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训练:9实验(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训练:9实验(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07 00:0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专项训练
专题九 实 验
1.(2020·高考全国卷Ⅰ,T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 蝗虫的精巢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2020·高考全国卷Ⅱ,T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
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
3.(2020·新高考山东卷,T3)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4.(2020·高考江苏卷,T17)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5.(2020·高考江苏卷,T2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记录,如表所示实验现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A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 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
B 用0.3 g/mL蔗糖溶液处理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 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
C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的洋葱根尖装片 染色体在细胞中移动并平均分配到两极
D 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 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
6.(2020·浙江7月选考,T27)以洋葱和新鲜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判断临时装片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重复几次后,可根据是否发生________现象来判断。
(2)取新鲜菠菜叶片烘干粉碎,提取光合色素时,若甲组未加入碳酸钙,与加入碳酸钙的乙组相比,甲组的提取液会偏________色。分离光合色素时,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及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导致4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________不同而出现色素带分层的现象。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提取液,测量并计算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绘制出该色素的________。
(3)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时段,切取根尖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经染色后,________有利于根尖细胞的分散。制作染色体组型图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细胞的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
7.(2020·浙江7月选考,T30)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组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组2:________。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________。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_______。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_______神经。
专题九 实 验(答案详解)
1.解析:选A。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适合用来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A项不合理;可用蝗虫精巢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B项合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吸水和失水过程中,其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且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可用来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项合理;人口腔上皮细胞含有细胞核且无色素,可用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项合理。
2.解析:选B。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选项正确;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需用显微镜观察,B选项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C选项正确;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选项正确。
3.解析:选C。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才能看到,A正确;黑藻成熟叶片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原生质体失水缩小,故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光合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溶解和提取黑藻叶片中的光合色素,D正确。
4.解析:选C。斐林试剂为蓝色,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蓝色变成砖红色,A错误;厌氧发酵时果汁中有酒精生成,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C正确;蛋白质和多肽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可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但氨基酸中不含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5.解析:选ABD。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A选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0.3 g/mL蔗糖溶液,所以将其置于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B选项正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制作洋葱根尖细胞装片,需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个步骤,由于解离液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按1∶1比例混合制成,所以经过解离后根尖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C选项错误;台盼蓝是细胞活性染料,常用于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不能进入酵母细胞,而死亡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染料可以进入细胞而将细胞染成蓝色,实验所用酵母菌可能部分死亡,D选项正确。
6.解析:(1)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有:①判断植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②判断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范围等。(2)提取光合色素的实验中,添加的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因此未加碳酸钙组(甲组)中叶绿素含量相对较少,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较多,提取液偏黄色。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在滤纸上的吸附力不同,导致其在滤纸条上移动的速率不同而分离开,最终在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由上至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提取液可测得并计算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从而绘制出该色素的吸收光谱。(3)利于根尖细胞分散的操作有:①解离(利用质量分数为10%的HCl使果胶质层松散);②制片时,用手指轻压盖玻片后,再覆盖上滤纸,然后用橡皮或笔端轻轻敲击盖玻片。因装片制作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题中设问为“染色后”,故回答的应是轻压盖玻片。制作染色体组型图时应选用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显微摄影→测量→剪贴(配对、分组和排队),因为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答案:(1)质壁分离 (2)黄 移动速率 吸收光谱 (3)轻压盖玻片 中 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7.解析:根据题干,本实验研究神经细胞膜外K+浓度升高对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动作电位的影响。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1)实验思路中,组1(生理溶液编号为a)是对照组,测得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组3是实验组,测得Na+浓度提高(生理溶液编号为d、e)情况下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因此推断,组2测得K+浓度提高情况下的静息电位,生理溶液的编号应该为b、c。(2)依据题干,a组的静息电位是-70 mV,动作电位的峰值是+30 mV。静息电位的产生依靠K+外流(K+通过K+通道进行易化扩散),当溶液中的K+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a,生理溶液b、c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依靠Na+内流(Na+通过Na+通道进行易化扩散),当溶液中的Na+浓度升高时,膜内外的Na+浓度差变大,兴奋时,Na+内流的量相对增多,动作电位峰值变大,因此相对于生理溶液a,生理溶液d、e中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逐渐增大。(3)②生理溶液中的Na+浓度大于神经细胞内的浓度,放射性同位素24Na+逆浓度梯度从神经细胞内进入生理溶液,该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和消耗能量。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细胞呼吸强度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主动转运减弱,24Na+外流量减少。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测到动作电位,说明其具有传入神经,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其具有传出神经,因此坐骨神经中有传入和传出神经。
答案:(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2)如图
(3)①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②主动转运 减少 ③传入和传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