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像小马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自信、自如的演唱和表演歌曲,利用声势直观感受歌曲“上行”、“下行”的感觉,理解渐强渐弱记号。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做游戏表演,探索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教学重点:能用清脆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时间像《小马车》。
三、教学难点:能感受上行、下行的感觉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 伴奏器。
学生用具:音乐书。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舞蹈展示导入,模仿骑马。教师展示舞蹈小动作,请学生猜想老师模仿的是什么。通过舞蹈,引出马蹄声,学生参与模仿。二、教授新课1、听辨声音,乐器展示。请同学们认识以下四件乐器,了解乐器音色。请学生直观地感受哪样乐器像马蹄声。(三角铁、铃鼓、双响筒、碰钟)师:你们听一听哪样乐器更适合做马蹄声?生:(双响筒)2、老师再次敲击,请同学说出声音的变化。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马蹄声,听听在进行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生:越来越近、越来越大,越来越远、越来越小。师:原来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老师今天要告诉大家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要用“强”“弱”来表示,同学们,刚才的马蹄声是不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 3、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的记号,叫做渐强记号。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做渐弱记号。指导学生以一组一组加入一组一组退出的方式拍击节奏4、引出课题:师:你们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马上随着小马车出发吧!放录音《时间像小马车》,跟着老师做律动!a、完整欣赏新课,初步感受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回答歌曲中把什么想象成了小马车?为什么?b、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在欣赏时,请你们在歌曲中找到可以用双响筒的音乐模仿的乐句?c、请同学说出这两句哪一句是小马车在上坡,哪一句是小马车在下坡,分别应该用什么记号?d、完整按节奏朗读歌词,e、齐唱整首歌曲。4、歌曲处理:刚才我们学习了渐强、渐弱记号,我们能不能带上它们也坐上我们的小马车呢? 师范唱:我们把渐强用在一个“嗒......."渐弱用在最后的“嗒.........".5、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6、加入乐器演唱,教师出示各种乐器,请同学分别探讨不同的乐器加在哪一部分最合适三、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你们唱的可真棒,作为奖励老师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师: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早上,小闹钟叫明明起床,"明明, 明明,快起床",可是明明却说,"让我再睡一会儿吧"。小闹钟得完成自己的任务呀,于是,它又叫了起来,"明明,明明,再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哼,你这个讨厌的小闹钟,就你多事"。明明没有听小闹钟的话,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来到了一个人人都可以不遵守时间的王国,这下,可把明明乐坏了,他是又蹦又跳,"太棒了!再也不用早起床了"。可是由于人人都不遵守时间,时间飞快的从他们身边溜走了,明明很快的就变成了老年人。明明害怕了,他非常的懊悔,在梦中他哭了。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做生:珍惜时间。师:时间像小马车,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再回来吗?教师有感情朗诵一段文章2、创编歌词3、师:音乐的表达形式有很多,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音乐家,他将用钢琴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播放视频:李运迪《钟》。四、课堂小结,布置特色作业师:一寸光阴一寸金,让我们一起去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老师希望课下每一个同学都自己设计一个时间表,然后把你设计好的时间表贴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小学生。师:时间过得真快,时间的小马车来接我们下课了。让我们全班小朋友一个接一个搭着肩组成长长的一列“火车”,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歌声中“开动”起来,与时间赛跑。 用舞蹈动作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解决歌曲中的节奏,再次感受渐强渐弱记号,调动学生多感官初步理解歌曲寓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再次巩固渐强渐弱记号培养节奏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性和听辨能力。拓展学习,通过故事让学生珍惜时间从而达到情感目标,教学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从中受益,体现学科整合。培养创编能力让音乐与生活相联系
板书设计:时间像小马车< >渐强 渐弱
课后反思: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例如渐强渐弱记号的感受,故事的讲解,歌词的创编,其他音乐形式的欣赏,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重在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在学歌以后,主动探究对歌曲内容更深层次上的理解,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达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交流的完美统一,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