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4《致云雀》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4《致云雀》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7 07:0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4*致云雀/雪莱 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3.学习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表现诗歌主旨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云雀的特点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领会文章主旨。
难点:通过鉴赏“云雀“这一形象,感悟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精神理想。
【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限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而在雪菜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歌颂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诗歌源于生活,雪莱的《致云雀》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状。
(二)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诗人。
代表作:诗歌《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三)字词:
1.字音字形
飞禽(qín)
酣(hān)畅
雕琢(zhuó)
蔚(wèi)蓝
犀(xī)利
晨曦(xī)
霓(ní)虹
甘霖(lín)
鲁莽(mǎng)
醇(chún)酒
倦怠(dài)
真挚(zhì)
摈(bìn)弃
2.词语释义
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申为舒适、畅快。形容文章等详尽透彻。
雕琢:过分地修饰文辞。
蔚蓝:类似晴朗天空的颜色的一种蓝色。
霞蔚云蒸:形容景物绚烂缛丽。
迅疾:迅速。
犀利:坚固锐利。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晨曦:黎明后的微光。
婉转:声音委婉而动听。
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摈弃:抛弃。
【导读理解】
“象”由情生——鉴赏诗歌的形象
雪莱的《致云雀》是一首想象力和情感都极为丰富的诗,诗人多用修辞,形象鲜明地描绘云雀的形象,让读者获得了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并借此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1、结合全诗内容,请你谈谈云雀形象的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致云雀》中“云雀”代表诗人自己,诗人与云雀一样是渴望光明、正义、美好的,而云雀的鸣叫就像是作者所写的作品一样,给人们带来欢乐与美好的憧憬。
(观点二)作者写这首诗歌,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于其中,揭露社会的贫富不均,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渴望人人平等。
(观点三)《致云雀》中云雀代表18世纪中期反神权的人士,而云雀的鸣叫代表他们无神论的精神,而作者也是这一思想的赞同者,愿意倾听,作者认为不能用神来麻痹人民,而应使人民享受更多的自由权利。
“意”由言表——鉴赏诗歌的语言
这首诗歌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赏析本诗语言,要注意欣赏诗人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大胆、灵活。
2、请赏析第1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于云雀的特殊喜爱,他并不将云雀看作是一般的飞禽。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于云雀的喜爱,还表达了对于云雀鸣叫的喜爱,认为那是从天堂降临的乐音,是一种自然的艺术,这种艺术代表了云雀的衷心。
3、第3节中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沐浴着明光飞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平线下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而云雀冲上晴空“沐浴着明光飞行”,证明了云雀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渴望光明的精神。
4、《致云雀》这首诗歌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获得感性形象。各个比喻都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云雀的鸣叫声像从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里降落下来的小雨点,万物得此甘霖而从熟睡中苏醒。云雀像一位富于哲理的诗人,用它触景生情的诗歌,启迪世人,使他们从漠然的状态里崛起,让当时的人们既感到忧惧,同时又感受到希望的来临。它像名门少女寂居高楼深宫,弹奏乐曲吐露热恋的心情,这乐音弥漫在高空,绵绵不绝。它又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隐藏在鲜花和芳草丛中,仍能在凝露的幽谷中发出熠熠的光辉。它又似绿叶掩映下的一朵红玫瑰,浓郁的芳香使窃香贼痴醉昏迷。
全文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七节):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是对云雀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八至第九节):诗人借助云雀歌声宣扬了的神圣使命:“唤醒同情”。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二节):诗人通过对比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明朗、清新、欢悦。
第四部分(第十三节到第十五节):探讨美的根源,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
第五部分(第十六节到第十七节):诗人解读能够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第六部分(第十八节到第二十一节):诗人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的一面和人的不幸。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2.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明确: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3.《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③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4.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明确: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
5.“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明确: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6.《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明确: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7.如何理解第20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明确: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巩固练习】
1.阅读雪莱的《致云雀》,完成练习。
To a Skylark
Hail to thee, blithe Spirit!
Bird thou never wert,
That from Heaven, or near it,
Pourest thy full heart
in profuse strains of unpremeditated art.

Higher still and higher
From the earth thou springest
Like a cloud of fire ;
The blue deep thou wingest,
And singing still dost soar, and soaring ever singest.
In the golden lightning
Of the sunken sun,
O’er which clouds are bright’ning,
Thou dost float and run;
Like an unbodied joy whose race is just begun.
1.对于《致云雀》的第一小节,不同译者有不同译法。你最喜欢下列哪种译法 请陈述理由。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甜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江枫译)
向你致敬,欢乐精灵!
凡鸟怎能相比——
从那高天,从那远处,
泉流似的溢着天籁般的妙艺。
(高健译)
2.对英文诗歌中的“sunken sun”人们有不同的解释,郭沫若解释为“旭日未升”,查良铮认为是“夕阳已落”,江枫则注为“地平线下的太阳”。结合诗歌内容,你认为哪一种翻译更合理 为什么
2.任务活动一 诵读全诗,读懂诗意
(一)诵读全诗,感受诗韵
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1-4节。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饱含深情,“你好”重读,“啊”上扬,“欢乐”重音,“精灵”上扬,拉长)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你”“从不是”重音)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邻近”重音)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渐高,“酣畅淋漓”重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雕琢”“倾吐”重音;“表心”重读,拉长)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上”“高处”重音;“飞翔”重读,上扬)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一跃而上”重读)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渐高,“烈火”重音,“轻云”读出轻盈感)
掠过/蔚蓝的/天心, (“蔚蓝”重音)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饱满激昂,“歌唱着”“飞翔着”重音,“飞翔”“歌唱”高亢,上扬)
地平线下的/太阳, (“太阳”重读)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金色”重音,“电光”拉长)
睛空里/霞蔚云蒸,(“霞蔚云蒸”重读)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明光”重音,“飞行”轻快自由)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始迅疾的/远征。(“不具形体”“喜悦”“迅疾”重音,“远征”拉长)
淡淡的/紫色/黄昏 (“紫色”重音)
在你航程周圈/消融。 (“消融”重音)
像昼空里的/星星。 (“星星”重音)
虽然不见/形影, (“形影”重音)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却”重读,“听得清”“欢乐”重音;“强音”上扬,拉长)
(二)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1.全诗共21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任务活动二 研读与鉴赏
(一)品味语言之美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巧妙地运用修辞是增强诗歌语言形象性和艺术性、丰富诗歌意义、增强诗歌艺术张力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有关诗句对本诗中主要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2.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3.“像一位诗人”“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像一只金色的营火虫……”“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
4.“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 “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 ”
(二)欣赏情感之美
5.结合全诗,简析云雀这一意象的内涵及体现的诗人情感。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囚鸟
秦羽墨
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安排在一个叫作白鹤山的粮站。这工作说闲不闲、说忙不忙,闲来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地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它们唯一要警惕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鹰。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
我准备开门。
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只见一只比麻雀大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的。
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音,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我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它终于安静下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然大物:人!
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地上的子弹和无形的绳索(墙壁),哪一样不致命 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
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候,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的灯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由”,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挑灯夜读已成习惯。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田间地头帮大人做事,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一个转机,彻底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意外接连发生,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再是父亲离开了我们。工作不如意,债务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
一个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夜是静的,人是静的,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显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画的真实底色。画的背面,是烦躁、恐惧、被束缚感,这些像是透过纸背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是一场“安静的战争”。
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占据。大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床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虎里也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缕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不远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民已经在摘橘子。
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将它囚禁了整整一晚。我打开窗子,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划出一条我期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既坦陈了我当时的精神状态,又为下文我不“囚”鸟的行为做了铺垫,是作者的匠心之笔。
B.与之前的生活不一样,第二天我更多的是被那只“被囚”的鸟儿吵醒的,我放飞了它,是想让它与同类一起觅食。
C.文章在叙述一只鸟的故事中,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物我紧密结合,寓情于物,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独特的感悟。
D.文章语言朴实,叙事、抒情然真切,无论从鸟儿角度还是从作者自身角度展开的心理描写,都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2.请简要分析“我”对这只鸟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中的“囚鸟”意蕴丰富,请结合雪莱《致云雀》中的云雀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
1.答案:1.提示:能从汉语表达以及诗歌特点的角度去陈述理由,自圆其说即可。
2.提示:自圆其说即
解析:
2.答案:1.可以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赞美云雀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边鸣的飒爽神姿,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第二部分(3-7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第三部分(8-12节):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第四部分(13-16节):探讨云雀歌声美的根源。第五部分(17-19节):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和人的不幸。第六部分(第20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作进一步的概括。第七部分(第21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
2.“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是一处明喻,将从地面上一跃而起飞人: 高空的云雀比喻成一团云般的火焰,衬托出云雀如火的激情、如火的魅力,表现出其冲破束缚、直入云霄的英雄气概。;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是一处拟人,描绘出云雀即飞即歌的乐观精神及其对困难与黑暗的藐视。
3.这几节连用四个明喻揭示云雀的本质,字里行间寄予了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他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 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 是,诗人的博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I 像身居深宫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火虫”“绿叶荫蔽着的玫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了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4.这几节,间以设问、反问句式,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愫,就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的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与“痛苦绝缘”,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5.(1)云雀不仅代表“向上又复向上,一直飞进穹苍”的大自然形象,更是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艺术理想的形象载体。(2)云雀的歌声清新飘逸,无忧无虑,散发着天然之美,没有任何刻意的雕饰。雪莱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他们都追求光明,讨厌尘世,都向往理想的精神世界。然而,他却不能像云雀那样摆脱现实生活的羁绊,随心歌唱,自由地超然度外但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足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3)在赞叹云雀美妙歌声的同时,雪莱深切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渴望能像云雀那样放飞云间,在艺术殿堂里毫无顾虑地挥笔创作,让情感随意倾洒笔端,达到云雀般天籁之音的效果。因此,云雀不似是自由的化身,也是雪莱艺术理想的体现。
解析:
3.答案:1.B
2.①刚看到鸟被囚在屋里时,“我”激动而喜悦,因为鸟的到来可以赶走“我”的孤独;②与鸟儿共处一室后,鸟儿拼命地想逃走,“我”感受到它的恐惧,这引发“我”对它的同情与怜悯;③由被困鸟儿的举动联想到“我”自身的生活状态,“我”与鸟儿产生共鸣,放飞鸟儿,也放飞自己的心灵。
3.《致云雀》中的云雀,是一只追求自由的鸟,与本文中的囚鸟在精神上有相似之处。囚鸟在文中是指被困在房间里,“我”不让其飞出去的小鸟。文章以鸟喻人,以囚鸟比喻处在人生困境中的人,启示身处困境中的人应像被囚的鸟儿那样,努力冲破阻碍,找寻出路,活出自我。
解析:1.“我放飞了它,是想让它与同类一起觅食”的说法不准确。根据“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可知,作者放飞这只鸟,是与被囚的鸟产生了共鸣。
2.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的思路的能力。解答时,应该对全文进行整体阅读,梳理出写作思路,从中提炼出“我”在认识这只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
3.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对“囚鸟”的意蕴进行思考,解答时,既要联系文章内容,也应该结合雪莱《致云雀》对云雀这一形象的描绘,体会“囚鸟”的象征意义,表现囚鸟所承载的精神,进而概括其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