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 1.2一个数乘百分数、一个数乘(1±百分数) 同步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 1.2一个数乘百分数、一个数乘(1±百分数) 同步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07 15:0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六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
一个数乘百分数、一个数乘(1±百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预习案
1、找准单位“1”,自主解决。
(1)、我班有男生16人,女生21人,男生占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的百分之几?
(2)、我班有男生16人,女生21人,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以上两类应用题都是最后求百分之几,最后一步都用除法计算。如果老师把第二个复习题改一下,看看同学们会不会做?
导学案
教学内容:
信息窗3第三个红点内容(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及自主练习3、4、11、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体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2004年“十一”黄金周来青岛旅游的约102万人,比2003年同期增长2%。
2.让学生根据信息窗中告诉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板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读题,思考:
(1)比2003年同期增长2%,这里的2%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2)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3)2003年的2%是哪个数量?
2.谈话:你打算怎样来表示你理解到的题意?
引导让学生画线段图,根据图进一步理解以上3个问题
学生回答得出:
(1)这道题是把2003年黄金周来青旅游的人数看作单位“1”,它是未知的数量。
(2)这里的2%是2004年比2003年同期多的人数相当于2003年的2%。
(3)2003年的2%也就是增长的人数。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x万人。
X+2%X=102
1.02X=102
X=100
答: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约有100万人。
5.思考: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得出:2003年同期来青岛旅游的人数×(1+2%)=2004年来青岛旅游的人数。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1)先审题,画出线段图
问: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足球场座位总数×5%=送出的门票数)
(2)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出油率的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第(1)(2)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已知数量与所求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3.自主练习第11、13题
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比较一下每道题中两个小题在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百分数几类问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序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
数是多少了,怎么求这个数。
课外拓展学案:
我班有女生21人,男生比女生约少23.8%,求女生有多少人?
我班有女生21人,比男生多23.8%,求男生有多少人?
我班有男生21人,比女生少23.8%,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