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以后的实践活动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练习。
课标分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是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测量部分的内容,课标中关于测量有如下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脚长、一庹长、一拃长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让学生运用庹、拃等作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学习和应用的乐趣。并且让学生进一步获得用拃等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测量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等活动经验与体会。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首先要保证本课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让学生在不断体验的基础上,经历不同的测量方式学会选择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教材分析: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以后的实践活动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练习。
本次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厘米) 脚长(厘米)、一庹长(厘米)、拃长(厘米)、身高(厘米)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步建立长度观念,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然后,教材还设计让学生运用步、庹、拃等作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数学学习和应用的乐趣。并且通过活动后的“议一议”, 让学生进步获得“用拃、庹....作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很方便”、“测量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等活动经验与体会。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把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两个不同的测量工具的用处,加深对这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该活动的重点是“量一量”和“议一议”这两个环节。“量一量” 体现了“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性,在这一环节 ,学生用数学的眼睛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数据并记录下来以备与同伴进行交流。“议一议”则是体现了对测量数据进行总结交流,学生通过比较成熟的实践、思考、讨论得到的体会就会比较深刻。
教材合理设置栏目,向学生提供了“想一想、量一量、试一试、议一议”的活动程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这样编写,也为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思路。特别是在“量一量” 环节,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 如:量拳头一周的长、脚长、一庹长、拃长、身高,用手拃测量课桌的长,用庹长测量黑板的长等,这些测量活动对学生来说简便易行,在课内、课外都可以开展。
本课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提取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阅读绘本、探究、合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测量的重要内容,而《身上的尺子》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以后的实践活动课,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经历过。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活泼好动,好奇性强,非常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要多多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体验,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厘米) 脚长(厘米)、一庹长(厘米)、拃长(厘米)、身高(厘米)等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步建立长度观念,增加学生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周围物体,并亲自测量,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骑心,遇事喜欢多问,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总结和系统梳理的能力,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学生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但是在生活中的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实践来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具体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数学绘本,知道自己身上有尺子,能够准确找到自己身上的尺子,知道每把尺子的样子。
2.通过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在交流和分享自己身上尺子长度的过程中,发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3.通过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生活中的物品,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活动中增强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选择合适的身上的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较准确地测量身上的尺子的长度。
评价任务设计:
教学目标 评价设计
1.通过阅读数学绘本,知道自己身上有尺子,能够准确找到自己身上的尺子,知道每把尺子的样子。 评价1.通过设计阅读绘本后交流自己找到的身上的尺子和伸出自己的一拃长、一庹长观察自己的一脚长、一步长等检测目标1的达成。 优秀:准确找到绘本中提到的身上尺子的位置,并能知道它的大约长度。 良好:基本能够复述绘本中在身上的尺子,并能知道他们的样子。 合格:能够复述绘本中提到的身上的尺子,并能根据他人的提示知道尺子的样子及位置。
2.通过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在交流和分享自己身上尺子长度的过程中,发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评价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自己的一拃长和一庹长,猜一猜1234号分别是那位同学来检测目标2的达成。 优秀:能够有理有据的说出1234号的同学分别是谁,并通过观察发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良好:基本能够准确猜出1234号分别是那位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经小组交流初步意识到一庹长与身高的关系。 合格:猜出一庹长最长和最短的同学分别是谁,简单说出自己的依据。
3.通过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生活中的物品,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活动中增强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3.通过小组展示交流自己所测量物品的长度来检测目标3的达成。 优秀:能够准确的使用合适的尺子测量自己所选物体的大约长度,并你能计算其出大约的长度。 良好:基本能够选用合适的身体尺子,准确测量自己所选物体的大约长度,能够准确记录。 合格:能够帮助组内成员一起用合适的身上的尺子测量所选物体的大约长度,并能根据他人的提示知道怎样记录测量的结果。
核心问题:
没有尺子如何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皮尺、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介绍自己的身高。
同学们,坐过高铁或者火车吗?(坐过)那么在高铁上见过这个标志吗?(ppt出示身高图)这是什么意思?(身高120厘米的免费)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吗?(生交流自己的身高)看来我们已经长成大孩子了,坐火车外出时,需要买票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长度有关的数学知识。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阅读绘本,认识身上的尺子
1.创设情境 寻找身体上的尺子
有一天豆豆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在路上看见一棵大树,他很好奇“这棵大树能多粗?”妈妈鼓励豆豆自己量一量,可是豆豆没带尺子,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帮助豆豆吗?
我们伸开胳膊抱一抱,用手量,用脚量,这都是我们身上的尺子(板贴 身上的尺子)你还知道哪些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找寻身体上的尺子,利用“这棵大树有多粗呢?”,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读绘本,初步了解身上的尺子。
师:读了绘本,你们发现身上的尺子了吗?快和同桌说一说
依据学生的回答依次介绍一拃长、一庹长、一步长、一脚长等。
师小结:我们身上的尺子还真不少呢,一拃长、一脚长、一步长、一庹长都是我们身上的尺子。
【设计意图:绘本阅读是学生喜欢的阅读形式之一,巧妙地将情境融于绘本之中, 既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身上哪里可以当作尺子以及身上的尺子的作用,同时也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身上的尺子解决问题。
有了身上的尺子大树有多粗的问题能解决了吗?该用哪个尺子最合适呢?(师引导学生用一庹长测量)
【播放视频:豆豆用一庹长测量大树】他量了这棵大树1庹还多出来一小段。多出来的这小段,不到一庹长,怎么办?(引导学生用一拃长继续量)
豆豆测量这棵大树有——1庹5 拃那么粗。怎样才能知道这1庹5 拃到底是多少厘米呢?(引导学生明确选择合适的尺子)
【设计意图:利用“这棵大树有多粗”的问题,继续引发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更加明确该怎样使用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以及选用哪一把尺子最合适,初步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尺子】
二、小组合作,测量身上的尺子
1.讨论测量方法。
用尺子量一量,那你想用什么尺子测量我们的一庹长呢?(引出皮尺)为什么?(皮尺长)
a.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庹长;
b.让学生演示测量一庹长的方法,同时总结出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在测量自己身上尺子的过程中,引导学会正确的选用合适的尺子,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表象,能够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小组合作测量。
3.展示测量结果,组织研讨。
a.展示一个小组4位学生的测量结果,并邀请4位学生到台前,猜一猜都分别是谁的?引出一庹长与身高有关。
b.分享一拃长,课下搜集数据发现一拃长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观察、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人身上的尺子的长度不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尺子也会随着身高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全面思考,思维严谨的态度。】
4.用数据解决问题。
豆豆的一庹长大约是100厘米,一拃长大约是10厘米。
那这棵大树1庹5拃,就是——150cm,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操作,用身上的尺子测量生活中的物体
1.小组分工,商量测量的物体及测量方法。
2.教师进行合作要求提示,学生进行实地测量。
3.展示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使用身上的尺子测量物体的活动,是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模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而选择合适的尺子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模型的能力】
阅读绘本,拓展延伸
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尺子呢?身上的尺子还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大家课后可以继续去研究,继续去编写身上的尺子的故事。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希望能给同学带来更多的启发。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再次把绘本请到了学生面前,通过阅读绘本进一步体会身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又留给学生研究的空间,继续探索身上的尺子的秘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一拃长 一脚长 一步长 一庹长
测量时需注意: 对齐0刻度线 手臂伸直 读准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