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栽蒜苗(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2栽蒜苗(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7 07: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栽蒜苗(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师:前几天老师布置的栽蒜苗的任务,大家完成的怎么样了?
生: 我每天观察一次,并且量一量蒜苗的高度,我一共记录了15天,第十五天蒜苗高15厘米。
生:我发现前三天蒜苗,中间十天蒜苗长得速度比前面快,而最后两天长得最快。
师:我们大家经过十多天的精心呵护,认真记录下了小蒜苗成长的数据,看着蒜苗一天天地长高,大家心里肯定高兴极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条形统计图。
(二)讲授新课
1、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2、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表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3、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统计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4、给学生每组一张方格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
生:画着画着,发现格子不够了。
师:自己选择方法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
师:投影展示同学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晰怎样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
生:在上面增加格子,但数据太大时,这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
生:用两个竖条表示一组数据,但又不方便观察;
生:用一格代表两个单位或三个单位等等多种方法。
师:引导学生说出要看具体数据的大小和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格来定。
5、根据交流结果,修改完善统计图。问题都解决了,让学生自己着手根据讨论结果完善统计图。
6、反馈交流,提高读图能力,并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与解决。
以第一小组为例,展示。
师:我们创造出了条形统计图,不光要会画图,还要会看图,统计图的有什么优点?那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什么呢?
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归纳小结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梳理和归纳本课的知识内容,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能结合数据的特点,掌握用“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数据处理方法。
2. 能绘制“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试一试
笨笨鸡场上星期卖出鸡蛋数量统计表
1、你能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完成下图。
汇报展示
(四)随堂检测
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⑴和同伴交流怎样得到并整理班级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的数据。
⑵下面是四⑴班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统计表。
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012年某城市3月至8月月平均降水情况如下表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
左图中的1个 代表多少毫米的降水量?
完成下图。
先完成条形统计图,再与同伴交流。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小组蒜苗第15天生长情况统计图
七、作业布置
课外实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八、教学反思
“栽蒜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从“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开始,让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了这个活动,通过学生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对于本节课学习的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虽然难度比第一学段有所提高,但只要通过栽蒜苗的数据记录过程,学生将得到的数据画在格子上,出现格子不够的情况,自然就需要改变原来1格表示1个单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难点。
由于本节课需要学生课外实践、观察,课堂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结合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时,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空间更多的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说一说,议一议,积极探索;在合作与交流中,画一画,评一评,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和运用,突破“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这个难点。
通过本节课实践和学习,我预计学生都能根据数据的需要选择一个方格表示多个不同的单位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美丽的条形统计图,较好的解决问题。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栽蒜苗”的实践活动没有进行,没有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曾想用口算比赛或者其他方式代替“栽蒜苗”这一内容,后来反复读教材,我的理解是当学生有了蒜苗长得越来越高的经验,他们在读数的过程中,将这个高度理解成长短不一的“段”,不就是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吗 如果他们把读出的数理解成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不就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吗 他们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些体验有助于识图能力的提高,统计意识的形成。这不正是数学关注的吗 因此,我充分利用课件和学生一起观看蒜苗十五天的生成过程,以此弥补学生没来得及栽种蒜苗的不足,把我自己的学生种后数据交给学生,当我与上课班级学生在观看课件时,我从学生的表情中读出了欣喜,为上好本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格子不够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然后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自己的认知,师生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突破了这节课教学重难点。这些知识不是老师告诉学生去做,而是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建构知识网,对比发现中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