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语文园地四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可归结为两点: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正如本单元三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那样,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才能高效阅读,才能在写人物时,融入感情,表达思想……
我们通过对《桥》的学习及探究,了解了《桥》是一篇小说,写了一位老支书,面对汹涌的洪水,镇定指挥,组织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临危不乱、忠于职守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我们通过对《穷 人》的学习学到了《穷人》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尽管小说的题目是《穷人》,但这些所谓的穷人却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在他们心灵的深处永远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穷人,不穷!
我们通过对《金色的鱼钩》的学习及探究,归纳总结了:《金色的鱼钩》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新课:
回顾可知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本,一起去看看语文园地给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精彩内容……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交流平台,和
同学交流,说说你有什么样了不起
的发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
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细节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的言行或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交流示例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可以从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分析出人物性格。例如《桥》的主人公是老支书,在洪水面前,老支书的一言一行都表现出他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具体来说:(1)他是一位心系群众的老支书。当人们跌跌撞撞地拥到木桥时,老支书早就站在了木桥前,但他没有走,而是等着人们到来。(2)他是一位临危不乱的老支书。面对突来的洪水,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
的”“跌跌撞撞”“乱哄哄”,而老支书“不说话”“像一座山”。(3)他是一位先人后己的老英雄。组织大家过桥时,他号召“党员排在后边”,而他自己留在了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4)他是一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自己的儿子违反纪律,他揪出来后严厉训斥,并命令儿子排到后面去。(5)他是一位舐犊情深的好父亲。当群众安全过桥,木桥马上要垮塌的时候,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儿子。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词句段运用,和
同学交流,说说你有什么样了不起
的发现?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从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从示例中感受情节对突出人物
形象所起的作用。
朗读文中的片段,读出张飞的
神勇。
词句段运用
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
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máo yuè
jīng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一段话的意思?
讨论交流
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张飞的神勇?
正面描写: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
侧面描写:
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一起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出张飞的神勇。
片段一方面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读时语调要沉稳,语气要坚定,以显示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通过夸张的手法及曹军的反应,表现出曹军心中的惊惧,这部分内容要读出气势。
学写复杂心理
自由朗读教材相关内容,边读
边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尝试着写一写表现人物忐忑不
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词句段运用
◇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第一个片段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忐忑)的心情,最后通过一句“嗯,揍我一顿也好”又表达了桑娜(坚定)的心情,这种充满矛盾的心理抉择过程,既是桑娜内心真实的写照,又能表现出桑娜关心孤儿、善良的崇高品质。
◇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第二个片段描写了“我”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我”明明可以上前施救却不能施救时(痛苦而无奈)的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邱少云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体会到了他严守纪律、英勇献身的精神。这段心理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日积月累,和
同学交流,说说你有什么样了不起
的发现?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 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书法家。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诗歌大意
小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改变但两鬓的头发都已经变白了。家乡的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总结
学了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也学会了很多新字词,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品尝学习的快乐吧!
lí míng jīng huāng kuí wu
( ) ( ) ( )
一、看拼音写词语
随堂练习
黎明 惊慌 魁梧 合拢 收敛 搀扶
hé lǒng shōu liǎn chān fú
( ) ( ) ( )
肆虐(sì shì) 揪心(qiū jiū)
吞没(mò méi) 流淌(tǎnɡ tànɡ)
逼近(bī bí) 呻吟(shēn shén)
√
√
√
√
√
√
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2.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3.我嘛……缝缝补补……( )
4.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做些什么呢 ( )
A
B
C
D
三、选择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没法去向党报告。
老班长鼓励着我们。
四、根据要求写句子。
1.当夜深人静,张华抬头看到皓月当空,想起故乡,会吟诵
2.春节将至,受疫情影响,李红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可以用 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3.王阳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而他回乡后,村里的孩子都不认识他。他会感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诗词填空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六、诗文默写
1、积累好词、佳句。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2、说一说你最令你心动的文章。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