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单元测试(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精品学案 单元测试(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7 15: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均符合题目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 A )
A.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C )
A.商品经济停滞不前 B.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3.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其中开近代教育先河的一项内容是( B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C.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D.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4.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
5.洋务派的活动中,最能体现其初衷的是( A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创办新式学堂
6.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C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A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D )
A.辛亥革命的鼓舞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D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0.“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A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军事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1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D )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12.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B )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3.“一五”计划的经济重心是( A )
A.重工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
14.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时间是( B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6年
15.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成功探索主要是( A )
A.明确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
B.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 )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
17.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
A.“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 B.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 D.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18.之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C )
A.会上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
C.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
19.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 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C.个体经济史农村发展的方向 D.是农村改革走向专业化
20.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21.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D )
A.深圳、香港、海南、珠海 B.深圳、汕头、海南、珠海
C.深圳、厦门、海南、珠海 D.深圳、厦门、汕头、珠海
22.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在古代是主要的对外港口,有着千帆集会的情景;在近代史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在现代则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众多国际大型企业落户在此。这个城市是( D )
A.天津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23. 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D )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改革开放政策
24.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C )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A. 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5.我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特点是( B )
①全方位 ②宽领域 ③多层次 ④立体交叉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2分,共30分)
26.阅读下列有关经济发展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新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此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 (4分)
资本主义萌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材料二 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当时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3分)
民办(商办)、官办企业;洋务运动
(3)上述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材料四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4)指出材料中毛泽东主席所说瑞蚨祥“历史名字要保存”的历史背景。毛主席的指示有何重要意义? (5分)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有利于保护传统的民族品牌,保持企业发展的连续性。
27.
材料二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作出什么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6分)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2分)
邓小平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什么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
家庭承包经营(或家庭联产承包,或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简答题(10分)
2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成功或失误。
成功: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以及经济建设方针的认识,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失误: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四、探究题(10分)
29.2010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
(2)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
的原因是什么?( 3分 )
辛亥革命的推动、列强放松了中国侵略、爱国运动
(3)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2分)
较快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会对上海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3分)
上海浦东开发 ;带动上海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