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联考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和稀泥 huò C 刽子手 guì D 奢靡 mí)
2.C(A项欠帐 欠账,B项酬办一筹办,D项大副一大幅)
3.D(A.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B.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C.每况愈下: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4.D(A 缺少宾语,在“不规范”后面加“的现象”;B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全
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前; C搭配不当,一面两面不呼应。)
5.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收入不高,工
作不稳定,如蚂蚁般弱小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6.示例: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
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
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 (语言连贯、形象生动、有文采、富有韵味即可)
7.示例 倡议书
????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为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向甘肃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去温暖生命,用爱心去创造感动,用爱心去呼唤精彩!让爱继续在我们的手中传递吧,像关注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样,像支援汶川与玉树一样。也许,我们传递的只是一元钱,但我们凝聚的却是全中国13亿人的爱心。
8.选B。根据第五段段意,“愚不可及”的古义和今义大不相同。
9.选B。A项由第二段可知,引发两种立场之争的是《丧家狗》这本书。B项根据文
章第二段,把孔子符号化的结果是肢解孔子及《论语》,这个肢解的过程自然是符号化
的孔子;C项偷换概念,解构孔子为“丧家狗”的是李零,评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
实世界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的也是李零;D项孔子被称为“公共知识
分子”是李零的“杰作”。根据第六段信息可知作者观点----孔子“圣贤先师的地位”是
无可否认的,绝非“公共知识分子”。
10.(1)孔子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但他不是圣,只是人,且出身卑微。
(2)孔子四处游说,唇焦舌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3)孔子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的百姓。如他那般怀抱理想,在
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11.孔子不是符号,也不是“丧家狗”,而是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内核。肢解孔子是一种
巨大的讽刺。
12.全知视角。(1分) 心理描写或行为描写(1分)
13.要点:生活上甘于贫困,(2分)在物质和精神的选择中追求精神的充盈。(2分)(言之成理即可)
14.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在“有钱”和“无钱”之间不断构成矛盾冲突。(1分)当
钱百万想收集古钱时,他没有钱但精神充实;(1分)当钱百万放弃了古钱时,他有了
钱但精神空虚;(1分)当钱百万生活富裕后,他却又想回到过去收集古钱的清苦生活
中。(1分)
15.从结构上说,画线句子承上启下,是故事情节变化的转折点。因为开放后小镇人懂
得了古钱的价值使得清贫的钱百万收集古钱变得困难,也因为人们懂得了古钱的价值,
古钱才能使钱百万过上富裕的生活;(2分)
从内容上说,钱百万的形象特点正是在人们对古钱的认识发生变化后才凸显出来
的,小说的意蕴也因为这一变化而丰富起来。(2分)
16.①小说描写了一个痴迷于收藏古钱币的普通人的形象,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生活的优裕,而是取决于精神上的追求,只要精神上
有自己的寄托,幸福就会永远陪伴身边。
②小说意蕴丰富,通过钱百万有钱无钱的情节变化启示我们:现代人总是处在物质生活困顿却精神充盈,物质生活富裕了却又精神空虚的二律背反的境地,小说深刻地表现了现代人在价值取向上的困境。 (表述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每点3分)
17.B(捕鱼、打柴,动词) 3分
18.D(而,表并列;表修饰。然:形容词词尾;代词,这样) 3分
19.A(宾语前置句,B.状后,C.主谓倒装,D.状后) 3分
20.C(辛弃疾) 3分
21.文言文翻译
(1)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3分
(2)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3分
(3)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2分
22.(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凉。(写出3点,4分;2点,2分;1点,1分)
23.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清闲的心境(2分)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
24.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
(1)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道之所存
25.作文,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一律做在答提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熨帖(yù) 怃然(wǔ) 轧钢厂(zhá) 悄无声息(qiǎo)
B.瓦砾(lì) 癖好(pǐ) 和稀泥(huó) 差之毫厘(chā)
C.盘桓(huán) 嫉恨(jí) 刽子手(kuài) 垂涎三尺(xián)
D.奢靡(mǐ) 供职(gòng) 涮羊肉(shuàn) 硕果累累(lé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在刚刚过去的几场暴雨中,杭州市新建和改建的一大批项目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而部分老城区的历史欠帐仍令老百姓遭受了一定损失。
B.“亚运中国行”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的浙江大学举行,浙大师生对广州亚运会的
宣传推广、比赛项目设置、场馆建设等酬办情况很感兴趣。
C.既然是形象工程,那么越声势浩大、越耸人听闻越好。对于没钱的政府来说,有
两个最简单的办法:一是崇洋攀新,引进外国建筑元素;二是复制中国已有的成名建筑。
D.年初至今,蔬菜价格波动剧烈,大蒜、土豆、茄子等普通蔬菜的价格均曾出现大
副上涨,不少蔬菜的价格起起伏伏犹如坐上“过山车”。
3.下列句子中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
B.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C.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所有作者都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那些用字不规范,一定要不断地增强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
B.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止,但是部分大中城
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
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
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5.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80字)(3分)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
置何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
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
不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
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
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
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
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
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
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蚁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聚居群体。
6.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
中也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4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
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
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团委、学生会决定发起一场以“心系舟曲,我们
风雨同舟”为主题的捐款赈灾活动。为此,特向全体同学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全校同
学奉献爱心,援助舟曲,帮助舟曲人民渡过难关。请将下面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要求
主题集中,感情真挚,表达流畅,富有文采,不少于80字。(5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当全民动员祝福玉树的爱潮还在我们心头涌动的时候,离我们千里之外的甘肃舟曲又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截至8月27日,此次灾害共致1456人遇难、309人失踪。当我们看到这个数字,看到每一篇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的心怎能平静?为此,团委、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凝聚爱心,支援舟曲!我们坚信:爱心无处不在!力量无处不在!
团委、学生会
2010年9月3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危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中彰显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一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过度。
8.下列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楞,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中,“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李零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
本原面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
说明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
孔子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10.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的依据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有钱无钱
钱百万姓钱名百万。钱百万姓钱却没有钱,钱百万的钱只能看不能用。钱百万的钱不是假钞,不是冥钱,是货真价实的钱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钱百万的钱,全是古钱。人称钱百万是古庙镇一怪:乃钱币爱好者也。
每天,钱百万都不忘把那些收集的钱币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摩挲欣赏,组合排列,辨识鉴定,乐此不疲。
钱百万的钱币使小镇人大开眼界,其中有空首布、有齐刀、有秦半两、有汉代厌胜钱、有永安五铢、有开元大钱、有北宋铁母、有太平天国珍钱,更多的是清代的钱币,真可谓洋洋大观。
钱百万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还不够他每月搜罗两三个钱币。钱百万唯有从牙缝里抠,平素鱼肉几乎是不进门的,常常素菜一碟、白饭一碗,自得其乐。
幸好早先这些古钱币在小镇人心目中并不金贵,半送半卖给钱百万的。
近年开放了,小镇人渐渐明白:这些古钱币其实老值钱呢。因而再不肯轻易售之于钱百万。
渐渐有了专做古钱生意的,在小镇上收了贩到市里、省城里。古钱价被越抬越高。
钱百万开始望钱兴叹。看中的,爱不释手的,却无钱购之。钱百万先后发现了圜钱、饼钱、永乐钱异品等,看得钱百万心儿痒痒,又恨恨不已。
钱钱钱,我钱百万姓钱名百万,拥钱“百万”想集几枚喜之爱之的古钱却阮囊羞涩,这钱币岂不是不集还罢,越集越气。
那些发了的大款,仿佛洞察了钱百万的心理,三天两日有人上门来拜访钱百万,意欲高价收购钱百万的古钱珍藏。头几次来的,无不被钱百万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几次来的,钱百万快人快语:“免开尊口”。
再后来上门的,钱百万傲然不理。
来人不急不躁,只叙家常,不谈钱币。
说起来钱百万家也真可怜,屋里摆设像开阶级教育展览,除了钱币别无它物。
来人很诚恳地说:“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些钱币是能吃是能用,还是能带到棺材里?苦了一辈子,没享半点清福,怨不怨?凭你的经济实力,再想觅个看得上眼的古钱币比登天还难,与其空守着,还要吊心提胆别人来偷来骗,倒不如趁早出手,也免操了那种种的心思,乐得眼不见心不烦。一个人安享天年,强似现今这般千倍百倍呢……”
钱百万颔首不语,心海涟漪微漾。
钱百万经不住车轮大战式的劝说,再说对集珍稀古币已不敢奢望,终于狠狠心:出手。说句笑话,钱百万多年来一直在做“钱奴”——为“钱”奔忙,为“钱”辛苦。如今算是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了,试试驱使、奴役金钱,不知啥滋味?
钱百万真正有了钱后,搬进了古庙镇新建的公寓。家像个家了,也告别了青菜萝卜家常菜,酱瓜酱茄就泡饭的清苦日子。
安逸得比死还难过的日子钱百万不久就厌了腻了。想想,整天无所事事,那日子如何打发。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恍恍惚惚,怅然若失,这种日子无聊透顶。
钱百万终于受不住古钱的诱惑,又悄悄地开始收集古钱币。只是比之以前集钱币要难上十倍百倍。钱百万又忙碌了起来,他一枚一枚地觅,一枚一枚地集,生活似乎又有了盼头。他固执地搬回了原来的老屋,又吃起了酱瓜酱茄……
有人说他:憨棺材!钱百万只当没听见,活得有滋有味。
12.该小说的叙事角度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了钱百万这个形象?(2分)
13.根据小说内容,概括钱百万的形象特点。(4分)
14.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4分)
15.联系上下文,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16.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表现了深刻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探究。(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得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得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B.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鱼柴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得:屡次得到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
1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子愀然
抱明月而长终 何为其然也
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B. 两个“而”相同,两个“然”相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不同。
19.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悟言一室之内
C.甚矣,汝之不惠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0.下列诗词句不是上文作者的一项是 (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21.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分)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22.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4分)
2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3)师者,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列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晨曦初露,那是一天的开始。
婴儿第一声啼哭,那是生命的开始。
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
笑迎每一个人,那是生活的开始……
无论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开始,都会有太多的内容,都会引发人太多的思考。请以“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