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过关自测(1)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哀郢①二首(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②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③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附近。②徂岁:言岁月流逝。下阪轮:下坡的车轮。③章华:指章华台,楚国离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说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小阳春气候了,接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光的流逝比作下坡的车轮。
B.颔联紧承首联,由岁月轮转联想到人事代谢,感叹有很多像屈原一样被放逐的人,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
C.颈联意境苍凉而悲壮,抒发了诗人心中那无法排解的报国无门的孤独、怨愤、惆怅、苦闷,深化了颔联的悲情。
D.这首诗首联和尾联皆写景,遥相呼应,思路缜密,结构严谨;中间两联直抒胸臆,感情浓郁,情因景而发,主旨鲜明。
(2)诗的尾联勾画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具有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语出《左传》,也就是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入耳惊心,引发了在狱中的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怀想。
B.颔联“白头吟”三字,一则借卓文君的《白头吟》表达内心的哀怨,二则与“玄鬓影”相对,写出自己年老。
C.颈联两句明咏秋蝉,暗写自己,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
D.秋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堪称“高洁”。“高洁”而“无人信”,可见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诬获罪,极为愤懑。
2.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张五諲①归宣城
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②,未到草萋萋。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注】①张五諲,王维挚友,天宝年间自京辞官归乡,本诗作于此时。②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张五”与《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都是送别对象在家族中的排行。
B.“五湖千万里”一句将空间拉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諲此行的遥远与困难。
C.“况复五湖西”?在首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路途遥远,突出了诗人的不舍和惆怅。
D.此次送别时间是春天,颈联中诗人借美好的春景从反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2.古代诗歌强调情感表达含蓄,请分析诗歌最后一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愁别绪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色彩。
B.领联的“卧迟”体现了老翁的特性,睡眠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写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而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读书
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①,犹胜凡俸侣。
【注】①蠹鱼:即蟬,又称衣鱼,蛀蚀书籍衣服;体小,有银白色细鳞,尾分二歧,形稍如鱼,故名。文中指书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家中引以为豪的资产,就是汗牛充栋的满架圣贤们的著作。
B.诗人早晨来到书房里,打开书卷,虚心向老师请教,听从老师的教诲。
C.“蠹鱼”“凡俦侣”分别指精神的归依与世俗的交往,表达了诗人非凡的志趣。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圣贤们的敬仰之情,愿意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B
2.尾联勾画出一幅荆榛满地、霜露侵袭的惨淡的废城景象。意蕴:尾联上下两句通过郢都古今盛衰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沦丧的痛惜;尾联借景抒情,眼前之景的惨淡,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解析:1.B项中“但也认为天地不会困住有壮志的人。”表述错误。“天地何心穷壮士”正确解释为“天地何曾有导致壮士图穷困厄的心”自古以来,皆因人事之非,以至于很多像屈原一样的忠臣被流放江湖。故选B。
二.答案:1.C
2.①托物言志,借“秋蝉”这一典型意象,表达自己高洁的心志;
②比喻,以蝉自比,用秋蝉的生存环境比喻自己的当下困境;
③用典,使用了“南冠”“白头吟”这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三.答案:1.D
2.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想,你回乡途经兰陵镇时也应该会因为我们彼此思念而感到凄凉吧,哪里还忍受得了悲哀的猿啼呢?诗人用以下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离愁。(1)虚写:写成此诗时二人尚未分离,诗人悬想未来,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这句与《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法相同;(2)用典:“猿啼”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古人常借此表达哀怨、愁苦之情。
解析:1.“草萋萋”可以理解成乐景衬哀情,但“江淼淼”这样理解不妥。“淼淼”是水势浩大的样子,作者借此比喻自己浩荡的离愁。再者“未到”一句说明,张諲快回到宣城时江南芳草已是萋萋,二人分别时应该初春时节,长安还是比较冷的。所以“江淼淼”应该是用寒冷的春江之水比喻诗人分别时的凄凉,应非乐景写哀情。
四.答案:1.C;
2.①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睡眠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②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觉,体现了老翁的体衰、闲散。
③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霜叶满阶红”,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选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误,“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再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结合着注释逐联分析诗人的形象。首联直接点出老翁的特点“安闲”;颔联,抓住“卧迟”和“睡美”进行分析;颈联,抓住“香添暖被笼”进行分析;尾联抓住“晓晴寒未起”进行分析。解答时,先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再进行分析。
五.答案:1.B
2.①首联运用设问交代家中积书满架,表达自己的自豪之情以及对读书的热爱之情。②颔联运用白描手法写出了晨读时的场景,表现了读书时的宁静与喜悦。③颈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先贤们的崇拜与敬仰。④尾联运用借代和对比手法,照应标题,表明诗人志趣所在。
解析:1.“圣人”不是老师,是书中的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