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06 19:4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8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水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水沸腾 C.水结冰 D.水电解
2.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尾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4.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电解水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A极试管得到的是氧气
C.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连接A极的是电源的负极
5.“胜哥”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制得氢气的体积为10厘米3,则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  )
A.20厘米3 B.5厘米3 C.10厘米3 D.2厘米3
6.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也能燃烧
B.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都是水蒸气
C.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7.我们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  )
A.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 B.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C.海洋里的海水和陆地上的淡水 D.除海洋水以外的水体
二、探究题
8.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对水的组成进行过研究。
材料1: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
材料2:卡文迪许发现,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点火后,有水生成;还定量研究发现: 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恰好生成1体积的水蒸气。
材料3:拉瓦锡重复卡文迪许实验也得到水,并证实水是氢气与氧气反应后的唯一产物。
他还对水进行分解实验,制得并命名了氢气,并定量称量水和氢气质量。
材料4: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并检验了产物。
根据上述材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于卡文迪许和拉瓦锡的实验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拉瓦锡的水分解实验对后续研究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
(3)检验氢气的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
(4)为了使人们确信水由什么组成,有利证据是___________。
A.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后生成水
B.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C.水变成水蒸气
三、填空题
9.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当闭合开关、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检验两试管中的气体,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0.根据电解水的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号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名称是_______;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C 端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A 端是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检验 D 端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4)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___________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
12.图中甲、乙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乙与装置甲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
(2)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3.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
(1)检验试管 D 中的气体,发现它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所以 B 为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该反应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4.图示为一种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能观察到A、B两支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明显不同,其中A中生成的是___________气。
(2)通过水的电解,可推得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5.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16.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端接蓄电池的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该实验说明了水由___________组成。
17.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表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性。
(3)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是___________(选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H2,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说法错误。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A错误。
B.负极生成氢气,而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形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A管产生的气体比B管少,所以A管产生的氧气,故B正确。
C、B管产生的是氢气,氢气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错误。
D、A管产生的是氧气,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由于在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如果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0厘米3,则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5厘米3,故B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亦即“可利用的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
故选B。
8.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不是一种元素) 为电解水提供思路(为定量研究水的组成提供方向) 点燃气体,看到淡蓝色火焰 A B
【详解】
(1)基于卡文迪许和拉瓦锡的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或者水不是一种元素。
(2)拉瓦锡重复卡文迪许实验,将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点火后,有水生成。并证实水是氢气与氧气反应后的唯一产物,为电解水提供思路。
(3)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时会出现淡蓝色火焰。
(4)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后生成水、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可以为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提供证据,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与水的组成性质无关。
9.小于 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
当闭合开关、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根据“正氧负氢”可知甲管中产生氧气,乙管中产生氢气,因此甲管气体的体积小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
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0.氢气 水氢气+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详解】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图中1号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多,所以收集的是氢气。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1.氢气 负 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水氢气+氧气 ABC
【详解】
(1)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C端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与负电极相连。
(2)D端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3)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4)A、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
B、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
C、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
故选ABC。
12.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 增强水的导电性
【详解】
(1)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直接打开装置上方的阀门即可检验。
(2)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13.氧气O2 正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详解】
(1)根据电解水时,检验试管D 中的气体,发现它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这种气体是氧气。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可知,B为电源正极。
(2)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4.氢 氢和氧(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
(1)实验时,能观察到A、B两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所以A中生成的是氢气。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5.氢气 氧气 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B
【详解】
(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则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符合题意。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是节约水资源的具体体现,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负 氢和氧(氢元素和氧元素)
【详解】
(1)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端的试过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接蓄电池的负极。
(2)该实验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17.氧 正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助燃 已进行一段时间 16
【详解】
(1)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体积较小,是氧气,则b端是电源的正极。
(2)气体B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证气体B(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图中现象是生成了一部分气体,表明,实验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4)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生成8mL氧气的同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mL。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