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相遇问题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这个星期天,笑笑和淘气约好一起去郊外游玩。可是两家离得比较远,于是他们约好,星期天早上7点从家里出来,同时向邮局方向走,什么时候遇到一起就出发去郊游?他们能在哪里相遇呢?这里面包含什么数学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
填一填
速度 × 时间=( )
路程 ÷ 时间=( )
路程 ÷ 速度=( )
单价 × 数量=( )
总价÷数量=( )
总价 ÷ 单价=( )
工作效率 ×工作 时间=( )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讲授新课
探究一:相遇问题的特点与规律。
相遇问题的特点:
1、出示思考题
A、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属于相遇问题?
B、要想出现相遇的情况应具备哪些条件?
2、学生小组讨论。
3、展示汇报
4、教师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相遇问题的特点: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相遇问题的规律
1、教师课件展示相遇情境图。
2、学生观看后讨论
A、两人相向而行时距离怎么变化?
B、相遇时他们的什么相同?各自的路程和总路程什么关系?
C、他们各自的路程有什么特点?
3、展示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总结:①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即相遇了;②相遇时,两者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③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
完成问题一: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总结。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因为淘气你的速度快,所以应该在邮局附相遇。
(三)重难点精讲
探究二: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A、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的速度是70米/分,笑笑的速度是50米/分。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再读例题。
根据相遇问题的规律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师订正。
B、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的速度是米80/分,笑笑的速度是60米/分。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订正,并总结:因为笑笑到淘气家的路程一定,速度和大,所用的时间就不短,速度和小所用得时间就长。即: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1、相遇问题的特点: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2、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3、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五)随堂检测
1、请举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
2、解方程
x+4x=20 6m-3m=27 2y+4y=15 9n-4n=6.5
3、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开车出发。公园距天桥50km。
(1)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在图上标出来,再与同 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2)出发后几时相遇?相遇地点距公园有多远?列方程解决问题。
4、甲、乙两工程队铺一条长1400m的公路,他们从两端同时施工,甲队每天铺80m,乙队每天铺60m,几天后能够铺完这条公路?
5、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时间紧急,安排甲、乙两名打字员同时开始录入。录完这份文件需用 多长时间?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点: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2、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3、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七、作业布置
课本72页5题。
教学反思
教学中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明确问题的产生,经历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到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在得到用列方程方法解决相遇问题的最初步骤,我较大地利用了多媒体的演示作用,学生容易理解“相遇”的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在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思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