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训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训练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7 11: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训练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疆域。下列关于该政权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 B.统一全国文字为隶书
C.修筑水利工程都江堰 D.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些法律措施(  )
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有利于秦朝的社会稳定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禁锢了秦朝民众的思想
3.司马迁曾指出,汉“天下初定……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然而,过了不到100年,到他自己生活的年代,各地区的人口已翻了一番、两番,甚至更多。汉初人口增加主要由于(  )
A.赋税制度的变革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经济干预进一步加强
4.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一道政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汉朝实行分封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汉朝土地兼并严重 D.汉武帝鼓励开垦荒地
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6.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7.《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是指张骞出使(  )
A.西域 B.西藏 C.西非 D.西欧
8.“此前的中国历史不论如何变化万端,其舞台不超出亚洲东部的地理分野;而此后的历史发展却打破了天然屏障,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变化得益于(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丝绸之路
9.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0年11月,新疆30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回顾历史,此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0.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南阳的张仲景祠,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张仲景的主要成就是(  )
A.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B.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C.编写药物学巨典《本草纲目》
D.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11.某老师为一节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造纸传文明”“悬壶济苍生”“秉笔立传记”“传教慰人心”四个子目。这节课的主题应该是(  )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C.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D.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
12.“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和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13.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历史时,绘制了下图所示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尚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
14.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对武陵山区已进行了有效管辖。能证明这一结论的考古发现是(  )
A.彭头山遗址的发掘 B.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C.城头山遗址的发掘 D.龙山里耶秦简出土
15.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湖南省博物馆专场,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了辛追墓T形帛画的精彩内容。该文物出土于(  )
A.长沙马王堆 B.宁乡炭河里
C.安阳殷墟 D.澧县城头山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对秦始皇的评价选编
西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司马迁《史记》
明末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清末 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章太炎《秦政记》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人们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材料三:毛主席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结合材料三,说明毛泽东论断的正确性。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材料二:“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骠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分析此事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经营西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概括指出上述材料中措施的共同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材料二: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B 6.B 7.A 8.D 9.B 10.D 11.B 12.D 13.A 14.D 15.A
二、非选择题
16.(1)秦朝确立的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
(2)①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②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③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3)共产党和秦始皇有共同点,他们都建立了新政权,开创一个新时代,但秦始皇实行的是专制统治和暴政,共产党实行的是民主政治,走的是群众路线,这是比秦始皇强一百倍的地方。 
17.(1)事件:颁布“推恩令”。作用: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方式:派使节、联姻、战争、设郡县、屯田等。作用: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对西域(或今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拓展了大一统基业。 
(3)巩固统治(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8.题目:丝绸之路的影响。论述: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物品、物种、技术等的交流传播;加深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因此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