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上地理期末综合练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上地理期末综合练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07 14: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选择题
日本多大山、地震,这是由于日本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 和 的交界处。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C.大洋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大洋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B.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读“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航线示意图”,从青岛到欧洲西部的传统航线,依次经过的重要海上通道①②③④是
A.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B.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巴拿马运河
C.朝鲜海峡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D.朝鲜海峡 土耳其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读五大洲的轮廓图,下列有关图中大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是④⑤
B.同时临北冰洋、太平洋的是①③⑤
C.被赤道、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是②④
D.①和⑤两大洲的分界线是丹麦海峡
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南极地区长城站按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所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带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
A.亚洲和太平洋 B.非洲和印度洋
C.南极洲和北冰洋 D.亚洲和大洋洲
(2021 贵港)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红海 C.海沟 D.大西洋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铠铠借助不同的地球仪学习时
A.在“普通地球仪”上可以观察到海陆分布状况
B.利用“经纬网格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上存在昼夜之分
C.在“磁悬浮地球仪”上可以找到地轴
D.三个地球仪都能准确地反映地球真实形状和大小
赤道穿过的一组大洲是(  )
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
C.只有非洲和南美洲 D.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能够正确反映图中三位同学演示板块运动方向的是( )
A. B. C. D.
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板块的内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D.印度洋板块是海洋面积最大的板块
二、解答题
阅读马戛尔尼使华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戛尔尼使华航行路线示意图和旅途见闻。
1793 年 7 月 1 日,正值夏季。我们从六横岛上岸,岸边小平原上种着水稻,耕作得很精细。附近村庄的房子用木头建造,房顶上用稻草搭盖着,房子四周种的是竹子。 ——摘编自《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写出图中 D 处所临的大洋和所在的大洲。 材料中“我们”看到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 A、B、C 中的哪一处? 理由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那个大洲?说出一个这个大洲的世界之最。
三、复合题
读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三小题。
(1)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大洲是
A.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 B.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亚洲
C.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 D.南极洲、非洲、大洋洲、欧洲
(2) 直接濒临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大洲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3) 下面与四大洲有关的地理现象中,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①大洲和④大洲都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
B.②大洲热带沙漠面积广大
C.③大洲西面的大洋在不断扩大
D.④大洲的东部、南部多地震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此次模拟旅游从山东济南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 洋、B 运河、C 洋、D 洲、E 运河、F 洋,最后回到济南。其中 E 运河为 D 大洲和 洲(填名称)的分界线。
(2)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 1: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现象 2: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3) 模拟旅游路线大致方向是 (自西向东/自东向西)。
(4) 甲半岛的居民主要使用 语交流,以 人种为主,大多信仰 教。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 8848.86 米,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回答下列两小题。
(1) 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 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A.阿拉伯海扩大 B.古地中海消失
C.红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板块示意图可知,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因此多大山、地震。故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 【答案】B
【解析】一般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3. 【答案】A
【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 A 正确,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故 B 错误,南极地区主要以陆地为主,故 C 错误,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故 D 错误;故选 A。
4. 【答案】D
【解析】
【分析】中国地处亚欧板块,美国地处美洲板块,两大板块挤压运动,使得太平洋的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有可能会拼合在一起,美国和中国就会成为陆上邻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评】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5. 【答案】D
6. 【答案】A
【解析】从青岛到欧洲的传统航线,依次经过①台湾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苏伊士运河、④直布罗陀海峡。
7. 【答案】B
【解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图可知,七大洲中,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是④南美洲、⑤北美洲;同时临北冰洋、太平洋的是③亚洲、⑤北美洲;欧洲临大西洋、北冰洋;被赤道、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是②非洲、④南美洲;①欧洲和⑤北美洲的分界线是丹麦海峡。
故选:B。
8. 【答案】D
【解析】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上,在南极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长城站按顺时针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所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故选:D。
9.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图可知,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带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跨南北半球,非洲和南美洲跨南北半球且没有寒带。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
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襄带
10. 【答案】C
【解析】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和北极点,南极洲环绕南极点,所以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北极附近是北冰洋,北冰洋环绕北极点,所以北冰洋跨越的经度最广。故选C。
【点评】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以及被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都是南极洲。世界跨纬度最多的洋是大西洋
11. 【答案】C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的;红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板块的拉伸作用,目前面积不断扩大
12. 【答案】A
【解析】在“普通地球仪”上,能用不同的颜色来观察到海陆分布状况,故 A 正确;“经纬网格地球仪”只标有经度和纬度,是透明的,不能演示地球上存在昼夜之分,故 B 错;在“磁悬浮地球仪”上不能够找到地轴,故 C 错;三个地球仪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故 D 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 A。
13. 【答案】D
【解析】【分析】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地球上重要的经线有0°经线、180°经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最重要的纬线是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纬线.
【解析】解: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就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的灵活掌握,多结合教材、地图加强记忆.
14. 【答案】D
【解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71%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答案为:D。
15. 【答案】B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都是相向运动,图中三个同学的演示中,B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板块运动,由于板块边界较多,记忆较难,本题较难,需要学生去总结啷些地方是分离哪些地方是挤压。
16. 【答案】A
二、解答题
17. 【答案】大西洋、南美洲;B 处;因为 7 月该地正值夏季,说明该地处于北半球,故可排除 C;种植水稻、用稻草搭建房顶等信息,说明该地可能是 A、B 中地处南方的 B 处。
【解析】D 位于南美洲,临大西洋。7 月正值夏季,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种植水稻,说明水热充足;周围房子用木头建造,房顶用稻草搭盖,周围有竹子,说明该地位于 B 处,在我国南方地区。
18. 【答案】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
【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该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三、复合题
19. 【答案】
(1) C
(2) A
(3) B
【解析】
(1)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北美洲,是世界第三大洲;②是南美洲,是世界第四大洲;③是欧洲,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④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故选项 C 正确,符合题意。
(2)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北美洲,该大洲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②是南美洲,该大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③是欧洲,该大洲西临大西洋,北邻北冰洋;④是亚洲,该大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故选项 A 正确,符合题意。
(3)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北美洲,④是亚洲,两大洲都被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故 A 正确。②是南美洲,南美洲热带雨林面积广大,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陆,故 B 错误。③是欧洲,欧洲西面的大西洋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带,该大洋在不断扩大,故 C 正确。④是亚洲,亚洲的东部、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发生,故 D 正确。
20. 【答案】
(1) 印度;苏伊士;大西;南美;巴拿马;太平;北美
(2) 喜马拉雅山脉以前是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抬升,成为了山脉,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运动,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3) 自东向西
(4) 阿拉伯;白色;伊斯兰
【解析】
(1) 由图可知,A 为印度洋、B 苏伊士运河、C 大西洋、D 南美洲、E 巴拿马运河、F 太平洋,最后回到济南。其中 E 运河为 D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 现象 1: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喜马拉雅山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
现象 2:现代测量表明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此处发生了碰撞挤压运动。
(3) 模拟旅游路线方向是自东向西。
(4) 甲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居民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交流,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21. 【答案】
(1) C
(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