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基础
一、选择题
1.小徐在自修课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小金优美的歌声,这歌声( )
A.通过空气传入小徐的耳朵
B.是先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小金的判断依据是响度与他人不同
D.越靠近小徐音调就越高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边的隔音板可以阻断噪声传播
B.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C.“震耳欲聋”说明卢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近年来,广场舞在都市中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公园的广场成了“广场舞大妈”的“活动中心”,这一方面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场所,也同时因声污染,而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近日,在浙江温州市发生的一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不小关注:一个居民小区的业主委员会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还击”旁边广场上的噪声。“高音炮”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高音炮”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操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15℃高达150分贝的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两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人民日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6.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是因为( )
A.彗星的碎片太小,没分量 B.爆炸产生的声音很弱,听不见
C.太空是理想的真空,不传声 D.木星离地球太远,听不到
7.近年来,广场舞在都市中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公园的广场成了“广场舞大妈”的“活动中心”,这一方面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场所,也同时因声污染,而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近日,在浙江温州市发生的一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不小关注:一个居民小区的业主委员会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还击”旁边广场上的噪声。“高音炮”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高音炮”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操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15℃高达150分贝的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8.下列实验中,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是( )
A.把一支短铅笔固定在大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B.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C.在音箱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塑料泡沫会随着音乐起舞
D.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塑料泡沫球,塑料泡沫球被弹起
9.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响声
10.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
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三种办法都不行
11.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举步维艰
C.他们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的地平线上升起,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
D.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放风筝轻松一下
12.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进鞋盒里,小明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换用不同的发声装置
B.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
C.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D.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
13.梁代诗人王籍的诗人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够分辨是蝉鸣和鸟鸣声,是根据( )
A.响度 B.频率 C.音调 D.音色
14.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二、填空题
15.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_______;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________;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①城市禁鸣喇叭;
②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③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
④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⑤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
⑥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⑦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
1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米/秒,声音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夏天下雷阵雨时,我们总是在见到闪电后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每每皓月当空之际,中国人便容易对神话中的嫦娥仙女遐思不已。如今我国已经制定了“奔月”计划,前期探测工作已经开展,预计10年后将在月球上建立小区。登月时,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而一旦到了月球就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18.用嘴贴瓶口吹气,如果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能够闻到米饭的香味,靠的是____________觉;人能判断是谁在教室外说话,靠的是___________觉;人能够辨别酸甜苦辣靠的是____________觉。
20.观察下表中两种物质的声速(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请判断:声速的大小可能是与 有关。
物质
空气(15℃)
空气(25℃)
蒸馏水(25℃)
蒸馏水(80℃)
声速/m·s-1
340
346
1497
1543
2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又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
2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在气温是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距人约 m
三、探究题
23.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两只音叉完全相同,敲击右边的音叉,我们却看到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断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如将上述乙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同样的实验,则泡沫小球________(“会”或“不会”)弹起,这是因为________。
24.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的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用棉花塞住一只耳朵,测试另一耳的听力距离A(先靠近一只滴嗒响的闹钟,然后慢慢远离直到听不见为止,测出人到钟的距离);然后拿掉棉花,用同样方法测出两只耳朵的听力距离B。
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A______B(填“大于”或“小于”)。
该科学探究中学生应用了_____的方法(选填“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③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
先将收音机打开,然后让一个同学将右耳朝向收音机的方向,堵住右耳,用左耳听,结果左耳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断定猜测③是否正确: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C
6.C
7.B
8.B
9.D
10.C
11.C
12.B
13.D
14.D
15.①⑤ ③④ ②⑥⑦
16.振动 3 不能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17.真空
18.丙乙甲丁
19.嗅 听 味
20.温度、材料(或温度、介质种类)(2分)
21.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22.不同 340 1020
2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不会;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24.小于 间接测量 不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