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 B.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汉武帝之后,地方治理一改严酷之政,相继出现如西汉宣帝时期的颍川太守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西汉元帝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东汉山阳太守秦彭“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治理成效显著。据此推知
A.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持续强化 B.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善治地方是汉代重要的选官条件 D.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
3.有学者指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儒孝伦理在汉译佛经中被提升到相当突出的地位,如梵文佛经《六方礼经》在汉译过程中增加了子女事亲尽孝的义务规范。据此可知
A.佛教逐渐儒家化发展 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
C.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 D.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4.两宋时期,宗法家族制度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的形式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宗法伦理的淡化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
5.下表是英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统计的公元 1~1840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现代世界形成有影响的科技发明,据此可知
A.16世纪前中外科技交流较少 B.中国的传统科技应用性较强
C.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因政策 D.明清科技星现明显衰落趋势
6.明代中后期,各种戏曲声腔纷纷出现并不断流变,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繁多、演出形式日趋成熟,从乡村僻壤到繁华都会,扮演戏剧蔚然成风。官僚地主、富商巨贾,不仅蓄有家班、家乐,甚至自己也登台演唱。明代中后期,戏曲的流行是因为
A.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B.京剧等戏曲元素的广泛传播
C.社会等级观念的日益淡化 D.官府以教化百姓的主要手段
7.宋元之际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一个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演化,就形成了小说。《三国演义》实际上也是《三国志》里的故事被市井艺人不断演化,内容越来越丰富的。这主要说明当时
A.文学重心出现下移趋势 B.工商市民阶层兴起
C.文学呈现全面繁荣景象 D.通俗文化成为主导
8.林则徐在广州期间“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使 1839—1840 年间广州出现了一个“海外图说毕集”的局面。这说明
A.广州最先开始了西学东渐 B.林则徐积极准备禁烟运动
C.广州主动对外开放的态势 D.林则徐逐渐打破思想禁锢
9.下表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C.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
10.杜威《中国的新文化》一文中,大力宣扬“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只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这里“最为坚实的基础”指的是
A.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11.1918年,傅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一平”。据此可知博斯年意在
A.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D.倡导文学通俗性和国民性
12.《共产党》月刊创刊于俄国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共出 6 期,在全国秘密发行。在创刊号的《短言》中,陈独秀明确提出“跟着俄国共产党”,“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该月刊在当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是
A.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冶主张 B.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第一次以书面形式传播了社会主义 D.对建党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3.有研究者发现,在 20世纪早期,有许多国民党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B.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
C.当时革命信仰的混乱现象 D.当时国民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4.1914年至 1919年,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言论中多有封建军阀的窃夺与背叛,而到 1920年至 1925年期间,孙中山在反思时,则更多的将之归结为对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妥协,以及缺乏真正的革命理论和目标,孙中山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是由于
A.继承了他一贯的思想原则,对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刻
B.国内安稳的环境有利于他进行理论的、系统的总结
C.他的革命思想受到了冲击,促使他发生了关键转变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极大影响了他的思想
15.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道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
A.必须发动和团结农民 B.要团结国民党一起奋斗
C.由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
A.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B.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C.系统地论述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问题
D.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7.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都
A.丰富了民主革命的理论 B.立足于各自时代的国情
C.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8.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
B.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
C.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9.1951年 4 月 3日,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年 4月 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这说明
A.我国在建政之初便注重意识形态的引导 B.“双百方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C.国家重视文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D.学术研究和艺术创造具有同等现实地位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其旨在
A.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 B.大力发展面向大众的文艺
C.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 D.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21.下表是新中国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比较,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2.20世纪 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 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 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B.新时期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
C.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
D.高校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23.1984 年,曾任二机部部长的刘西尧写诗一首赠与邓稼先:二十年前春雷响,今朝聚会盼新雷;喜闻戈壁传捷报,敬贺老邓立新功。与“二十年前春雷响”相关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运载火箭技术成熟 B.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C.使中国成功步入航天时代 D.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
24.1956 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反映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特色是
A.巩固国防满足冷战的需要 B.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并举
C.追求科技发展的高速发展 D.科技发展由政府主导布局
2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D.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4分)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 别史类存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 的目的所在。(5分)
27.(12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 1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种书体的特点是什么?擅长此种书体的书法家还有哪些,请举一例。(3分)
(2)图 2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该画种的特点是什么?分析这种绘画兴起的原因。(4 分)
(3)结合图 3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4分)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1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 06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2)材料二反映了鲁迅对儒学的什么态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 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4分)
29.(12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曾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每一次在关键时刻都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 1月 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年 4月 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初期,特别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再三指示全党,要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方面和技术革命方面来。……后来由于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也妨碍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变的完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四 邓小平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的革命道路主张;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毛 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主义建 设主要指导思想的变化。(2分)
(3)材料四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什么转变?(4分)
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5 BBACD 6-10 AADBC 11-15 DDBCA 16-20 CBABC 21-25 ACBDB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14分)(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分,答出三点即可)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2分)社会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2分,答出两点即可)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3分)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2分)
27.(12分)(1)书体:楷书。(1分)特点:字形方正,规矩严整。(1分)欧阳询、柳公权等。(1分,一例即可。)
(2)画种:文人画。(1分)特点: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2分)原因:知识分子兴起,追求个性抒情。(1分)
(3)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1分)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3分,答出三点即可)
(4)题目示例: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1分)
28.(12分)(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异常严重;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每点一分,共 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态度:批判儒学。(1分)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纪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2分)北洋军阀倡导“尊孔复古”。(1分)
(3)相似之处:都借助外来文化作为思想武器;都进行过激烈争论;都否定专制暴政,主张民主政治;都推动了各自的社会变革。(4分)
29.(12分)(1)革命道路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 分)评价: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后来成为全党的革命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指导思想,最终带领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分)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2分)
(3)实行人民公社体制。(1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