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6 21:13:25

内容文字预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诵腰鼓之美。
2、品语言之妙。
3、感生命之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这是陕北安塞的一群农民,在黄土高原上打腰鼓的情景,你看了有什么感受呢?(预设:壮观、宏大、热烈、震撼……)的确是这样。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被称为“天下第一鼓”。著名散文作家刘成章用赞美诗一样的语言激情再现了安塞腰鼓撼人心魄的动人场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安塞腰鼓》,欣赏黄土地上的精彩舞动。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诵腰鼓之美;品语言之妙;感生命之力。
三、读懂内容
这篇文章感情激昂高亢,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我们在七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朗读的方法,让我们学以致用,自由地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任务:1.明结构2.知内容。
①按照安塞腰鼓的表演过程来看,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
鼓响前(1-4)腰鼓表演(5-27)鼓声止(28-30)
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非常的妙。表演前的沉稳安静为后文的表演蓄势。而表演结束后世界又重归寂静,耳畔那声渺远的鸡啼更衬托了这份寂静,也写出了人们仍然沉浸其中的状态。这样写既符合实际的表演过程,又能以静衬动,更能凸显安塞腰鼓表演的火热。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安塞腰鼓呢?
任哲源回答的也很准确: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触从四个方面分别描绘了安塞腰鼓热烈的场面、震撼的声响、元气淋漓的后生和变幻多样的舞姿,从视觉听觉上带给我们极大地冲击。
四、读出感情
课文这是一篇充满抒彩的散文,作者刘成章满怀对陕北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在写这篇文章。他常常抑制不住自己强烈的情感,时不时就直接抒发在文中,我们从一句话里可以感受到——“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四次。
我们该怎么读呢?
肯定读出赞美,因为有“好一个”这个词。然后我们看到这里是有变化的,前两个都是很直接的赞美“好一个安塞腰鼓!”而第三处多了一句“好一个黄土高原”,第四处则加了修饰语“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从腰鼓到黄土高原再到整个山河(物质世界)、想象力(精神世界),有形的世界无形的世界都被这腰鼓感染了,这四个句子是在反复咏叹中有变化,是层层递进的。我们应该读出这种感觉。同学们来试一下。范怡晨读出了赞美之情;毕建成,读的大气磅礴;杨昊琪读出了层层递进的赞叹的味道。让我们齐读“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五、读出美点
我们读清了结构、读懂了内容、读出了情感。接下里任务升级,要读出美点。
请同学们从描写安塞腰鼓的四块内容中,挑选自己认为美的句子,从任意角度赏析,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并饱含情感地朗读这个句子。
请各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这几位同学有的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的从叠词的使用上、有的从句式特点上 ,都品味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壮美。朗读的也很有气势。
六、读懂生命
这篇文章仅仅是在赞美腰鼓吗?有同学说还有人,那我们看一下这群打腰鼓的人——第18自然段:“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打腰鼓真的需要“搏击”这样用力吗 他们要与什么“搏击”呢?
带着疑问,我们先来看一幅油画。这是罗中立198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父亲》,这个艺术形象来源于陕北一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这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似的皱纹,干裂的嘴唇不知品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深陷的眼睛饱含过去的苦难和对未来的期待。
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总面积大约64万平方公里,沟壑纵横,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描述“黄土高原是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地方”。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无数像邓开选那样的农民,贫穷、落后、封闭是他们生活的代名词。
但是西北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有过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然而“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在沉重的躯壳内奔突、喷发。艰难贫穷的生活没有能压垮陕北人,不信你看:他们舞起了安塞腰鼓,那宏大的场面、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激昂的鼓点,尽情宣泄着生命的激情与力量。
他们在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用坚韧与苦难的命运搏击;用乐观与封闭的束缚搏击!所以作者不仅在写安塞腰鼓,更是在赞美那些不屈不挠的生命,歌颂通过腰鼓表现出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就是在赞美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结语
同学们,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咏之以歌!”吃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陕北农民写不出这样隽永的诗歌,但朴素而坚韧的他们却皇天后土间跳出了酣畅淋漓的生命之舞。让我们再次齐读。
今天的作业是:
1.请模仿第七段这种排比方式来描写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2.阅读刘成章《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转九曲》,感受陕北文化。
安塞腰鼓
【教材解读】
《安塞腰鼓》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俗单元)
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它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语言铿锵磅礴,一连串的短句
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作者刘成章用一
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上,为我们鼓起一场惊
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充满生命的激情。展现了我们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奏响了一曲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时
代赞歌,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歌颂,是对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本课肩负的教学任务是欣赏多彩的民俗文化,品味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体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妙处,感受勃发的生命激情,激
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散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
读散文的经验和方法。他们能够比较轻松地划分文章结构,也基本掌
握了找关键词进行归纳的方法。对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的赏
析均不陌生。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他们愿意讨论愿意表达。
八年级学生的不足在于对句式的赏析、对层次内部段与段、句与
句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孩子们渐趋成熟,对于放声朗读,将自己的
情感完全暴露在师生面前开始感到羞涩。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之间有
偏差,手不及口,还需要有素的训练。一些学生还不会边听课边做好
笔记。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和培养。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腰鼓的特点;
从修辞、表现手法、句式、表达方式等角度品味语言。
3、发掘文章内涵,体悟作者情感;
激发对祖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品读语言,赏析安塞腰鼓的魅力。
学习难点:发掘文章内涵,体悟作者情感;
激发对祖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兴趣。
【方法选择】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读书法、学练
结合法。
教法:示范带动、启发引导、点拨指导、鼓励评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古时候,安塞腰鼓是激励将士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
是将士们凯旋的欢歌。历史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如今的安塞腰鼓,
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今天,我们透过陕北作家
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一起去领略这“天下第一鼓”。
二、 字词:
亢奋( )晦暗( ) 羁绊( )
烧灼( )冗杂( ) 蓦然( )
三、 用心感受——赏腰鼓
1、播放视频,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震撼!气势磅礴!热情豪迈!)
2、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写了一次腰鼓表演的表演前-表演中和表
演后)
四、 身临其境——读腰鼓
1、 朗读指导:我们要注意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注意停顿,重音和节奏感;
要身临其境,读出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①各组按照自己领到的任务给文章标上停顿、重读。
②并找出该部分的关键词。
3、 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
壮阔的场面
雄壮的鼓声
健壮的后生
奔放的舞姿
4、 师生合作朗读。
五、 含英咀华——品腰鼓
1 小组讨论交流谈朗读感受找喜欢的句子,从修辞手法、写作
手法、句式等角度自由赏析发言。
①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倒装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鼓点、流苏、脚步、眼神、
姿态的神韵。排比,在明快的节奏中表现了安塞腰鼓磅礴恢弘的气势,
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②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
③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山崖上,山崖蓦然成了牛皮鼓
面。(夸张的修辞突出强调了腰鼓的声音响彻天宇。)
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以动衬静,写出了表演结束后的沉寂。鸡啼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
开始,是希望,耐人寻味。)
⑤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以动写静,蓄势待发,首尾呼应。)
⑥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用江南和黄土高原作对比,衬托出黄土高原的粗犷豪放。)
⑦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
(冰冷燥热,困倦亢奋是反义词。这是句内对比,突出了腰鼓表演宏
大火列的气势和场面。)
2教师通过微讲座进行点拨。
(排比的表达效果;长句、短句的作用。)
3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书面练习。
①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②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
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4层次内部的逻辑关系。
(七—十二段、十八段都是先写眼前的腰鼓表演再写感受思考,先
实写再虚写。层次清晰,秩序井然。)
六、 寻章摘句——悟腰鼓
1学生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
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儿。(议论,写出了不甘落后的意思。)
② 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那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对鼓声的议论。是痛苦和挣扎。)
③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描写,写出了历史感和沧桑感。)
④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 议论抒情的句子,歌颂了蓬勃的生命力。)
⑤ 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议论,像一个人思考的过程。写出历史变迁,兴衰荣辱!)
⑥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和赞美。)
⑦ 抓住一个词深入思考:为什么用“搏击”而不用“敲击”呢?
(黄土高原的人们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用坚韧与命
运——搏击;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作
者不仅在写腰鼓,更是在赞美不屈不挠的大写的“人”,以及孕
育了这人这腰鼓的土地。)
2总结提升,揭示主题。
3带着新的理解,再读课文。
七、 发挥才智——仿腰鼓
1教师示范、引导:
这节课,我们徜徉在《安塞腰鼓》的壮丽与激情中,知识和技巧,
能力和情感,智慧和素养,都得到了学习、掌握、提高、熏陶、启发、
培养、升华。
桃花一样,是你们天真的笑脸;繁星一样,是你们求知的目光;
春笋一样,是你们高举的小手;浪涛一样,是课堂活跃的气氛;燎原
的火光,是你们智慧在碰撞。
2学生模仿例句练习表达:
模仿第 7 段和 27 段的句式和修辞写写这节课你的收获、课堂的
气氛、同学或自己的表现。
八、 作业:手写民俗
学习本单元,我们知道了南方农村的社戏风俗,老百姓对于灯笼
和火的习俗,尤其是《回延安》中西北人民的“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米酒油膜木炭火”和今天学到的安塞腰鼓完美结合,丰富了我们对
西北高原的民俗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你的
生活中都有哪些习俗?比如:春节的年夜饭,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做香包、编五彩绳,中秋节……重
阳节……
做这些有趣的事时,你是什么感受?仔细观察、回想,把它们都
记下来吧。
【教学评价】这节课教学过程完整,目标设置合理有层次。围绕“读”
和“品”,教学设计新颖巧妙,思路清晰。教师有激情,能充分调动
学生和各种教学资源。课堂评价及时具体,对学生有方法指导有落实
训练,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的示范性强。“知识微讲座”
很新颖,能够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