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3.1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3.1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07 08: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
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按存在形式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气候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耕地
草地
林地
河流
湖泊
地下水
冰川
野生动物、植物
微生物
阳光 空气
热量 水分
金矿
银矿
铜矿
海洋生物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能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按可否再生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
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
煤炭、石油、铁矿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太湖污染现象严重。2007年五六月间,江苏无锡全城的自来水水源地因太湖爆发蓝藻而被污染。图为当时无锡某超市空空荡荡的饮用水货架。
在休渔期非法捕鱼、违规使用超细密的渔网捕捞、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枯竭。图为2012年捕捞旺季,在海南琼海渔民的渔获中,大鱼罕见。
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的。
探究一:
淮河水污染事件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
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生。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现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工厂污水排放
工厂排污
变异的植物
死亡的鱼类
悲痛的养殖户
濒死的癌患者
资源利用的正确态度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保护和培育
——珍惜和节约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名 称
居世界位次
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平
陆地面积
3
<1/2
探明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3
4
6
6
<1/2
2/5
1/4
1/3
1.人口的增长
“人均不足”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3.对资源需求持续增长
你认为未来资源
需求量会如何变
化?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
探究二:
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
垃圾分类回收
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不用或少用贺卡
探究三:
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饮料喝光才扔掉
随时关紧水龙头
珍惜纸张不乱丢
摆脱一次性制品
人走灯灭节约电
逛街自备购物袋
节约粮食不浪费
你做到了吗?
你知道4月22日是什么纪念日吗?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梳理归纳
概念
自然资源
特征
可再生资源
总量丰富
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
人均不足
1.下面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水稻 B. 风能 C.钢铁 D. 纸张
2.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总量不多,人均有限
D. 总量丰富,人均也多
B
B
D
D
D
2.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从世界范围看,人口增长速度
过快、过多。
B.世界资源量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C.人口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D.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消耗过度,资源短缺。
3.解决该漫画反应的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 减少资源的利用
B. 合理利用资源
C. 减少人口的数量
D.控制人口的数量
4.下列一组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淡水、土地、煤炭
B.铁、金刚石、水能
C.森林、土地、淡水
D.石油、天然气,铁
5.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C.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日常不用或少用贺卡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