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二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某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为( )
A. 8.0×102 B. 1.6×103 C. 3.2×103 D. 4.0×102
2.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NaClO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pH试纸上
B. 等体积、等pH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反应,醋酸产生的氢气多
C.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的玻璃棒下端靠在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以上
D.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若先润湿,则测得溶液的pH一定有误差
3. 下列关于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把FeCl3固体直接溶于水制FeCl3溶液
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液作泡沫灭火剂
③Mg粉投入到饱和NH4Cl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④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⑤实验室盛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⑥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⑥
4. 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 1s22s22p63s23p6 B. 1s22s22p63s23p63d54s2
C. 1s22s22p63s23p63d54s1 D. 1s22s22p63s23p63d104s1
5.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主要采用“接触法”进行生产。有关反应2SO2+O22S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际生产中,SO2、O2再循环使用提高原料利用率
B. 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压强越高越好
C. 在生产中,通入过量空气的目的是提高SO2的转化率
D. 实际生产中,选定400~500 ℃作为操作温度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6.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受热浓缩,能够得到预想的无水盐的是( )
A. MgSO4溶液→MgSO4 B. FeCl3溶液→FeCl3
C. Mg(NO3)2溶液→Mg(NO3)2 D. AlCl3溶液→AlCl3
7. 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 Δ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 B. 增大Y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缩小体积
8. 在NH4Cl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①Mg;②NH4Cl(固);③NH4HCO3;④H2O;⑤久置氯水;⑥Cu。能使该溶液的pH增大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④
9. 加热N2O5,依次发生分解反应:①N2O5(g)N2O3(g)+O2(g),②N2O3(g)N2O(g)+O2(g)。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 mol,N2O3为3.4 mol。则t ℃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 10.7 B. 8.5 C. 9.6 D. 10.2
10.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
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
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11.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 的是( )
A. Ne,Ar B. F-,Mg2+ C. Al,O2- D. Cl-,Ar
12. 向盛有20 mL 2.00 mol·L-1稀盐酸的绝热容器中缓缓加入50 mL 1.00 mol·L-1 NaOH溶液,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与所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测量温度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下列有关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③升高温度,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④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全部
14. 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提示:电离度:
A. 在相同温度下,从HX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且K1>K2>K3
B. 室温时,若在HZ溶液中加少量盐酸,则的值不变
C. 表格中三种浓度的HX溶液中,从左至右c(X-)逐渐减小
D. 在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5>K4>K3
15. 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已知反应CH4(g)+2H2O(g)CO2(g)+4H2(g),在t ℃时的平衡常数K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p=
B. 升高温度,若Kp增大,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Kp减小
D. t ℃时,反应CH4(g)+H2O(g)CO2(g)+2H2(g)的平衡常数Kp=a
16. 某温度下,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加入Na2SO4固体可能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 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c点
C. 0.4 mol·L-1的AgNO3溶液与0.02 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有Ag2SO4沉淀生成
D. 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2×10-5
17. 在一定温度时,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容积为5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小了0.2 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5 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B. 5 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 mol·L-1
C. 该可逆反应随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
D. 5 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 mol
18. 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 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 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 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pH会增大
B.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平衡会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C. 向等浓度KCl、K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黄色沉淀,证明此条件下Ksp(AgCl)>Ksp(AgI)
D. 硬水含有较多Ca2+、Mg2+、HCO、SO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
20. 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示意见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从碳转移给铁
B. 在钢铁上连接铅块,可起到防护作用
C. 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 钢管发生析氢腐蚀,负极反应是Fe-3e-===Fe3+
21. 下列过程中,属于非自发过程的是( )
A. N2和O2混合 B. 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C. H2和O2化合生成H2O D. C+O2CO2
2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 25 ℃ 1.0×10-3 mol·L-1盐酸的pH=3.0,1.0×10-8 mol·L-1盐酸的pH=8.0
C. 1 mL pH=1的盐酸与10 mL NaOH溶液混合后pH=7,则NaOH溶液的pH=11
D. pH=1的盐酸稀释100倍后,pH=3
23. 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g)xC(g)符合图像(Ⅰ)所示关系,φ(C)表示气体C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由此判断,关于图像(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 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 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 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4. 25 ℃时,已知Ksp(AgCl)=1.8×10-10,Ksp(AgBr)=7.8×10-13。现向等浓度的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AgNO3溶液,先沉淀的是( )
A. AgCl B. AgBr C. 同时沉淀 D. 无法判断
25. X、Y、Z为主族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Y原子的M电子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Z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且Z原子的核外电子比Y原子少8个电子,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 )
A. XYZ4 B. X2YZ4 C. X2YZ3 D. X2Y2Z3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Cu2+能与NH3、H2O、OH﹣、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1)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Na2[Cu(OH)4].
①画出配离子[Cu(OH)4]2+中的配位键 .
②Na2[Cu(OH)4]中除了配位键外,还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金属键 C.极性共价键 D.非极性共价键
(2)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如下反应:Cu+H2O2+4NH3═[Cu(OH)4]2++2OH﹣.其原因是 .
(3)Cu2+可以与乙二胺(H2N﹣CH2CH2﹣NH2)形成配离子(如图)
H、O、N三种元素的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 .
②乙二胺分子中N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类型是 .
③乙二胺沸点高于Cl﹣CH2CH2﹣Cl的主要原因是 .
27. 回答下列问题:
(1)若BCl3与XYn通过B原子与X原子间的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则该配合物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
(2)NH3与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NH3·BF3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原子提供空轨道。写出NH3·BF3的结构式,并用“→”表示出配位键 。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存在 (填序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共价键
(4)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先生成难溶物,继续滴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的配离子[Cu(NH3)4]2+
C.[Cu(NH3)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在[Cu(NH3)4]2+配离子中,Cu2+给出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5)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然后加入适量乙醇,溶液中析出深蓝色的[Cu(NH3)4]Cl2晶体,深蓝色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除普通的共价键外,还有 和 。
28. 某化学课外小组为测定空气中CO2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0.100 0 mol·L-1和0.010 0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
②将2~3滴酚酞加入10.00 mL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中,并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结果用去盐酸19.60 mL。
③用测定的Ba(OH)2溶液吸收定量空气中的CO2。取Ba(OH)2溶液10.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取出稀释后的溶液放入密闭容器内,并通入10 L标准状况下的空气,振荡,这时生成沉淀。
④过滤上述所得浊液。
⑤取滤液20.00 mL,用0.010 0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用去盐酸34.80 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需用________(填序号)。
A.托盘天平 B.容量瓶
C.酸式滴定管 D.量筒
E.烧杯 F.胶头滴管
G.玻璃棒
(2)②操作中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4)此空气样品中含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所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本实验中,若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盐酸标准溶液,并进行第二次滴定,使测得的CO2含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在第一次滴定的时候未润洗滴定管,会使测得的CO2含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9. 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仅有一个非空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为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C、D两种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两种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B元素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其简单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通海二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
C 2. B 3. C 4. C 5. B 6. A 7. D 8. D 9. B 10. A 11. B 12. A 13. D 14. D 15. B 16. B 17. D 18. B 19. C 20. C 21. B 22. D 23. B 24. B 25. A
26. (1);(2)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分子与Cu2+形成配位键,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3)O>N>H; sp3 ; 乙二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解析】(1)①Cu2+含有空轨道,OH﹣含有孤对电子,可形成配位键,配离子[Cu(OH)4]2+中1个Cu2+与4个OH﹣形成配位键,可表示为②Na2[Cu(OH)4]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并且O﹣H为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AC;(2)过氧化氢可氧化Cu生成Cu2+,进而与氨分子形成配位键(3)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强,则O>N,H的电负性最弱,则有O>N>H②乙二胺分子中N原子形成4个δ键,为sp3杂化; ③N元素电负性较强,可形成氢键,沸点较高
27. (1)X (2)N B (3)abc (4)B (5)离子键 配位键
【解析】(1)BCl3分子中的B原子的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进行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B原子还有1个空轨道(未杂化的2p轨道),所以B原子与X形成配位键时,X应提供孤电子对。(2)NH3中N原子为sp3杂化,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BF3中B原子为sp2杂化,杂化轨道与F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故有一个2p空轨道,与NH3形成配位键。(3)(NH4)2SO4中,NH存在配位键、共价键,表示为,SO与N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故N2H6SO4中,N2H存在配位键、共价键,表示为,SO与N2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4)(5)Cu2+中存在空轨道,NH3中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N与Cu2+之间以配位键结合、[Cu(NH3)4]2+与Cl-间以离子键结合。
28. (1)BDEFG (2)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 (3)0.098 00 mol·L-1 (4)0.025% (5)偏大 (6)偏大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及玻璃棒,即BDEFG。
(2)将2~3滴酚酞加入未知浓度的Ba(OH)2溶液,溶液呈红色,用0.100 0 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无变化,达到滴定终点。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2HCl===BaCl2+2H2O,c[Ba(OH)2]×10.00 mL=×0.100 0 mol·L-1×19.60 mL,解得c[Ba(OH)2]=0.098 00 mol·L-1。
(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20.00 mL滤液中Ba(OH)2的物质的量为34.80×10-3 L×0.010 00 mol·L-1×=0.174×10-3 mol,100 mL滤液中含有的Ba(OH)2的物质的量为0.174×10-3 mol×=8.70×10-4 mol,原有的Ba(OH)2的物质的量为0.098 00 mol·L-1×10×10-3 L=9.80×10-4 mol,空气中CO2消耗的Ba(OH)2的物质的量为9.80×10-4 mol-8.70×10-4 mol=1.10×10-4 mol,n(CO2)=n[Ba(OH)2]=1.10×10-4 mol,CO2的体积分数为×100%=0.025%。
(5)第一次滴定时使用的酸式滴定管未经处理,即注入第二种盐酸标准溶液,导致第二次滴定时盐酸浓度偏大,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则测得的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偏大,计算结果偏大。
(6)由于酸式滴定管没有润洗,导致第一次滴定时盐酸浓度偏小,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体积偏大,计算出的氢氧化钡浓度偏大,则测得的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偏大,计算结果偏大。
29. (1)H N Mg P
(2)
(3)N2+3MgMg3N2
(4)N N
【解析】A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且原子核外仅有一个非空原子轨道,则A为氢;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B为氮;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则C为镁;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则D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