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 (成分)组成。蛋白质DNA染色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蛋白质和DNA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它的菌落光滑(Smooth)菌体有荚膜,是有毒性的球型菌,能够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病。它的菌落粗糙(Rough)菌体无荚膜,是无毒性的球型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小鼠死亡小鼠正常小鼠正常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123对比第1、2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小鼠死亡4[知识建构1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
质——“转化因子”。哪种物质是转化因子?④什么使活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 由于体内有活的S型细菌的作用。活的R型细菌变成了活的S型细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使活的R型细菌发生
了转化。②第4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③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 ? [实验设计]寻找转化因子: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但究竟哪一种物质才是转化因子呢?课堂练习(2011,广州理综)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
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c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有人对他的实验结论表示怀疑。思维碰撞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证据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考:
1: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的哪个结构? 2:细菌解体时出来的生物是什么,包括哪些成分?3:合成这些成分的原料、酶、来自哪里?4:出来的噬菌体与原来的噬菌体是什么关系?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证据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考:
1: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的哪个结构? 2:细菌解体时出来的生物是什么,包括哪些成分?3:合成这些成分的原料、酶、来自哪里?4:出来的噬菌体与原来的噬菌体是什么关系?DNA噬菌体,包括蛋白质和DNA来自细菌亲子代关系同位素标记法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的组成元素:C、H、O、N、SC、H、O、N 、P (标记32P)(标记35S )标记噬菌体方法: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探讨:
1、亲代噬菌体是什么物质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了? 2、被侵染的细菌细胞原来是否带有放射性? 3、被侵染后,细菌是否带有放射性?
4、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谁带有放射性? 5、子代噬菌体有没有检测到放射性?是什么成
分带有放射性?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有32P标记的DNA部分DNA 有32P标记无35S标记的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全部无35S标记35S标记的蛋白质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想一想: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侵染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蛋白质部分子代噬菌体体内有亲代噬菌体的DNA,但没有其蛋白质。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细菌混合 D 评价反馈: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 A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 D.RNA是遗传物质 C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A.核酸 B.DNA C.RNA D.蛋白质4.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需要:(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B A (2011年江苏卷)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
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
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
不是遗传物质 课堂练习C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