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 同步课时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1溶液的形成— 同步课时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7 16:11: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 溶液的形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蔗糖 D.冰块
【答案】C
【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D、冰块是水的固态,与水混合后,只有水分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C。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某温度下蔗糖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C.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A
【详解】A、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正确;B、溶液具有稳定性,故某温度下蔗糖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错误;C、溶液中溶质不是只能有一种,可以含有多种溶质,错误;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故选:A。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蔗糖溶液 C.生铁 D.干冰
【答案】A
【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溶液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故选项正确;B、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和水分别是由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生铁中含有铁、碳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
4.从200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
A.5% B.9.5% C.10% D.9%
【答案】C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故从200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10%。故选C。
5.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生理盐水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钠分子
C.生理盐水是一种混合物 D.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答案】B
【详解】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所以生理盐水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选项说法不正确;C、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选项说法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即各部分一样咸,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6.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答案】D
【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份溶液中可有多种溶质,但溶剂只能有一种,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体(如溶于水的糖或食盐),可以是液体(如溶于水的酒精),也可以是气体(如溶于水的氯化氢气体、氨气等),所以只有D正确;故答案为D。
7.如图所示,U型管中左右两边的红墨水液柱位于同一水平面,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则U型管中液柱出现的现象是( )
A.右高左低 B.左高右低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答案】A
【详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气体膨胀,进入U形管,所以U型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即右高左低,故选A。
8.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溶液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故选C。
9.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变瘪,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氢氧化钠和水;②固体硝酸铵和水;③固体氯化钠和水;④面粉和水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 C.只有② D.只有④
【答案】C
【详解】①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图中小气球随之膨胀,选项错误;
②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体温度降低,气体体积收缩,压强减小,小气球随之变瘪,选项正确;③固体氯化钠溶于水时没有能量变化,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小气球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
④面粉溶于水时没有能量变化,瓶中气体体积不变,小气球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故选C。
1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用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浓硫酸 C.食盐 D.生石灰
【答案】A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B、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C、食盐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D、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会升高。故选:A。
11.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答案】A
【详解】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故选项错误;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故选项错误;D、盛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
12.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C,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答案】加速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详解】(1)溶解时,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搅拌时,应用玻璃棒,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温度计底部脆弱,容易破裂;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温度高于20℃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3)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 溶液的形成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植物油 C.蔗糖 D.冰块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某温度下蔗糖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C.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蔗糖溶液 C.生铁 D.干冰
4.从200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10mL,剩余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 )
A.5% B.9.5% C.10% D.9%
5.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生理盐水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钠分子
C.生理盐水是一种混合物 D.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6.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7.如图所示,U型管中左右两边的红墨水液柱位于同一水平面,向小试管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则U型管中液柱出现的现象是( )
A.右高左低 B.左高右低 C.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8.向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粘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浓硫酸
9.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变瘪,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氢氧化钠和水;②固体硝酸铵和水;③固体氯化钠和水;④面粉和水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 C.只有② D.只有④
1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用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 B.浓硫酸 C.食盐 D.生石灰
11.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清洗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
12.浩然同学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下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他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2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C,再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均为8g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1)“搅拌”的目的是 ,图示④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2)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溶解硝酸铵固体的烧杯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