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准确理解文意。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学习本文白描的写景手法。
3、认识张岱,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讨论法、自学法、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以其景致优美而闻名于世,白居易这样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去过西湖的人流连忘返,未到过西湖的人心驰神往。你能想起一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可选择其中的一句导入课文。
老师:雨后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那雪后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跟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吧,品味他笔下的雪景之美,感悟雪中之情。(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1)
老师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1.熟读课文,准确理解文意。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学习本文白描的写景手法。
3.认识张岱,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
二、授课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老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就课文进行了预习,老师检查一下:
关于作者张岱,你了解多少?请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老师:可见这位同学课前的预习很充分,其他同学要注意向他学习。现在,老师再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朗读情况。首先,老师问一问同学们,朗读文言文,要注意什么?
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老师:好。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如果有读的不正确的字音,提出来并且纠正。
生读课文。
老师:读得很好,老师认为在课文中有这些字词需要注意他的读音。看大屏幕,我们齐读两遍,扎实记忆。(幻灯片3红字标出,提示:注意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崇祯 (chōng zhēn) 是日更定(gēng) 焉得更有此人(gèng) 余 挐一小舟(ráo) 毳衣炉火(cuì) 雾凇(sōng)沆砀 (hàng dàng) 余强饮三大白(qiǎng) 喃喃(nán nán)
学生:齐读两遍。
老师: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注意正确的停顿,读出语气。听老师来读一读,注意句中停顿。师读。
老师:同学们想不想来读一读?
学生:想。
老师: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幻灯片4 :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2.正确停顿 3.读出感情(逐一展出)
学生读课文。
老师:像这样文质兼美的小品文,我们还要再读,读出感情和韵味。(幻灯片5)
例如:(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要读出万籁俱寂的森然寒意。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要读出诗意盎然的西湖雪景之美。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要读出客居之人酒逢知已的意外之喜。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学生: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和韵味。
老师:同学们最喜欢听谁起来读?
请一位学生来读,可以配乐。
老师:请同学们起来点评。
学生:自由点评,体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老师:像这样经典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知识也很重要,需要同学们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幻灯片6)要求:读原文,读课下注释,读懂文意。(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疏通文意。推荐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2、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3、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习惯。4、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要求:读原文,读课下注释,读懂文意。遇到疑难问题,先小组内交流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老师:下面同学们看大屏幕,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学生:主动起来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幻灯片6展示,并提示,文言文字词理解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和词类的活用等。)
(1)是日更定矣: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2)余挐一小舟:挐,通桡,撑船。
(3)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4)上下一白:全白。
(5)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长堤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6)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尽力。
老师:好的文章还需要反复品味涵泳方能得到其中的真味,下面同学们品读课文,并思考,张岱看到了怎样的雪景?请你边读边用曲线画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幻灯片7)
学生读课文。
老师:找到句子的请举手。
学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两三粒而已。”(幻灯片8)
老师:好的,请坐。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写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我觉得此刻的西湖山水融为一体了。
老师:你从哪儿看出融为一体了?
学生: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老师:非常好。为什么?给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上下一白,看起来什么都是白色的。
老师:非常好。什么都是白色的。那你认为这个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如果要读出来,应该突出哪个字?“一”,白字应该读重一点还是轻一点?
学生:轻一点。
老师:好,请你读一读。
学生读。
老师:同学们,此时山水合一,万物融为了一体,整个湖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安静。
老师: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
学生:“惟”。此时,湖面上没有人,只是一片白,冰花很美。很静。
老师:此时,举目四望,天地万物在这白茫茫的背景下就显得渺小了,你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学生: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老师:这几个词用的好不好?如果老师换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觉得这样老师换,怎么样?(幻灯片10)
生:不好。换用之后,显不出事物的渺小。
老师:为什么写得这样渺小?如果这样的渺小跟人生联系起来看的话,就怎么样?
学生:人在大自然面前非常渺小。
老师:对,在大自然面前人都这么渺小,此时的我们也不禁油然而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觉得“痕”“点”“芥”“粒”应该读得轻一点还是重一点?
学生:轻一点。
老师:对,轻一点。(范读该句)
师:刚才也提到了这样的景物与前面的苍茫豁达的雪景。 我们再看“天与云与山与水”这个“与”是不是多余的?如果把“与”这个字去掉有什么效果呢?“天云山水,上下一白”,为什么这里要有个与?
学生:它描写的是浓浓的静静的景象,读起来,大家会觉得这些是一体的,而不是个体。
老师:非常好,会觉得是一体的,而不是个体。这两个句子,前一句描写的是苍茫阔大的景象,后句描写的是寂静清淡的景色。作者由整体写到了局部。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学生读句子
老师:此时,在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一幅图画?你觉得他是用什么方法画成的?
学生:素描。
老师:如果把这种素描画法应用在写作中就叫白描。(幻灯片11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白描:朴素的不加修饰的景物描写的手法)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把那苍茫无际、寂静淡雅的雪后西湖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句子背过?
学生背诵。
老师检查。
老师:此刻,夜深沉,天寒冷,四周寂无一人,只有一个张岱在湖面泛舟。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行为?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莫说相公痴。
老师:如果一个字来评价,哪个字?
学生:痴。(幻灯片12痴)。
老师:痴这个字你怎么理解?
学生:傻、呆。
老师:那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大雪天自己独自一人晚上八点去赏雪景,实在有别于常人,是为行痴;看到美丽的雪景不禁沉醉其中,是为景而痴;遇到两个金陵人,不问姓氏,不问来由,是为人痴。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啊?
生:体现了他的不流随俗,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
师: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当时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到清朝了,清朝的时候纪年法有好几种,他为什么还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对自己故国的思念。
师:对,故国的思念。请看这则材料:(幻灯片13)明亡以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避居山中。生活异常清苦,“风雨凄然,午炊不继”,但他发誓不向清廷妥协,晚年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张岱《陶庵梦忆序》
老师: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张岱是个痴人,他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因为他心中有亡国之思,故国之痛,所以他通过看雪来排遣心中的伤痛,所以当想到曾经繁华转眼成空,所以在他眼中分外苍茫,当他面对这雪景感慨万千的时候,总难免蒙着一层谈谈的伤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老师:此刻,你觉得张岱的“痴”是傻,是呆吗?
学生感悟、体会:不是。
老师: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痴”是人生的一种高远的境界,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名利所系,独守内心的一份操守,傲世而独立。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时,我们不知道张岱在想些什么。但我们要感谢张岱,正是因为他的满腔痴情,让我们在熟悉的地方看到了别样的风情。也许当我们再去西湖看雪景的时候,心头会浮起那些美丽的句子。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行
痴 景
人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