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试题部分1至8页,答卷卡部分9至12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2分)
注意:1.请考生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2.将答案填入答卷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检点 沽酒 襜帷(wéi) 咬文嚼字(jiáo)
B. 尴尬 萦回 涸(hé)辙 茕茕孑立(qióng)
C. 央浼 增恶 玷(zhān)辱 载欣载奔(zǎi)
D. 窈窕 睢园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在人才配置中市场的充分作用。
B.一篇文章,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C.我离开母校已经五年了,也没能回去看看,对母校的思念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翻卷。
D. 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场所。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 , 。 , 。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身处的村庄
A.③①⑤④② B. ③①④②⑤ C. 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③①⑤
二、(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完成5~7题( 6分 )
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0.5%。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的蔓延。医务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影响。2004年沱江被四川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下游内江市停水持续26天,逾百万人受影响,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2005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危害人体健康的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2006年二三月间,白洋淀再次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当地渔民损失惨重,“华北明珠”白洋淀风光不再,游客寥寥。
现在,治理水污染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治理水污染,一定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5、下列不能作为“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依据的一项是 ( )
A.水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要素,然而占地球水资源总量3%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5%可以直接饮用,比例很低。
B.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排人河流,导致我国目前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C.长江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现象。专家警告,长江将有可能变成第二条污染严重的黄河。
D.经过对黄河水污染状况的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大量排人长江,沿岸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B.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以引发传染病,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蔓延。
C.污水中的金属化合物进入人体后造成的慢性中毒很难发现,发现时已经无法治愈了。
D.据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了受到污染的水,致使每天有2.5万人得病或死亡。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已经丧失了自身水体功能。
B.受河流污染的影响,海湾和湖泊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有的地方连地下水都不能饮用。
C.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原因之一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水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此以往,许多地方优美的自然风光将不复存在。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8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在故老,犹蒙矜育,( )臣孤苦,特为尤甚。(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
A、全 且 而 但 B、凡 况 且 但
C、全 但 而 况 D、凡 但 且 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更严重)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共同审察)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差不多)
10、对下面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A.①比喻②比喻 B.①比喻②借代
C.①对比②比喻 D.①对比②借代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四、诗文积累。(13分)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3分) 译:___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分) 译:_______
13、补写名句。(5分)
(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茕茕孑立,___________。(《陈情表》)
14、诗歌鉴赏(3分)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望见了‘无垠’。”请就下面一首诗对此加以说明。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答: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
感悟春天(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浙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拥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 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这位女子可谓是个贵妇,但从一缕春色中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讨,旁边还有一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见之下,纷纷给以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5、从全文看,作者对春天有哪些感悟?请概括作答。(5分) 答:_____
16.第①段写江南春天,请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江南春天到来和离去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一句中,“哲学的命题”“诗人的想象”在文中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6分)
(1)哲学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说明第⑤段中加点处的引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____
六、语言表达。(8分)
19、在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0、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刘翔时写道: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100字以内。(4分) 林冲 刘兰芝 翠翠 别里科夫
七、(40分)
21、应用文写作。(10分) 请你代替学生会写一份请柬,邀请学校工会主席兰丽丽出席“我与红十字”演讲比赛,时间定于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时,地点定于学校礼堂。(注:不设计封面,只写内容。)
22、作文(30分)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根据你的亲身经历或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3、D(A语序错误 充分意识到市场在人才-- B一面对两面错误 C主次关系颠倒 ) 4、C
5、A(A项说明可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稀缺而宝贵,并非污染所致,答非所问。)
6、B(A项中应是“一些”城市;C项中“很难发现”的信息与原文不符;D项中“得病或死亡的原因并非都是喝了受污染的水”)
7、A(A项推断不正确,原文信息不能推知长江“已经”丧失水体功能;B项由地下水难逃厄运推知;C项由治理水污染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推知;D项由“华北明珠”白洋淀已经污染等信息推知)
8、B 9、D 10、C 11、A(错在“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
12、(1)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2)乌鸦有反哺之情,我希望奉养祖母到最后。 13、略
14、提示要点: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并且,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在对比之中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15、①春光难觅,值得珍惜;②珍爱春天就是热爱生活;③春天是美好的,是大众的;④春天可以感召人性(或“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⑤春天可以开启心灵,永葆精神的青春。(答出3点即得5分,意思相近即可)
18、①内容上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悟:a.春天是有魅力的;b.春天易逝。 ②结构上引出了作者对人生应永葆青春的感慨。 ③增添了文采。
19、略 20、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分,酌情给分
21、谨定于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时,在学校礼堂举行“我与红十字”演讲比赛,敬请兰丽丽主席届时光临
学生会敬邀
或:
送呈兰丽丽主席台启
兹定于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时,在学校礼堂举行“我与红十字”演讲比赛,敬请届时光临
学生会敬邀
(注:称呼顶格写;不能打冒号;结尾处不打句号;落款要正确;语序凌乱、不简洁,酌情扣分。)
22、[思路点拨]
角度一:正面立意。这里所说的正面立意,就是指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面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然后举事例论证,分析时要言之有理。比如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比如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现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
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 ,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的等。
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比如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评分标准:
1、切合题意:一等(30—26)
2、符合题意:二等(25—19)
3、基本符合题意:三等(18—14)
4、偏离题意:四等(13—8)
5、结构不完整或紊乱,书写潦草,未成文,给7分以下的“笔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