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优化校本作业
第5章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二) 课后作业
作业时长(30分钟)
下列在题号前面未加*为必做题,加*的为选做题
一.选择题 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验中,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
①铜片和铝片相互刻画,观察何种金属表面有划痕
②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
③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如右图所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观察燃烧的木条是否熄灭,检验CO2是否集满
B. 图2观察反应有无气泡产生,判断固体粉末是否为CaCO3
C. 图3观察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
D. 图4观察燃烧先后顺序,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瓷器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有关这些文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铜耐腐蚀 B.青铜属于纯净物
C.青铜的硬度比铜大 D.瓷器不属于金属材料
4.R 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R 的金属活动性比 Cu 强
C.该金属可以是 Al D.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5.未经打磨的铝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a→b段气压几乎没增大,是因为铝未参加反应
B.b→c段比c→d段反应慢,是因为氧化铝的缘故
C.b→d段气压增大是由产生气体和反应放热引起的
D.e点一定是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终点
二、填空题
6.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线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b”,原因是 .
(3)C中反应现象 ,写出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出其中一个)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铁和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其良好的_________性。
(2)某工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料进行回收并合理应用:
① 将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 + H2SO4 CuSO4 + H2O
② 古代“湿法冶金”的原理与图中步骤_________(填“Ⅰ、Ⅱ”或“Ⅲ”)的反应原理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 利用化学方法从“不溶物A”中提纯铜单质: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其它非选择题
*8.将传感器用于数字化实验也是一种重要手段,能对实验过程进行量化测定,为实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小组做铝与酸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分别用气压和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室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像如图:
分析上述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 ,写出铝在空气中反应生成这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
(2)从50~100s温度变化可得出: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者“吸热”)反应。
(3)60~100s气体压强升高,是由于 和 共同作用导致的。
(4)图中B、C、D三点中能表示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已进行完全的点是 (填字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B 4.C 5.D
二、填空题
6. (1) Fe3O4
(2)跟氧气和水接触最充分
(3)铁锈消失,产生气泡 Fe+H2SO4=FeSO4+H2↑
(4) 减小
7.(1)导电
(2)①CuO
② Ⅲ Fe+CuSO4=Cu+FeSO4
③ Fe+2HCl=FeCl2+H2↑
三、其它非选择题
8.(1)氧化膜; 4Al+3O2=Al2O3
(2)放热
(3)反应体系温度升高;生成的氢气逐渐增多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