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和会 B.西安事变 C.北平和谈 D.重庆谈判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大别山根据地 D.国民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3.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
A.陕北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4.陈毅元帅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D.一举解放了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5.据记载,到1948年底,在山东解放区,有2 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200万公顷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7.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8.“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并且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9.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隆重举行。“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 6次横渡长江,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她参与的这场战役( )
A.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B.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1.“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最能够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 )
A.背景 B.原因 C.进程 D.影响
12.“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3.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4.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二、非选择题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经历了分分合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合作抗敌】
材料一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要求,还是策略上的考虑?这两种意见似乎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一方面是真诚要求,另一面也有策略上的考虑,可以统一。
——戴逸《继承发扬孙中山的精神遗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三大政策促成了哪一件大事?国民党“联共”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兄弟阋墙】
材料二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2)根据材料二,导致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国共由合作走向内战是从哪一件事开始的?毛泽东指挥的“暴动”是指哪件事?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同仇敌忾】
材料三 1937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讲话中称:“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
(3)根据材料三,蒋介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庐山讲话的?此后的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国共关系的新变化对抗日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败走麦城】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分析材料四,毛泽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这件事对中国局势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5)国共关系的分分合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民政府不理解农民,看不到解决农民困苦的紧迫性,对农民的疾苦也就漠不关心。讽刺的是,国民政府官员继续生活在儒家关于劳心者与劳力者之区别学说的阴影下,将农民鄙视为毫无生气、无足轻重的人,所以看不到农民大众的革命能力,因而也从未尝试去组织他们。恰恰就在这个被忽视的区域,毛泽东的天才得到了最高度、最成功的发挥。一块造屋者抛弃的石头变成了另一个人的房屋之柱石。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设问: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的局限性。结合史实说明,被抛弃的“石头”变成了“柱石”。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948年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
设问: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有何重要意义?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人民解放军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18.【时空观念】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与下面时间轴上1947 年相对应的事件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双十协定”的签署
C.全面内战的爆发 D.千里挺进大别山
19.【唯物史观】在解放战争中,山东提出了土改、生产和支前相结合的方针……山东省支前委员会随即发出组织随军运输队、担架队的通知……山东铁路工人和沿线人民……响亮地提出“军队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口号……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材料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因素是( )
A.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B.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C.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D.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C 6.B 7.A 8.C 9.D 10.D 11.B 12.B 13.D 14.B
15.(1)事件: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成立了黄埔军校,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
(2)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对革命人士进行血腥大屠杀;事件: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转变:毛泽东决定停止攻打长沙,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背景:卢沟桥事变以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全民族团结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背景: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影响: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
(5)合则赢,分则伤。
16.局限性: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7.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奋战;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18.D 1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