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3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6 15: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平均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1、我们以前学均数,你能说一说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吗?可以举例说明。
2、师:生活中运用平均数的地方很多,你们看,长大后的马小跳在找工作的时候就遇到了平均数。(马小跳找工作的故事:)
招聘广告
A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职员1名,待遇从优,员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
招聘广告
B公司因工作需要,招聘职员1名,待遇从优,员工月平均工资1000元。
师:马小跳选择进入A公司,一个月后该领工资了,请你们猜一猜他大约能领多少钱的工资?(学生只要是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的猜测都可以给予肯定)
(出示工资表)
请学生帮忙验证马小跳是否被骗。(计算组数据的平均数)
你们认为用1200这个平均数来代表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合适吗?(预设:有的同学会认为合适,有的认为不合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再次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大家就会对平均数有新的认识。(揭示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3、出示教学目标。
4、预习反馈:
怎样计算招聘广告里的工资更合理?计算出来。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理解平均数再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出示例1:
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费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
师: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生:可能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然后求平均数。
师:你们分析的很对。据统计,目前北京市男童身高平均值为119点3厘米,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点7厘米。所以说你们解释的免票线的确定具有合理性。
(三)重难点精讲
探究二:用去掉最低、最高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统计表。(少儿歌手大赛成绩统计表)
2、思考并回答:
(1)这题求的是什么的平均数?
(2)要求平均数必须要知道什么?
3、小组内交流,并求出3位选手的平均成绩。
4、展示汇报。
探究三:学习理解平均数的灵敏性。
1、师: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计分方法,请你按照上述的计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次的求平均数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3、思考:为什么要去掉最低分和最高分?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4、展示汇报。
生:有的评委打的太高,有的打的太低。
5、教师小结:说的很对,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平均数的方法更公平,更具有带表性。
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平均数都会有反应,平均数是很灵敏的。
(四)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均数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①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我们解决问题。这②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平均数都会有反应,平均数是很灵敏的。③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是用平均数来表示一个数据的集中趋势,更具有代表性。)
(五)随堂检测
1、一个10人小组想知道他们小组更喜欢数学还是英语,于是他们展开了调查。下面是他们调查时使用的评分标准。
⑴分别计算数学和英语喜欢程度的平均分。
⑵根据这些得分判断,对于这个组的学生,哪个科目更受欢迎?
2、淘气调查了操场上做游戏的小朋友的年龄情况:7岁,7岁,7岁,8岁,8岁,8岁,9岁,9岁。
⑴计算这些小朋友的平均年龄。
⑵这时,老师也加入做游戏的队伍。他的年龄是45岁,估计并计算此时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说一说你对平均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平均数都会有反应,平均数是很灵敏的。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是用平均数来表示一个数据的集中趋势,更具有代表性。
七、作业布置
课本88页第3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不难,但是怎么让学生理解不容易,因此,我用马小跳求职作为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去掉最大数最小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而理解。教学中,我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迁移类推能力,很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