边解说:“进位加”十根捆成一捆小棒的小动画。
⑥提问:在运用进位加计算时你是怎样算的?
⑦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先算7+5=12,再算20+12=32。
方法三:拨计数器“进位加”法。
指名学生上台拨一拨,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追问:个位上不够12颗怎么办?
强调:个位上5+7=12满十向十位进一。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转化思想。】
(四)观察对比,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 24+5=29 27+5= 32
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个位相加有什么不同?
强调: 27+5=32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儿歌小结,用《两只老虎》伴奏编成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满十进一。(拍手唱)
【设计意图:“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感知不够准确,注意力难以持久,对数学中的这个抽象知识点难以持久性的掌握,我利用学生都会唱的《两只老虎》填词编成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满十进一。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五)巩固应用 拓展创新
1、巩固应用 巩固计算(基础练习)解决情景图中提的另外两个问题:东东和亮亮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东东和亮亮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1)说一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强调: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2)做一做:独立完成练习,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小棒图”圈一圈地的直观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内化两位位数加一位数的“凑十法”和“进位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2、课内巩固 创造提升(变式练习)(不进位加与进位加的两列算式)
(1)做一做:独立完成练习,汇报交流。
(2)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议一议:强调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设计意图:采取在小考虎的森林里采蘑菇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内化吸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判断对错 提高运算(计算练习)
课件出示:啄木鸟医生(树干上有判断对错的算式)
判断对错,并说一说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用“啄木鸟医生”来调节气氛,再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判断对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智慧城堡 拓展创新 (拓展练习)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做一做:独立完成练习,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创造学生喜爱的卡通情境进行拓展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拓展训练。】
(六)回顾小结 畅谈收获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总一总: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有效地梳理了整节课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贯穿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五、以学思教谈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小老虎”为线索,“保护森林环境”为背景,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动画人物中学习,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数小棒)、说一说(说算法、说算理)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教学“25+7=”,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的计算方法。在摆一摆和拨一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利于掌握算法。最后计算的方法,则是由算理突破到算法,得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通过《两只老虎》这首儿歌的伴奏填词编成新的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呀,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进一,满十进一。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表演唱歌中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明白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整节课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展开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练习的设计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加深认识到体验创造再拓展创新,增加学生实践应用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说”中知算理,“动”明算法。
当然,真正地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性,真正地理解数学其中的过程,领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地爱上数学?我会勿忘初心,探索,实践,反思,一直会在路上......
激
引
探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