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
二、学习重点:
1.洋务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三、学习难点:
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西方列强 侵略 (最直接、最主要)
2、过程(表现):(1)“ 纺 ”与“织”分离,“织”与“ 耕 ”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商品化 化.
影响:
积极:①促进了中国 商品 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消极: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洋务运动
1、出现的背景:清政府面临 内忧外患 。
2、概况:
①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②代表人物:中央: 奕? ,地方: 曾国藩 、 李鸿章、 左宗棠 、 张之洞 等。
③主张及根本目的:在不改变 封建 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打着“ 自强 ”的旗号,创办的企业主要有: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
方面的困难,又打出“ 求富 ”旗号,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
轮船招商局 和 开平煤矿 ;张之洞创办的: 汉阳铁厂 和 湖北织布局 。
③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 北洋 、 南洋 、 福建 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开近代教育先河,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4、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⑴破产的标志: 甲午中日 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⑵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彻底变革 封建制度 。
⑶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⑤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本国的封建自然经济。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
① 自然经济 的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②受 外商企业 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概况
产生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早期资本家: 官僚、地主、商人 ;主要分布区域: 东南沿海 。
代表企业:上海的 发昌 机器厂、广东南海 继昌隆 缫丝厂、天津的 贻来牟 机器磨坊。
企业特点:中国民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行业、地域分布不
平衡(后天畸形),并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表现?
答: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近代企业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那么,你是怎么看洋务运动的?
答: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是破产的根本原因。
积极作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原因是( A )
A.列强侵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B.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2.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有( B )
①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购买质优价廉的洋纱洋布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 减少了中国自给自足成分
③洋货大量倾销中国,使中国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④洋货大量倾销中国,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加快,这种“解体”主要是指( A )
A.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小农经济为多种经济成分所取代
C.资本主义经济向农村渗透
D.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4.下列民用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其中由李鸿章创办的是( A )
①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煤矿 ③汉阳铁厂 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洋务派创办近代教育的表述, 错误的是( B )
A.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B.创办的一批新式学堂中包括京师大学堂
C.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D.选派留学生出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6.下列对洋务运动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①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机器生产)出现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对我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④对本国的封建经济解体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洋务运动起到的积极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C )
A.建立起近代的政治制度 B.将学习西方付诸于全面实践
C.催生了中国的近代企业 D.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民族利益
8.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有( C )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②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上海轮船招商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战前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发展而来
C.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起来的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10.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它们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B )
A.互相依赖 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C.既相互依赖又互相瓦解 D.继承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
材料二 中国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的若干小岛,不但进程缓慢,而且规模小、设备简陋、产品也主要是轻工业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无力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抗衡,处处受到制约。但是它最富有生命力,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最重大的影响。
——摘自《中国近代史史纲》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
答:变动: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材料二:出现了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概述材料二李鸿章的观点。
答:向西方学习,中体西用
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有何联系?
答: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民族企业的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产生的,因此发展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