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重心移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本课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资源,通过学生团结合作,采用多种手段练习单、双脚交替滑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根据二年级学生想动,能动,敢动,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平衡能力的能力,勇于创新和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材、学情分析:
轮滑是一项融健康、娱乐、技巧、艺术、休闲为一体的运动项目。轮滑运动能够全面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各方面素质,带给学生的乐趣和成长体验。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上充分发挥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重心移动的动作方法,并能够做出规范的动作。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以及注意力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单双脚交替滑行时重心的平稳转移。
2.教学难点:滑行过程中手臂和脚步及身体重心的协调。
五、教学流程
(一)热身部分: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热身。
2.充分活动各关节。
3.快速穿好轮滑装备。
(二)学练部分:
1.复习滑行的基本姿势2-3次。
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原地动心移动的练习,并在次讲解动作方法。
3.两人一组利用跳绳进行牵引滑行。
目的:提高平衡能力,支撑滑行的能力,体会滑行过程中的重心移动。
要求:腿要直,轮要正,浮腿侧位,身体重心左右交替移动,控制身体平衡。
4.个人独立完成单双脚交替滑行,完成重心移动动作方法。
要求:保持滑行姿势,维持身体平衡,提高控制能力,
(三)结束部分:
1.放松:“s”绕标志物自由滑行。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3.收器材,学生换装备。
《轮滑重心移动》教案
授课地点 操场 授课年级 二年级 授课教师
课型 新授 授课班级 人数
教学内容 1、复习原地重心移动2、牵引滑行重心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重心移动的动作方法,并能够做出规范的动作。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以及注意力和表现力。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和自信心。
教 学 重难 点 重点:单双脚交替滑行时重心的平稳转移。难点:滑行过程中手臂和脚步及身体重心的协调。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队形
开始部分 10分钟 1、 整队2、 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要求3、检查服装护具 4热身活动:(1)慢跑(2)充分活动各关节伸展、压腿、髋、踝、腕各个关节部位。 教师宣布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并检查学生的护具和服装,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热身,充分活动各个关节。 1、学生在指定地点整队集合,认真听教师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2、要求学生在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 3、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提高练习的效果。 四列纵队
基本部分 20分钟 1、 复习原地重心转移口诀:腿要直,轮要正,三点一线不倒踝。2、 牵引移动重心练习。方法:两人一组利用跳绳一人在前边拉,后边的同学在被牵引的情况下进行重心移动的练习。注意:被牵引的同学不能向后拽绳子,一定是让前边的同学拉着前进。 1、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滑行的基本姿势2-3次。2、复习原地重心移动,再次讲解动作方法并示范。3、教师讲解牵引练习重心移动的方法并示范。4、学生自主练习5、教师巡回指导6、找学生示范7、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1、学生练习滑行的基本姿势2-3次。2、复习原地重心移动的动作方法3、认真听教师讲牵引练习重心移动的方法。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5、个别学生做示范
结束部分 10分钟 1、 学生按顺序排队“s”型绕标志物自由滑行。2、 教师对本课总结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2教师组织集体滑行3教师小结本课 1、 学生排队有秩序的进行绕标志物滑行。2、 学生集合认真听教师总结。
《重心移动》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身体重心移动的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的练习,重心的移动是滑行技术的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重心移动不到位,侧蹬腿和身体重心移动不协调,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收腿的时候也收不回来,是支撑腿的力量不足导致的错误动作。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利用跳绳做牵引,两个同学配合进行练习,被牵引的同学借助牵引的帮助能消除一些因害怕摔倒导致身体不协调,效果有了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