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训练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1.
(2020·新高考山东卷,T5)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2.(2020·高考江苏卷,T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3.(2020·高考江苏卷,T22)(多选)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4.(2020·浙江7月选考,T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
B.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
D.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5.(2020·浙江7月选考,T8)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
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
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
6.
(2020·浙江7月选考,T21)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DNA含有32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4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
C.图中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该精原细胞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
7.(2020·新高考天津卷,T4)某同学居家学习期间,准备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在下列方法中(每天换一次水),根尖生长状况最好的是( )
8.
(2020·高考江苏卷,T29)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部分检验点如图所示。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运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________,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图中检验点1、2和3的作用在于检验DNA分子是否________(填序号:①损伤和修复、②完成复制);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___。
(3)细胞癌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有些癌症采用放射性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前用药物使癌细胞同步化,治疗效果会更好。诱导细胞同步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DNA合成阻断法、分裂中期阻断法。前者可用药物特异性抑制DNA合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将癌细胞阻滞在S期;后者可用秋水仙碱抑制________的形成,主要激活检验点________,使癌细胞停滞于中期。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答案详解)
1.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处于磷酸化状态,即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A正确;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由题图可知,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点(二者相同)后均出现下降,但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正常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降低明显,说明被感染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故M蛋白通过抑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C错误;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才能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故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D正确。
2.解析:选C。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有些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再分裂增殖,如肝细胞,A错误;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可能失活不表达,也可能表达,B错误;除少数癌变细胞外,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C正确;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而细胞坏死是种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非正常死亡,二者为不同的过程,D错误。
3.解析:选CD。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已经知道题图是处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由于四幅图中甲和乙图均有5个荧光点,且荧光比较明显,甲图5个荧光点分布较为散乱,乙图5个荧光点相对集中地分布在图的中央,所以可以快速判断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图一共有10个荧光点,且荧光点较小,均分为两个区域并相对集中于一条线上,可以判断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图一共有20个荧光点,均分为四个区域,可以判断丁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末期。故A、B选项错误,C、D选项正确。
4.解析:选C。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导致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转移,A项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体积是增大的,B项错误。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属于细胞凋亡,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C项正确。愈伤组织再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多种类型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5.解析:选B。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核糖体增生发生在G1期,环沟形成于后期或末期,A项错误。染色体出现在前期,纺锤体也出现在前期,B项正确。染色单体因为染色体复制而形成,发生在间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项错误。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组数加倍发生在后期,D项错误。
6.解析:选B。题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可判断此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该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推测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而图中染色体的颜色未发生改变,排除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交换的可能性,A、C正确。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和de,若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D突变成d,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若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突变是d突变成D,则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DE,所以该精原细胞至多形成3种基因型的4个精细胞(De、de、dE或De、de、DE),B错误。精原细胞的DNA被32P全部标记,若发生一次DNA的半保留复制,则所有子代DNA中均有一条链被32P标记,题图细胞中四条染色体均应带32P标记,但已知题图细胞中仅两条染色体带标记,说明精原细胞DNA至少复制了两次,即先进行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次胞质分裂,D正确。
7.解析:选C。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需要培养洋葱根尖,由于清水过多会导致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导致烂根,故B、D错误;每天蘸清水一次会导致水分不足,根尖生长状况不良,A错误;方法C中清水量适宜,根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呼吸,因此根尖生长状况最好,故选C。
8.解析:(1)DNA复制发生在S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M期;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2)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检验点1、2和3都在分裂间期,间期DNA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其双螺旋结构解开易受损伤,所以要检验DNA分子是否损伤和修复以及DNA是否完成复制。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分裂后期,应该在检验点5检验发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两极。(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可以无限增殖。DNA复制发生在S期,对应检验点2。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使癌细胞停滞在中期,对应检验点4。
答案:(1)染色体数不变,核DNA数加倍 (2)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 ①② 检验点5 (3)细胞无限增殖 2 纺锤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