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巩固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B.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透过玻璃看窗外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实像
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2.晴朗天空,在树荫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 )
A.太阳的影子 B.太阳的像
C.小孔的影子 D.小孔的像
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着上衣、裙子的演员身上(上衣和裙子都是单色),观众看到她全身红色。则演员衣服搭配有几种情况( )
A.4 B.3 C.2 D.1
4.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D.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5.被誉为“上海之根”的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于2017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如图所示的一池碧波映出的美景是光的什么现象形成的(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镜面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晚上月亮可以照亮地面,月亮是光源
B.光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单位
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一束入射光线从左侧沿与镜面成30°角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将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
A.20° B.40° C.80° D.140°
9.在一档科普节目中,一束光照向主持人,在后面的白色的背景板上留下一个黑色的人影,要想让黑色的影子变成红色,可以( )
A.将白色背景板换成红色
B.在原来的人影上叠加红光
C.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
D.将背景板换成红色且让主持人换上连体全红实验服
10.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动到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将凸透镜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
12.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_______,光在 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3.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______(凸/凹)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会聚/发散)作用,要取火,可以把干草放在透镜的_______处。
1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1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
15.2019年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为防止火势蔓延,伤害更多无辜,凉山689名消防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在海拔4000米的原始森林里,与熊熊大火展开殊死搏斗,在原始森林中,为了防止火灾,除了严禁烟火外,绝对不允许丢弃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其原因是装有水的透明瓶子相当于一个______镜(选填“凸”或“凹”),使太阳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在地面树叶局部形成高温而引起火灾。
16.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______。最早研究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17.太阳灶是利用了凹面镜对光线的______作用来工作的,而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使用凸面镜是因为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可以扩大______缘故。
18.音乐的主旋律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每位士兵的耳中的,由于光的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周边观看阅兵的群众能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19.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___________ 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玫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___________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出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的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20.小强同学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上的字, 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则 ______图是实像,______图是虚像,______图中成像的规律可应用在投影仪上。
2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0cm,此时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实像。若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所成的像与该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所成像的区别是______。
三、实验题
2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_______。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如图丙所示,纸板上记录了入射光线AO及对应的反射光线OB;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 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的。
(6)让一束光沿法线NO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将沿 _______射出,此时入射角等于 _______,反射角等于 _______。
(7)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______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 ______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23.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在暗室里,按照图甲那样,把小平面镜M放在桌面上,把白色硬纸板(白色硬纸板上画有角度,由E、F两块板粘接起来,F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竖立在镜面上。
第二步: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沿纸板E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第三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步骤二,多记录几组数据,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第四步:把纸板F向前折,发现纸板上没有反射光。
第五步:把纸板F向后折,发现纸板上依然没有反射光。
请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等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什么?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分析实验步骤四、五,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4.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的情景。
(1)图中器材M目的是 ______;
(2)在M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M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选填“A”或“B”蜡烛这一侧通过镜面观察:
(3)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看清蜡烛的像,程同学只将玻璃板向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______。(选填“向右运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5)小军同学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_____(填合理选项)。
A.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B.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较小
C.蜡烛A和蜡烛B不等大
25.如图所示, 小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刻度线处, 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1)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 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则该像是______ 、______立的______像;
(2)将蜡烛从光具座上 35cm 向 15cm 移动时, 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光屏应______(选填“远离” 或“靠近”) 透镜, 此时所成的像将是______、______立的______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D
6.A
7.D
8.D
9.B
10.D
11.B
12.热胀冷缩 同种均匀
13.凸 会聚 焦点
14.放大 大于 投影仪
15.凸 会聚
16.光的色散 牛顿
17.会聚 发散 视野
18.空气 漫反射
19.哥白尼 伽利略
20.乙 甲 乙
21.缩小 凸透镜成像比平面镜成像大(两个像大小不同)
22.垂直 顺 没有改变入射角度数多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 OA 可逆 NO 0° 0° 5 平面镜
23.(1)显示光路和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等效替代法 不变 AC
25.放大 倒 实 靠近 缩小 倒 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巩固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萤火虫
C.织女星 D.点燃的蜡烛
2.小文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纸板上的最小光斑却不易确定。于是他移动纸板找到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别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8cm和14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8cm B.11cm C.14cm D.22cm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4.人类为了探索自然规律,总结出了很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效替代法”等。在下面几个物理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理想模型法的实验是( )
A.真空实验中,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利用悬挂的乒乓球来探究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C.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平板玻璃进行实验
D.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5.如图所示,下列四句诗描述的光现象中,有一个图片的物理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千竿竹影乱登墙 B.对镜帖花黄
C.天在清溪底 D.掬水月在手
6.以下关于实验中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光时引入光线是建立了一种理想模型
B.真空铃实验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C.研究声音传播时将声波比作水波运用了类比的方法
D.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水花四溅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在太阳光下能看见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漆黑的夜晚能看到车灯的光柱
C.早晨起床后照镜子
D.太阳光穿透云隙照在地上
8.下列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B.霓虹灯的灯光
C.彩色电视机的画面 D.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9.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 a′的大小仍保持不变
B.图乙中,将平面镜 MN 中间的 PQ 段去除,仍成像,但像 a′不完整
C.图丙中,该平面镜 MN 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仍成像,且像 a′在原来位置
D.图丁中,在平面镜 MN 的镜后放置一半透明的障碍物,此时的像 a′变暗
10.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尾的像与笔尾相距20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此时可以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成像特点和幻灯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B.蜡烛燃烧变短,光屏应向下调节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不能看到正立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应该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若人距离“魔镜”0.6m,则镜中的像距离人 _____m,人的像是 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人再远离“魔镜”0.5m,则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____m,像的大小将 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3.如图,两束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由图可知:______(甲/乙)透镜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会聚/发散)作用。
14.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后,能从各个角度都能观察到白色光屏上形成的七色光带,这是光在白色光屏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色光屏上会呈现______色。
15.2012年6月6日上午,天空上演一出“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如图所示,日面上金星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的位置应该位于_______(选填“甲”“乙”“丙”“丁”),你判断的依据是光的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另一种是某种透明液体,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______ 度,折射角为______ 度,其中MN______(左侧/右侧)物质是空气。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
17.李云身高1.65m,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距像的距离为 _______m;她向后退一步,她的像 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了。
18.早在2400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墨子和他的学生用“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是沿______传播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
19.如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展中央位置成清晰的实像,现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比原来凸透镜焦距小的凸透镜,如果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三、实验题
20.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a)B蜡烛不点燃的原因是 ______。
(b)如图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则蜡烛A与蜡烛B的距离为 ______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______(选填“①”或“②”)处。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为完成实验应选择_______(选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探究_______;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实验时,将蜡烛A和B互换位置,会发现蜡烛也可以与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在平面镜成像时,光路是_______的;
(5)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1)在实验中,应首先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______。某同学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接下来眼睛应在______侧(选填“凸透镜”或“光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2)该同学接下来调整了蜡烛所在的位置,并按正确地操作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成实像),该同学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焦距、物距u、像距v和成像的情况,记录数据如表:(f=1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成像的性质
1 40 13.3 缩小、倒立
2 30 15 缩小、倒立
3 20 20 等大、倒立
4 18 22.5 放大、倒立
5 15 30 放大、倒立
6 13 43.3 放大、倒立
老师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请完成以下回答:
①根据1~6实验数据中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______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根据1~6实验数据,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变化规律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③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倒立的;
④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等大的;
⑤若要以上的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该同学接下来应该______进行继续验证实验(选填“改变物体大小”或“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D
7.C
8.A
9.C
10.C
11.C
12.1.2 虚 1.1 不变 蓝
13.乙 发散
14.漫反射 红
15.丁 直线传播
16.40 60 右侧 大
17.4 不变
18.直线 倒立
19.靠近凸透镜
20.光的直线传播 点燃后会使玻璃后面太亮,使像不清晰 7.00 不变 ②
21.薄玻璃板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前侧 等效替代法 可逆 不能
22.同一高度 光屏 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大于两倍焦距 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大于一倍焦距 等于两倍焦距 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巩固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铅笔不动,平面镜旋转至虚线处,铅笔和它的像不可能垂直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2.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 )
A.潜望镜 B.老花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3.教室用的投影仪,若透镜上停留有一只飞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屏幕上将有一只飞蛾的像 B.屏幕上的像将变得暗些
C.屏幕上的像将会变得模糊 D.屏幕上的像不会受任何影响
4.小明同学将两个半径合适的圆形空心硬纸筒恰好套在一起,小纸筒可以在大纸筒内自由移动,在一端A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在纸筒的另一端B处嵌了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组成了一个简单照相机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B.眼睛应对着端向筒内观察,可以看到A端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否清晰
C.如果观察到的像模糊不清,只有调节的距离才可调出清晰的像
D.如果在A端半透明纸上观察到了某物体清晰缩小的像,该物体离端的距离一定比此时的距离大
5.如图将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置于一容器内,在凹面镜的焦点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向容器中放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凹面镜之间,为了使凹面镜反射后射入空气的光线仍平行,则应将点光源S( )
A.向上升一些 B.向下降一些
C.不动 D.以上办法均行
6.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能看到“超级红月”和“月全食”这一天文景象。下列关于“月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B.地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C.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D.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
7.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可在凸透镜另一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现将该物体向凸透镜移近2cm,关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再次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②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5cm
③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一定能再次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像
④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可能在光屏上不能再次成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一定大于2f
9.高铁进站口,自动检票闸机上安装摄像头,抓取旅客脸部信息,与身份证芯片里的照片进行比对,信息相符,人脸与证件照比对通过,闸机就会自动放行。关于人脸识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光学核心元件是凸透镜
B.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摄像头成虚像
C.刷脸时,脸要处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人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
10.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1.为了学好初中物理,小明同学养成了写笔记的习惯。以下文字是摘录自小明同学的笔记的部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世界里呈现的你,有实像也有虚像,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虛像都是放大的
B.将一物体从距焦距为的凸透镜的处,沿主光轴匀速移动到距离透镜处的过程中,像移动的速度由比物体移动的速度慢变为比物体移动的速度快
C.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我来也”。此后发生的情况是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D.摄影记者采访一会议,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调长了一些
12.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15.0cm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两次的成像性质可能相同 D.光屏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13.同学的手上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在暗室中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他看到两朵花的颜色分别是(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白色
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
C.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蓝色
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激光,该激光与水平面夹角为45°,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B点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当A点与水面相距3 m时,A与它在水中的像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若水位下降0.5 m,则光斑B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了_______m.
15.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1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0.6m,说明水位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___m.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____是入射光线,反射角等于____度。
1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则透镜焦距的范围为_____。生活中的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规律。
18.如图为水位测量仪的原理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完成A点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照射到B点的光路图;(_______)
(2)A点在水中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A点与水面相距2.8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 m;
(4)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___________。
19.如图,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在直径为a的圆孔上,圆孔中有一凹透镜,在距离圆孔为L的光屏上得到直径为b的圆形亮斑,则这个凹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0.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______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实验题
2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__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5cm B.8cm C.10cm D.15cm
(4)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是______透镜,可以矫正图______(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22.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通常需要佩戴老花镜(一种凸透镜)来进行校正。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老花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映出了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视网膜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乙),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
(2)若拿开眼镜,则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______(填“向前”、“向后”或“向上”)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由此可见,远视眼不戴眼镜时,看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 (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3)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着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那么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会______
A.变得模糊 B.亮度变暗 C.亮度不变 D.变为一半。
23.小明在做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中央得到烛焰的像后,若将另一同学小鹏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左侧),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______透镜,同学小鹏是______眼;
(2)小红同学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同组的小华同学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分别距离课本上的字10cm处观察到两种情景,如图乙、丙所示;再将两透镜到课本的距离都调整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乙的焦距小于丙的焦距
B.乙所成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丙所成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C.乙、丙所成的像都变为正立、放大的像
2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M的位置_______放置一块________代替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_______。
(2)实验时,点亮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置一支_______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看去M后面的b_______。
(3)观察比较a、b的大小,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当蜡烛a慢慢拿近M时,观察到蜡烛像上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张白纸,从玻璃板前_______看到点燃的蜡烛的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看到蜡烛的像(均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4)图2(a),(b)所示为小明和小华同学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_____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B
7.C
8.B
9.B
10.A
11.B
12.C
13.D
14.6 向右 1
15.虚 4 下降 0.3
16.GO 60
17.缩小 10.0cm18. 虚 5.6 下降
19.
20.光的直线传播 变小
21.需要 甲 照相机 C 凹 丙
22.凸透镜 向后 后方 B
23.凹 近视 不变 AC
24.竖直 玻璃板 像的位置 未点燃 与a的像完全重合 相等 不变 能 不能 虚像 小华 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巩固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L保持不变),然后另一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太阳之间,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与测得的距离L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 >L B.f 2.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树叶的像 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树叶的像
C.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了太阳的像 D.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太阳的像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B.电视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C.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6厘米 C.7厘米 D.10厘米
6.2021年7月4日,我国空间站航天员刘伯明在太空首次出舱,并向全世界展示了五星红旗。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看到五星红旗是因为红旗反射红色光
B.刘伯明在舱外时和其他航天员在太空能直接对话
C.我们看到刘伯明身上白色宇航服,是因为它发出白光
D.刘伯明在舱外向全国人民问候的声音可以直接传播到地球
7.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月亮不是光源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年是时间单位 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调节,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小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
9.物理学习让一个中学生具备了一般识别估测能力,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数据,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2m/s
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5s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0.艾梅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
D.点燃的蜡烛在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在变大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2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1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的速度快
二、填空题
12.小明探究“树荫下的光斑”时,把中心挖有边长为3毫米的正方形孔的不透明大纸板正对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一定距离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______亮斑填亮斑的形状,这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_______大/小。
13.2020年6月21日下午宁都上空出现了如图甲景象的日食,细心的小兵老师观察到树底下此时一片月牙形亮斑,如图乙,这是 ______现象,图乙中地面上月牙亮斑大小不同,是因为树叶之间的缝隙到地面的 ______不同。
14.在水边游玩时,能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是 _________现象;“倒影”看起来比树木本身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发生了 ________入水中。
15.小明和同学周末去汾河游玩,他们发现一只小鸟在离河面10米的上空飞行,则小鸟在湖里所成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m,又看到湖中的“鱼”在“白云”中游来游去,他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鱼的位置______(选填“深”或“浅”),看到的“白云”比实际白云更______(选填“亮”或“暗”)。
16.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______(甲/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可以佩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17.如图所示,在不透明的杯底部画一个黑点A,向杯中倒入适量水,眼睛位于P点看到A点的像A'。
(1)这个像是由于光发生 ___________形成的 ____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
(2)请作出眼睛看到A'点的光路图。(______)
(3)用激光笔对准像A'照射,光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照到杯底A点。
18.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成像的原因是______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19.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平面镜上,光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会”或“不会”),此时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若此时镜面旋转15°,则入射角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射角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始终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0.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在图示位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若在透镜前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的像也可以再次清晰。
三、实验题
21.兴趣小组同学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相关探究,请完成以下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和一块透明玻璃板进行探究。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 _____。实验中用到三角板,其主要作用是判断垂直,即①判断 _____,②判断像与物体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2)小明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反射面GH,用一组相同木块进行实验,改变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若不使用测量器材,要验证物、像是否关于镜面对称,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
(3)小明又选了两组木块,分别进行了如图丁、戊所示的操作。分析乙、丁、戊三次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选用大小不同的木块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
(4)小明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_____(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① 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_______;
② 调节好之后,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_______像,该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
2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如图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M的位置_______放置一块________代替平面镜,这样便于确定_______。
(2)实验时,点亮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置一支_______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位置看去M后面的b_______。
(3)观察比较a、b的大小,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当蜡烛a慢慢拿近M时,观察到蜡烛像上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张白纸,从玻璃板前_______看到点燃的蜡烛的像;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光屏上_______看到蜡烛的像(均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4)图2(a),(b)所示为小明和小华同学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_____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A
7.C
8.A
9.B
10.A
11.D
12.圆形 直线传播 大
13.光的直线传播 距离
14.光的反射 折射
15.20 浅 暗
16.乙 凹
17.折射 虚像 能
18.倒立 光的直线传播 不变
19.会 0 变大 变大 相等
20.放大 15 远视
21.像的位置 玻璃板是否与桌面垂直 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照亮木块
22.与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的实
23.竖直 玻璃板 像的位置 未点燃 与a的像完全重合 相等 不变 能 不能 虚像 小华 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