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9 12: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食盐
胆矾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说课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氯化钠的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在本节课中学习完毕。所以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内容的一个升华与深化。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一课时,之前学习的CO2的制取反应和灭火器的原理中牵涉到的反应,正是本节课所学的盐与酸的反应。而盐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则是学生以前接触较少的,或是虽然接触到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关观念的新内容。所以本节课应将此项内容定位为教学的重点。
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突破
教学重点∶知道氯化钠的用途,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2.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3.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让学生即体会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四、教学策略
讲授法,实验法,谈论法
教师活动: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 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
解答小结:
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设计意图:从生活常识出发,为下面知识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学生活动:抢答、交流做菜经验
课程引入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介绍导入: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对学过的相关知识进通过介绍中毒事件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当做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合作探究
(一)氯化钠1.盐类物质的组成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对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掌握新增内容。
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中毒事件加强全意识及食品卫生意识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五、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2.氯化钠的用途分布
教师活动:
指导阅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2~73有关氯化钠的知识。投影:有关食盐的图片或录像思考下列问题: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人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 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哪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五、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尝试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与生活、人体健康联系起来。
五、教学过程
【投影】1氯化钠的组成2氯化钠的用途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合作探究
学生活动:比较自己的归纳和投影上放出的归纳有何异同。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往往缺乏条理性,所以教师的归纳是有必要的。
五、教学过程
3.粗盐的提纯方法步骤
合作探究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呢
学生活动:提出各种方法,讨论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设想,讨论交流得出最适合课堂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①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 滤纸如何使用 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
实践: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录像播放正确操作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讨论、交流,并统一思想,进行操作。
设计意图: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动手实验,并发现问题。组内或小组间讨论解决,增强同学间的科学合作意识,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
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1.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1)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2)滤纸被玻璃棒捅破(3)仪器不干净2.产率偏低的原因: (1)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2)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3)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五、教学过程
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方法。
五、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反馈
1. 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存的步骤可简单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温室时的溶解度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在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 C.过滤后得到 滤渣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D.蒸发时需要将滤液全部蒸干在停止加热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氯化钠1.氯化钠的构成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2.氯化钠的用途(1)工业(2)农业(3)医疗(4)生活3氯化钠的分布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二、粗盐提纯
1.粗盐提纯的步骤2.过滤器的器材3.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板书简明扼要,既清晰明了,又便于学生把握要点
欢迎各位的指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