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练习(1)
一、选择题
1.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如下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5.梁代诗人王籍的诗人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够分辨是蝉鸣和鸟鸣声,是根据( )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
6.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7.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B.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会有震感
C.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D.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
8.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9.小明在一很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小红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10.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两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11.小徐在自修课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小金优美的歌声,这歌声( )
A.通过空气传入小徐的耳朵
B.是先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小金的判断依据是响度与他人不同
D.越靠近小徐音调就越高
12.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若终点裁判没有以发令枪的烟为准,而是以枪声为准记时,则会使运动员的成绩( )
A.偏好 B.偏差
C.没有影响 D.可能偏好,可能偏差
二、探究题
1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是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时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14.(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兵乓球被弹起,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声音是由_____而产生的。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
(3)若把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选填“甲图”或“乙图”,原因是_____。
15.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米/秒)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通过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铁管一端,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____________次敲打声。
三、填空题
16.我们能够闻到米饭的香味,靠的是____________觉;人能判断是谁在教室外说话,靠的是___________觉;人能够辨别酸甜苦辣靠的是____________觉。
17.火车以20m/s的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厂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道口94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1s,停5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当道口工怍人员听到第三次笛声结束时,火车距道口的距离为_______,道口工作人员昕到火车司机前后两次拉响汽笛的时间间隔为______。(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8.我们能够闻到米饭的香味,靠的是____________觉;人能判断是谁在教室外说话,靠的是___________觉;人能够辨别酸甜苦辣靠的是____________觉。
1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
20.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米/秒,声音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夏天下雷阵雨时,我们总是在见到闪电后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观察下表中两种物质的声速(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请判断:声速的大小可能是与 有关。
物质
空气(15℃)
空气(25℃)
蒸馏水(25℃)
蒸馏水(80℃)
声速/m·s-1
340
346
1497
1543
22.2020年12月3日,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上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
(1)如图,嫦娥五号的上升器与着陆器顺利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以着陆器为参照物,上升器是______。
(2)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过程中,只看到周围发出耀眼的强光,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23.火车以20m/s的速度沿某一段直线轨道驶向道口,为厂提醒看守道口的工作人员,司机在距道口940m处开始鸣响汽笛,每次笛声持续1s,停5s,然后再次拉响汽笛.当道口工怍人员听到第三次笛声结束时,火车距道口的距离为_______,道口工作人员昕到火车司机前后两次拉响汽笛的时间间隔为______。(已知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4.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C
7.A
8.B
9.D
10.B
11.A
12.A
13.机械闹钟 B 泡沫、衣服、锡箔纸
14.振动 空气 乙图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5.ADE 在同一介质中,声音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三。
16.嗅 听 味
17.640m 5.65s
18.嗅 听 味
19.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20.振动 3 不能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1.温度、材料(或温度、介质种类)(2分)
22.运动的 介质
23.640m 5.65s
24.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