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7 15: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840年鸦片战争后
(器物 )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
(制度 )
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
(思想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习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2.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乐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将学习西方与爱国主义、将爱国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1、背景:
晚清: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和魏源
1)林则徐
地位: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措施: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购买并仿制西方的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
代表作:〈海国图志〉地位: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学西方(科学技术)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
代表: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含义: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的纲常伦理);西学:西方的文化,(近代的科学技术)
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之本,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技
4、目的: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
5、实践: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企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派遣留学生和开设新式学堂
6、评价: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
3)内容:经济:发展工商业;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文化:(略)
4)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为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奠基
2、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1)代表和主张
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主张:借经学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
特点: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
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伸民权、设立议院、变法图存;
③严复: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2)实践:戊戌变法
3)影响: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进步性: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