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选择题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
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读亚洲地图,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列世界遗产中,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A.三江并流 B.平遥古城 C.中国丹霞 D.武陵源
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
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
我们通常所说的穆斯林是指
A.基督教徒 B.道教教徒 C.佛教教徒 D.伊斯兰教教徒
我国的“妈祖信仰”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文化盛行于
A.江南水乡 B.四川盆地 C.华南沿海 D.云贵高原
读世界上两个大国轮廓图,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国共同的特征是
A.四面临海的国家 B.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C.首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D.人口以混血人种为主
下面的邮票上绘有民居,其中反映当地降水量相对较少地区的民居是( )
A. B. C. D.
读“我国 1960—2045 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未来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B.2045 年我国可以从国外引进大量的劳动力
C.我国可以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D.当前我国应继续实施“二孩政策”
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了不同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下图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养老负担重
某地区一年中平均每 1000 人当中,出生并成活 28 个婴儿,死亡人数 15 人,那么该地区的人自然增长率为
A.2.8% B.1.5% C.1.3% D.4.3%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受降水影响而存在的是( )
A.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 B.青藏地区藏式服装一藏袍
C.东北地区房屋有双层窗户 D.黄土高原利用毛驴运输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语言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人口稠密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根据图可知,2006 年到 2011 年,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A.人口总量停止增长 B.人口总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C.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D.人口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下降
如图中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
A. 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 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 北极地区的冰屋 D. 东南亚的高架屋
二、解答题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请你谈谈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至少说出三点)
三、复合题
北京日报 2020—12—16 消息,北京外来人口、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下降,在北京的常住人口中,60 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5—59 岁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 23.3 万。通常,这部分人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与此同时,0—14 岁常住人口增加 0.2 万,至 226.6 万人,占比略升至 10.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北京常住人口连续下降的原因有可能是
①城市污染严重,一部分人涌向乡村
②没有出生婴儿
③常住外来人口在减少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在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北京常住人口下降的同时,出现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现象,将会导致
A.人们就业更加困难
B.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保险费用增加
C.住房将更加紧张
D.儿童教育费用会大量增加
6 至 7 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途中探睑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 D 符合题意。
2. 【答案】D
【解析】【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解:从图中看出,非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亚洲的人口总数最多,大洋洲的人口总数最少。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
3.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所以人口稀少。
4. 【答案】B
【解析】题中四个世界遗产中,三江并流、中国丹霞和武陵源属于自然遗产,而平遥古城属于文化遗产。
5. 【答案】A
【解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黑色人种的故乡是撒唅拉以南非洲;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建筑物为佛塔或寺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
6. 【答案】D
【解析】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7. 【答案】C
8. 【答案】B
9. 【答案】C
【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C图民居为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呈现平顶,反映该地降水较少;A、B、D民居房屋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多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地区。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
楼;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焱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λ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屋内建有壁炉或
10. 【答案】D
11.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将世界上的后民划分了三种不同人种,分别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人是白色人种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人种的分布问题,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欧洲;黑色人种主纷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及部分美洲地区
12. 【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苦难的母亲”正是人口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生动写照;故选 B。
13. 【答案】C
【解析】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死亡 15 人,出生 28 人,净增加 13 人。
14. 【答案】A
【解析】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选项 A 符合题意。
15. 【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囯的传统房屋建筑常用“南尖北平”来描述,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顶坡度大,利于雨季排水;而北方降水房顶坡度较小(平顶屋)。甘肃夏河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所以当地乡土墙平顶屋。藏袍是为了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东北地区气双层窗户是因为气温较低,有利于防寒保暖;黄土高原利用毛驴运输是因为当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交通不便。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层木楼或竹楼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多建窗小平顶的碉堡房;寒冷地区为了抵御严寒,墙体厚窗户较小、屋内建有壁炉或
16. 【答案】D
【解析】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是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影响最为显著。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故 A 错误;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非洲北部是干旱的撒哈拉沙漠,人口稀疏,故 B 错误;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和英国的殖民历史有关,故 C 错误;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故 D 正确。
故选:D。
17. 【答案】D
【解析】20 世纪自 70 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 4 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 2006 年到 2011 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或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里增长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 1000 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里还将持续增长。故选 D。
18. 【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浙江斜顶房适宜降水多的气候;西亚厚墙小窗民居适宜炎热干燥的环境;北极冰屋分布在寒冷的地区;东南亚高架屋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后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二、解答题
19. 【答案】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
【解析】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方,人口密集,易形成聚落。
三、复合题
20. 【答案】
(1) D
(2) B
【解析】
(1) 北京常住人口连续两年下降,可能是由于北京城市建设中,逐渐减少非首都城市职能以外的企事业单位,使得外来人口减少,从而导致常住人口总量降低。此外,人们的生育意愿在降低,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严重将会导致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保险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和儿童教育费用增加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
21. 【答案】
(1) D
(2) A
【解析】
(1) 读图可得,①是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人口稠密,②是高山高原气候,③是温带陆性气候,④是寒带气候,图中的②③④三地人口稀疏。
(2) 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