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基础卷(原卷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基础卷(原卷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6 18:43:00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基础卷
语文试题
试卷分数: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30分)
1.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3分)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2.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汽车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极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上的,这就意味着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一项是(3分)
A.高速行驶如果发生爆胎的话是很危险的。
B.由于多数人是中等速度开车,所以,多数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
C.高速行驶的时候,特别是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速度过快就很难控制住。
D.与中等速度行驶中出现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相比,高速行驶出现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要严重得多。
3.当代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建筑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是(3分)
A.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建筑设计学校。
B.调查显示,建筑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C.知名建筑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D.建筑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建筑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4.辩论是指双方都用一定的理由或证据指出对方见解的矛盾或错误,并论证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正确。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的构成要件的是(3分)
A.双方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
B.目的是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
C.双方的见解必须存在错误
D.辩论的结果是双方的观点都正确
5.请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3分)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6.下列选项中推理的过程与材料划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我们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抵不多,除非打定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则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
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
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缺席,所以,他没生病。
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
7.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上述这些人在论断时作的假设是(3分)
A.针对这些疾病的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B.这些疾病单独用中医疗法或者单独用西医疗法并不能有效治疗。
C.针对这些疾病,医疗界已经掌握了中西医疗法结合的方法。
D.针对这些疾病,医学界已经尝试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3分)
A.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9.下面文段存在三处逻辑问题,其中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必定被病菌入侵。因此,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之一。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
A.“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过于绝对,其实导致流感的原因很多,不止不经常开窗换气这一种。
B.“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必定被病菌入侵”太过武断,因为不是所有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一定会被病菌入侵。
C.“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预防流感”模棱两可,只要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一定能够有效预防流感。
D.“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条件关系不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
10.“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鲁迅先生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两个三段论推理,对这两个推理,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3分)
A.第一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B.第一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C.两个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的。
D.两个三段论推理都不是有效的。
二、语言表达(30分)
11.归谬法是指为了反驳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下面文段存在推断问题,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6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
示例: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那么赶时髦的人都是伟大的成功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探究以下各个案例,概括其中的推理形式。(6分)
①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③《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13.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下面是某寝室同学间的一次谈话,请你替甲同学就乙同学类比推理中存在的破绽写一段反驳的话,补写在横线上。要求:符合逻辑,语言简明、连贯、得体。(6分)
甲:乙同学,你的脾气能否改一改呢?不要动不动就乱发脾气。
乙:发怒是人类宣泄情感的必要方式。就像水库蓄水过量,就必得泄洪,否则就会造成决堤,危害四方;人的愤怒情绪过分压抑,也会造成情感决堤,危害自身和别人。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其实我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有时候控制不住,也谢谢你的建议,以后我会注意的。
14.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易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参照①的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6分)
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者说:“你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你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的名字中有‘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一个学生表示他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面对肆虐的疟疾,从年轻时就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历尽千辛万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一发现,不仅使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使人类再次见证了中医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李明作为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从小立志于中医药的研究。他的父母却极力反对,认为研究西医药比研究中医药更有前途。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请你以李明的同学身份,给李明写一封信,支持他的选择。
②作为振华中学文学社的一员,请你针对李明父母的观点,为校刊《争鸣》栏目写一篇驳论文。
③李明要参加学校举办的以“逐梦青春,担当时代”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代他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基础卷答案详解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能力。B.“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值于“不经历风雨→不能看见彩虹”。B项通过否定前件得到否定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因此不能推出,而且“若……,则能……”的表述过于绝对。A、C、D均属于符合逻辑的推理结论。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能力。题干中强调的是“高速行驶比较安全”,观点是从各“速度段”的事故多少得出的,A、C、D三项都和事故多少无关,只有B项属于否定论据,以“多数人是中等速度开车”为论据,反驳“极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上,就说明高速行驶比较安全”的观点。
3.D【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断能力。作答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内容,并分析各个选项。A项,毕业院校不等同于专业学习,与题干推论无关。B项,平均收入不能等同于职业发展,与题干推论无关,C项,没有强调专业学习的作用,削弱程度不如D项。D项,说明这些课程对他们的事业是有帮助的,直接反驳了题干结论。所以选D项。
4.A【解析】本题考查对辩论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所给的“辩论”的定义,然后按题目要求分析各个选项。A项“双方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属于辩论的要点;B项“目的是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辩论的目的并不是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而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C、D两项都对或都错是非必须的。所以选A项。
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思想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能力。例句中,正因为“少壮不努力”,才有了“老大徒伤悲”的结果,因此二者蕴含了因果关系。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体现的是“真”与“假”、“有”与“无”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统一与转化,并无“清醒”之意。另外,“假作真时真亦假”和“无为有处有还无”之间为并列关系,也并非题干中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则不在乎钱财,自然有“豁达”之意;另外,正因为“天生我材”,才有资格“千金散尽”,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自豪”之情,而非“自我”的意思,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能借鉴别人是含“谦虚”的意思,但并无“谨慎”之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6.B【解析】本题考查掌握逻辑推理知识的能力。由段落中句子可知,“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这一前提,得出“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的结论,由“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的不满”的前提,推出“人并非情感的动物”的结论。也就是说,先假设结论的正确性,再通过一定的前提推翻这个结论。由此可知,“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再根据“他没有进入赛场”的前提,可以得出“他不是选手”的结论。B正确。
7.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能力。此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干的论点是:治疗有必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保证论证的成立,必须增加一个必要条件,逐一分析选项。A.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这种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可以结合的,如果二者不能结合,那么这种方法是不能采用的。可见符合题干要求,正确。B.只是重复论据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C、D两项只能作为充分条件。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8.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由原文看,其论据为: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地球冰川下的火山喷发产生的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要想补充前提,必须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搭桥,即证明火山活动与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之间有联系,所以需要补充的前提是“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故选C。
9.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解答逻辑推理题,应逐一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定这些说法的错误,比如说法不能太绝对化。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要求,然后找出文段中逻辑有问题的内容,再分析选项的判断和解说是否正确。本题文段中“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必定被病菌入侵”“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这三句存在问题。C项,“一定能够有效预防流感”说法过于绝对,推理错误。语段说的是“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预防流感”。所以,“能够有效预防流感”不等于“一定能够有效预防流感”。
10.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的相关知识。第一个三段论推理犯了中项两次都不周延的错误,甲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所以不能得出第一个推论。第二个三段论推理是有效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是相同的。
11.①如果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那么希特勒早就统治全世界了 ②如果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那么谁发动侵略战争谁就会取得胜利
【解析】本题一道逻辑推理的题目,要求仿照句子运用归谬法进行论证,首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以此为依据推出荒谬的结论,如假设“如果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正确,然后以此为依据,“希特勒”野心大,结果会得出“早就统治全世界了”这一荒谬的结论。
12.①如果p(从狗门入),那么g(是出使狗国);
并非q(是出使狗国);
并非p(从狗门入)。
②如果p(在原地和下游都找不到石兽),那么q(石兽在上游);
p(在原地和下游都找不到石兽);
q(石兽在上游)
③贾宝玉的思想过程可简化为一个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表示如下:如果贾宝玉去林妹妹处,足致疾;如果贾宝玉不去林妹妹处,也足致疾;或者去林妹妹处,或者不去林妹妹处,总之皆足致疾。二难推理可用p、q、r表示为:(p→r)∧(q→r)∧(p∨q)→r。
④此处采用归纳推理,即由“白菜从北京运往浙江后,被尊为‘胶菜’”(个别)和“芦荟从福建运往北京后,美其名曰‘龙舌兰’”(个别)两个例子得出“物以希为贵”(一般原理)的观点。
⑤邹忌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运用类比推理(以事设喻)的方法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这样没有单刀直入而是措辞委婉的劝谏,使齐威王乐于纳谏。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
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④中的“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用“大概”加以修饰,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又如“红牵牛花、红大理花、一品红等红花都不香。所以,一切红花都不香”。这一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前提概括的事例过少,也没有注意搜集反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由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如“老鼠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应很灵敏;人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应肯定也很灵敏”。这一推断是正确的。又如“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既自转也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有生命存在”。这一推断就是不正确的。
演绎推理一般的模式是“三段论”的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如果要证明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我们要经过严密的论证,但要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往往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因此,我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时,一定要注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13.提示:反驳抓住“水库蓄水过量靠泄洪”“人宣泄靠发怒”之间无类比性这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类比推理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类比推理类型的题目时,应该首先弄清楚所给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工具与作用关系、工作与作用对象关系、物体与其运动空间关系、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等。本题乙同学把“水库蓄水过量靠泄洪”和“人宣泄靠发怒”进行类比推理,但是推理中存在破绽,不恰当。水库蓄水,是它的基本功能,可人生的意义却不是“积怒”,而且泄洪是排泄水库过量积水的必然渠道,人的郁闷情绪却不是一定要通过发怒的方式来排遣,譬如,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或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化解。
14.②即使避免饮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③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远离痛风。
【解析】题干要求“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语言表达及语意推断能力。“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句中认为“饮食不当”与“痛风”之间存在绝对的必然关系,这是错误的,因为痛风的诱因很多,不仅仅饮食不当一种;“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化。
15.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哪种语言来写呢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分析所给例句的三个方面:内容主题、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做到仿句与例句语言要连贯、风格要一致、情调要符合。本题属于情境性的仿句,要求符合语境,语句关键性内容找准,且情感价值观积极向上。结构上,仿照例句,运用“那么……?”的反问句式;内容上,要求合理反驳,故应寻找对方逻辑上的错误。第②空,抓住“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的逻辑错误进行反驳;第③空,抓住“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又梦想“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的矛盾之处进行反驳。
16.【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第一段,强调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强调中医药治病救人的现实功用。每到重大疫情时刻,中医药总能屡建奇功,可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人们通过中医药的一次次应用认识了中医药的巨大价值,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中医药的研究和推广要不断持久的深入。从哲学层面考虑,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在于不断的实践。
材料第二段,讲述了屠呦呦的经历和成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身上对梦想的坚持、对事业的执着、对使命的担当、团队合作意识等科学家精神,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和科学实用价值,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出个人价值的追求与时代价值的追求同频共振。
材料中关于中医药的历史和贡献的介绍,可以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是借助屠呦呦自身行为和成就证明了文化自信的意义。
注意三个情境任务,要分别符合信件、驳论文、演讲稿的文体,要有对象意识。
【立意】
1.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2.坚定信念选择,融入价值取向
3.逐梦青春舞台,建功多彩时代
4.个人发展当与时代同频共振
5.科学梦想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
6.在现实中追逐梦想,在践行中彰显价值
7.以文化自信筑牢理想之基
8.彰显文化自信,熔铸中国品质
【素材】
1.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2.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
3.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有融合,难免也有冲突。但对话和交流无疑是化解冲突的最佳渠道。特别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的共同课题前,弘扬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交流医学经验,共享医学成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参考例文】
逐梦前行,不负青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逐梦前行,不负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梦不青春,梦想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作为青年一代的我,我的梦想就是研究中国的中医药,肩负起自身的使命和担当,用奋斗的青春为中医药的发展蓝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的中医药已经传承几千年,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科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副挂在药铺里的发黄对联,可有谁还记得?又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呢?中医文化是有情怀与灵魂的存在,足以担当得起“以人为本”四字。它源于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对天地的敬畏,对人文的关怀。
我国古时候有个叫扁鹊的神医,他技术精湛,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药方,擅长各科诊治,也是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之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有一次,扁鹊为齐桓公诊治,仅仅是看了看,就断定他皮肤上有些小毛病,需要及时医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可是齐桓公就是不相信扁鹊,认为他只是沽名钓誉,并没有真才实学,就拒绝了扁鹊的诊治。就这样,通过几次的望闻问切,扁鹊不断地给齐桓公提出意见,希望他能接受治疗。但齐桓公却一次次地拒绝,最终不治而亡。由此可见,扁鹊的医术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不仅医术高超,医德也是十分高尚。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传承重要载体,博采众长,历久弥新。当今时代,屠呦呦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手工艺人时雅莉一家世代传承香疗,悬壶济世,制香救人;女企业家马铭蔓于海洋生物中提取寡糖,使之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创造了中医界的神话……越来越多的传统疗法走上世界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融进世界的潮流。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华夏,发展于华夏,并一直属于华夏子孙。但是,中华儿女一直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中医将一定会属于整个世界!中医药是医学宝库中的一颗闪耀夺目的明珠,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必然为能尽己所能弘扬中医感到光荣和自豪!传承祖国医学,弘扬中医魅力,我们一直在努力。愿更多的人关注中医这块中华民族的瑰宝。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扛起中医药文化的大旗,学习并传承中医药精神。让我们传统的中医在世界医学发展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逐梦前行,不负青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