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双减优化校本作业-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双减优化校本作业-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7 10: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双减”优化校本作业
“第四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课后作业
作业时长(3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说明:下列在题号前未加*号的为必做题,加*号的为选做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是200mL
B.将5gA和5g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一定能生成10gC
C.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是因为有氧气参加了反应
2.红磷在密封的容器(内有空气)里燃烧,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的总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3.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4.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只含有C、H元素
B.M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M含有C、H、O三种元素
D.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氧气的质量
5.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6.利用XRD图谱可判断固态物质存在与否。密闭容器中某反应的XRD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Fe2O3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生成物只有CaO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7.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某同学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时测得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用m1和m2表示),该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AgNO3固体见光分解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填序号)。
A.SO2 B.NH3 C.NO2 D.N2
8.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 处的微粒是 (填化学式)。
9.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科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上三个实验装置(A、B、C)来验证质量守恒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否定B装置的理由是: 。否定C装置的理由是: 。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气球的作用是 。
②此实验的现象是 。
③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A、100mL水和l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项错误;
B、将5gA和5gB混合发生化合反应,不一定生成10gC,A或B有可能有剩余,故B项错误;
C、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了,因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到空中,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故C项错误;
D、铁丝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是因为有氧气参与了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D。
2.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容器内所盛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D。
3. A
【解析】
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说法错误。故选A。
4.B
【解析】反应物水由H、O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C、O元素组成,反应前为C、H、O三种元素;生成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不变,推断M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氧气的质量。故选B。
5.D
【解析】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5+16+15﹣5﹣30﹣26=15,故B正确;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30﹣16)g:(26﹣15)g=14:11,故D错误。故选D。
6. A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氧化铁的质量不变,故氧化铁可能是催化剂;B、由图可知,反应前的固态物质是氢氧化钙和氧化铁,反应后的固态物质是氧化钙和氧化铁,氧化铁的质量不变,故氢氧化钙一定是反应物,氧化钙一定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化钙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钙元素,氧化钙中含有氧元素和钙元素,故生成物一定不只有氧化钙;C、由图可知,反应前的固态物质是氢氧化钙和氧化铁,反应后的固态物质是氧化钙和氧化铁,氧化铁的质量不变,故氢氧化钙一定是反应物,氧化钙一定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氢氧化钙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钙元素,氧化钙中含有氧元素和钙元素,故反应前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会减少;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7. (1)m2- m1 遵守
(2)C
【解析】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氧化镁。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的质量为m2- m1。
(2)AgNO3固体见光分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生成物中不可能出现硫元素和氢元素,故A和B不正确,AgNO3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不正确;二氧化氮是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C。
8.(1)1:4:1
(2)H2O
【解析】(1)由图可知,该物质每个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4O,故该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 处的微粒是H2O;
9.(1)物理变化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2)①防止生成气体逸出,还可防止橡皮塞冲出,平衡气压
②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③膨胀的气球产生了浮力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只有化学变化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中酒精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不能用来直接验证质量守恒,故填:物理变化不适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2)①此实验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生成气体逸出,还可防止橡皮塞冲出,平衡气压,故填:防止生成气体逸出,还可防止橡皮塞冲出,平衡气压;
②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放出,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故填: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③由于气球体积变大后,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会导致天平称量反应后物质质量的读数偏小,故填:膨胀的气球产生了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