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复习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复习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06 19: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7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期末期中真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试管做液体加热实验时,若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则试管容易发生破裂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大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线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时(不考虑所测物体的变化),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大
2.下列四个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mm
C.洗澡用水温度接近70℃ D.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3.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关于太空,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D.太空回收的植物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4.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有一量杯,它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6.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过程(  )
A.提出问题 B.收集证据 C.建立假设 D.得出结论
7.下列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哪种品牌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 B.哪种品牌牛奶的密度大?
C.哪种品牌牛奶的矿物质种类多? D.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8.在25℃房间里,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一杯正在沸腾的水温度时,当温度计中的水银上升经过“52℃”这一刻度时,“52℃”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9.新冠疫情仍未结束,出入公共场所还需检测体温。现在常用医用红外体温计(图甲)来代替普通水银体温计(图乙)进行体温测量。
(1)水银体温计的原理是_______。
(2)小明在家里看到一支水银体温计,直接拿来测量自己体温,测得读数为36.8℃。小明的体温可能是_______。
A.36.5℃  B.36.8℃  C.37.0℃  D.37.8℃
(3)结合表丙分析:与水银体温计相比,医用红外体温计的优点有_______(可多选)
A.读数更方便  B.测量时间缩短  C.精确度更高  D.体积小易携带E.测量范围更大
产品规格参数
产品名称 医用红外体温计
型号 FR880
机身重量 约142克(含电池)
测量范围 -
准确度 (35.0-) (35.0-外)
10.现有下列仪器,根据要求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_;
(2)请写出工具E的名称___________。
11.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简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计算石块的体积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图1)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cm3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___。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图2),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___。(选填“a”、“b”成“c”)
12.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___________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小明到楠溪江游玩,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和河滩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滩上的树木都向流水方向倾斜(如图所示),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
(1)下列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___________。
A.河滩上的树木都是樟树
B.溪流中的鹅卵石有大有小
C.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
D.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认为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________。
三、探究题
14.投掷实心球是杭州市中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小飞同学在选定该项目后想研究影响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因素,经过思考,他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一:实心球投掷距离可能跟实心球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实心球投掷距离可能跟实心球的抛出速度有关;
猜想三:实心球投掷距离可能跟实心球的抛出角度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飞从学校体育器材借了实心球。实验时他大致以相同的抛出速度和___________,分别抛出质量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实心球。
(2)为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小飞选取了中考体育标准用球以及卷尺等其他器材,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心球质量 2kg 2kg 2kg 2kg 2kg 2kg 2kg 2kg 2kg 4kg 4kg 4kg
抛出角度 30° 45° 60° 30°
抛出速度 快速 中速 速慢 快速 中速 速慢 快速 中速 速慢 快速 中速 速慢
抛掷距离/m 8.7 7.7 5.9 9.8 8.9 6.7 8.5 7.4 5.3 8.7 7.7 5.9
①比较1、10两次实验序号的实验数据,可知小飞的猜想___________(选填“一”或“二”或“三”)是错误的。
②比较1、2、3三次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③小飞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认为45°就是最佳抛出角度,你觉得合理吗?___________
15.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是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体重增长值(g)
甲 1 ___________ 7.34
乙 1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1.84
丙 1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0.12
(1)由表可知在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结果是通过_________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
16.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明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于是做了以下实验。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8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某品牌洗手液溶液,将肥沃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用隔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实验过程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放40条蚯蚓 放40条蚯蚓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溶液 每天喷10毫升清水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存活的蚯蚓数量
实验结果 25条 38条
(1)实验中将甲、乙两个区域用隔板隔开的目的是_______。
(2)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建议小明同学对实验进行如何改进 _______。
17.如图所示是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小铁块的质量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块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得出如表的实验数据:
测量值次数 铁块质量(g) 细绳长度(cm) 30个周期(s) 周期(s)
1 10 50 42.0 1.4
2 10 80 54.0 1.8
3 20 50 42.0 1.4
4 20 80 54.0 1.8
(1)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比较短,难以测准,为了减小误差,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
(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______的关系。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常用的___________法。
(3)通过比较第l、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第___________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___________无关。
18.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某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一。
表一:纸飞机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
编号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不同发射角飞行的平均距离(米)
① 18厘米×26厘米 打印纸 6.5 15.8 15.0 8.9
② 18厘米×13厘米 打印纸 6.4 15.8 15.1 8.8
③ 18厘米×26厘米 旧报纸 5.6 14.2 13.2 7.6
表二:二架纸飞机实验要求
纸飞机 纸张大小 纸张材质 发射角度
甲 18厘米×13厘米 打印纸
乙 18厘米×13厘米 旧报纸
(1)分析表一信息,发现该实验中纸飞机飞行距离与_______有关。
(2)小组成员又制作了两架形状相同的纸飞机,用该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如表二。若甲、乙这两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甲、s乙,结合表一的实验结果,请预测它们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
19.小云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这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这两只盒内各放一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100℃的等量热水,然后盖上盖子,并依次记录温度每下降20℃时所用的时间,直到温度变为20℃时停止实验。
材料 阻燃型 普通
测量次数 温度差/ 用时/min 温度差/ 用时/min
第1次 20 20
第2次 20 20
第3次 20 20
第4次 20 20
(1)本实验的测量仪器除温度计外,还需要_______。
(2)本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来判断上述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
(3)通过实验发现阻燃型保温材料比普通保温材料保温性能更好。如图为普通保温材料盒内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在图中画出:从实验开始到结束,阻燃型保温材料盒内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________。
20.瓯柑是温州特产,营养丰富,但容易腐烂成病果。为了比较不同保鲜液对降低保鲜期间瓯柑病果率的效果,某研究小组选取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保鲜液,将一定数量的瓯柑分别浸泡在保鲜液中,60秒后捞起晾干,用保鲜膜进行单果独立包装,贮存在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同一环境中。记录50天后瓯柑的病果数量,统计病果率,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两种保鲜液浸泡后的病果率(%)
保鲜液A 保鲜液B
1 清水 90.23 90.23
2 0.1%保鲜液 16.54 12.55
3 0.3%保鲜液 15.72 10.15
4 0.5%保鲜液 9.47 4.16
5 0.8%保鲜液 12.14 6.24
(1)本实验对选择的瓯柑的要求有_______。(列举两点)
(2)设置第1组的作用是_______。
(3)根据以上研究数据,为降低保鲜期间瓯柑的病果率,保鲜液种类及浓度的最佳选择是_______。
21.小明发现快递配送的冷藏生鲜都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隔热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制作两个完全相同的保温装置A、B,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的冰和等质量的水,如图甲所示。在相同室内环境下同时开始实验,测得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
(1)除温度传感器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
(2)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泡沫的隔热性能比棉花强。请结合图乙信息,说明小明得出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
(3)泡沫的隔热性能很强,但专家并不建议用泡沫箱来保温食品。下列叙述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______。
A.泡沫具有耐冲击、易成型的性质,且价格低廉
B.当温度高于65°C时,泡沫会释放有毒物质渗入到食物中,危害人体健康
C.泡沫密度小,可有效减轻物品包装质量,降低运输费用
D.泡沫易燃,大量泡沫堆积,运输中易引发火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 在用试管做液体加热实验时,若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则试管容易发生破裂 ,故A不符合题意。
B.刻度间隙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绕金属线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钢的热胀冷缩,夏天高温会使尺子膨胀,测量值会比实际值偏小,冬天低温会使尺子收缩,测量值会比实际值偏大,故冬天会比夏天的测量值要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长、宽、高都是1cm的物体的体积是1cm ,一个苹果的体积远大于此数值,不可能是1cm ,故A不符合题意。
B.科学课本的宽度为18.3cm,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里的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属于审美,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不正确。
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属于探究生物生长规律,属于科学问题,故B正确。
C.新型材料在太空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属于探究材料性质,属于科学问题,故C正确。
D.太空回收的植物是否发生改变?属于探究植物的变化,属于科学问题,故D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量杯是上粗下细的形状,所以其刻度线越往上越密集,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则100mL处的高度应大于。
故选A。
6.B
【详解】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应属于科学探究的收集证据。故选B。
7.D
【详解】
蛋白质、矿物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因此ABC选项问题都有研究性、科学性,D选项没有探究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温度计的示数表示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计示数不再变化时,示数表示此刻被测物体的温度。由题可知,室温为25℃,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沸水前,示数为25℃,当放入沸水中后,温度计示数上升,水银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因此,当温度计示数经过某一刻度时,表示的是此刻温度计内水银的温度,故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52℃这一刻度时,说明此时水银的温度是52℃。
故选C。
9.水银的热胀冷缩
【详解】
(1)[1]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2] 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只要待测物体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所以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只能使读数高于实际温度,不可能偏低,若小明测得体温为36.8℃,则小明的实际体温应该小于或等于36.8℃,故AB符合题意。
(3)[3]A.医用红外体温计采用数字显示温度,读数更方便,正确;
B.红外体温计测量体温只需要1~2秒,测量时间短,正确;
C.水银温度的分度值为0.1℃,即可以精确到0.1℃。而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医用红外体温计精确度为(或),所以水银体温计更准确,错误;
D.水银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相比,体积更小,更方便携带,错误;
E.水银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而医用红外体温计测量范围为-,所以医用红外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更大,正确。
故选ABE。
10.AG 试管夹
【详解】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蒸发皿、试管,故填AG。
(2)工具E的名称:试管夹。
11.乙 20 ABD c
【详解】
(1)[1]甲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
(2)[2]量筒中水的体积V1=2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40mL,小石块的体积
V=V2-V1=40mL-20mL=20mL=20cm3。
(3)[3]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V1偏小,V2-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V2偏大,V2-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会造成V2偏小,V2-V1偏小,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不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会造成V2偏大,V2-V1偏大,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符合题意。
故选ABD。
(4)[4]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的体积等于由玻璃管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应该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故填c。
12.设置对照实验 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大于
【详解】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故填设置对照实验。
(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故填防止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土壤,干扰实验。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乙组土壤中敌百虫被微生物分解了,导致敌百虫浓度降低.因此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大于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故填:大于。
13.C、D 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
【详解】
(1)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那么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
14.角度 不同 一 当实心球的抛掷角度相同时,实心球的抛掷距离跟实心球的抛出速度有关,且抛出速度越大,抛掷距离越远 不合理
【详解】
(1)[1][2]为了验证猜想一,小飞从学校体育器材借了实心球。实验时他大致以相同的抛出速度和角度,分别抛出质量不同的实心球。
(2)[3]①比较1、10两次实验序号的实验数据,实心球质量不同,但是抛出的距离相同,可知实心球投掷距离与实心球质量无关,所以小飞的猜想一是错误的。
[4]②比较1、2、3三次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实心球的抛掷角度相同时,实心球的抛掷距离跟实心球的抛出速度有关,且抛出速度越大,抛掷距离越远。
[5]③小飞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认为45°就是最佳抛出角度,是不合理的。还应该在30°~45°和45°~60°之间再做几组实验。
15.体重增长值 每日喂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 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由表可知,该实验通过27天后小鼠体重增长值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组的饲喂方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与甲组对照,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
(4)甲乙丙小白鼠都只要1只,所以本实验存在的不足是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16.避免甲区域的洗手液对乙区域的蚯蚓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 该洗衣液会影响环境 多做几次实验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1)实验中将甲、乙两个区域用隔板隔开的目的是:避免甲区域的洗手液对乙区域的蚯蚓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
(2)由表中数据分析,每天喷1%的某品牌洗手液溶液的蚯蚓有25条,而每天喷清水的有38条,结论为该洗衣液会影响环境。
(3)为了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普遍性,可以多做几次实验,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17.测量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 细绳长度 控制变量 在相同条件下,摆的长度越长,周期越长 1、3或2、4, 质量
【详解】
(1)[1]直接测出一个周期,测得的周期误差较大,可以测量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来减少误差。
(2)[2][3]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3)[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2次实验,铁块质量相等,摆线长度不同,摆线长度越长摆的周期越大。
(4)[5][6]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3或2、4实验中,小铁块的质量不同,摆线的长度相同,摆的周期相同,由此可知:摆的周期与小铁块的质量无关。
18.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 s甲>s乙,飞机纸张大小、发射角度都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飞机要比旧报纸制成的飞机飞得远,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角度大于15°时,飞行距离随发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详解】
(1)[1] 由表格数据知: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2)[2] 按照表一实验数据可知:飞机纸张大小、发射角度都相同时,打印纸制成的飞机要比旧报纸制成的飞机飞得远,所以表二中甲在发射角度为15°时大于乙在发射角度为15°时的距离,另外,根据表一中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发射角度大于15°时,飞行距离随发射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若甲、乙这两架纸飞机飞行距离分别为s甲、s乙,则s甲>s乙。
19.秒表 每下降20℃时所用的时间
【详解】
(1)[1]因为需要测量温度每下降20℃时所用的时间,所以还需要秒表。
(2)[2]保温性能越好,则温度下降越慢,所以该实验是通过每下降20℃时所用的时间来判断上述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好坏。
(3)[3] 通过实验发现阻燃型保温材料比普通保温材料保温性能更好,则阻燃型保温材料中的水每下降20℃时所用的时间更长,如图所示:

20.大小一致,新鲜如初 进行对照 0.5%保鲜液B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准备的瓯柑要大小一致,新鲜如初。
(2)第1组没有对变量进行处理,设置第1组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选用0.5%保鲜液B,瓯柑的病果率最低。
21.钟表 经过相同时间后,泡沫内的温度比棉花的温度更低 BD
【详解】
(1)[1]要比较泡沫和棉花的隔热性能,就必须要测量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时间用钟表,因此还需要测量工具是钟表。
(2)[2]由图乙可知,经过相同时间后,泡沫内的温度比棉花的温度更低,发现泡沫的隔热性能比棉花强。
(3)[3]A.泡沫具有耐冲击、易成型的性质,且价格低廉,适合做保温箱,故A不符合题意;
B.当温度高于65°C时,泡沫会释放有毒物质渗入到食物中,危害人体健康,不适合做保温箱,故B符合题意;
C.泡沫密度小,可有效减轻物品包装质量,降低运输费用,适合做保温箱,故C不符合题意;
D.泡沫易燃,大量泡沫堆积,运输中易引发火灾,不适合做保温箱,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