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科学3.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吃酸梅流唾液 B.鹦鹉学舌 C.蜜蜂采蜜 D.鸟类迁徙
2.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
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
3.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婴儿吮奶 ②蜜蜂筑巢
③蜘蛛结网 ④海狮表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5.如图为幼小黑猩猩在钓取白蚁。下列所述动物行为的类型,与其相同的是( )
A.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
B.菜青虫取食白菜等植物的叶片
C.宠物犬随着音乐踏起优美的舞步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乳头就吸吮乳汁
6.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觅食行为
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防御行为
C.雄性楸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攻击行为
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繁殖行为
7.某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C.小脑病变时,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的现象
D.鱼类的定向洄游行为是后天学习所获得的
9.训练动物走迷宫:蚯蚓需要 200 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说明( )
A.蚯蚓不具有学习能力
B.小白鼠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弱
D.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10.①蜜蜂采蜜
②蜘蛛结网
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
④小鸟喂鱼
⑤母鸡孵卵
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上面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二、探究题
11.为研究动物的行为,小应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他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秒
第一次 267
第二次 193
第三次 90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请分析原因_____。
12.卷心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植物的花,每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因此在分类上这些植物属于十字花科。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绿色的小肉虫——菜青虫,但在菠菜、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一般找不到菜青虫。为探究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趋向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学习行为,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菜青虫幼虫20只;
②准备新鲜的卷心菜叶和菠菜叶各一片;
③将20只菜青虫幼虫放在与两片叶片等距离的地方,观察幼虫爬行方向。
实验结果如下表:
观察的时刻 第3分钟 第5分钟 第8分钟 第10分钟
爬向卷心菜的菜青虫幼虫数量/个 15 16 18 20
爬向菠菜的菜青虫幼虫数量/个 5 4 2 0
回答问题:
(1)小乐提出的假设是______;
(2)实验用菜青虫幼虫的选取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使用菜青虫幼虫进行实验
方式二:取菜青虫卵隔离培养,等卵孵出幼虫后进行实验
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式______(选填“一”或“二”),原因是______;
(3)分析上述实验,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
13.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是菜青虫,说明菜青虫喜欢取食这一类植物。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提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问题,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
步骤二:选取大白菜叶和菠菜叶(菠菜属于藜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状)。
步骤三: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菜青虫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探究作出回答:
(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
(2)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
(4)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3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
(5)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6)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在自然界中一定的作用(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4.阅读分析资料。
血清免疫实验是证明动物间亲缘关系远近的十分重要的方法。它是用不同种动物的血清进行免疫反应,从沉淀反应的多少可以看出被测动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例如,用狗的血清作为抗原,注入家兔体内,使家兔产生相应的抗体,再用家兔的含相应抗体的血清检测狗和其他动物的血清反应,即分别与狗、狼、狐、牛等动物的血清混合,得到如下结果:
血清免疫反应实验
狗的血清 狼的血清 狐的血清 牛的血清
沉淀最多 沉淀较多 沉淀较少 无沉淀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从上述结果可知,狗与_____亲缘关系较近,那是因为其血清免疫反应实验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者的血清蛋白在结构和性质上相似。
(2)假如分别比较狼、狐、牛与狗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组成差异程度,那么其中差异最大的是______,差异最小的是______。
(3)请将狼、狐、牛按照与狗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______。
15.南美天蛾静止时身体就像着生地衣的树枝,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_____。
四、简答题
16.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行为。
(2)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后,看到装有牛奶的瓶,就会去打开瓶盖偷喝,该过程说明大山雀已经建立了一种____ 反射。
17.(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杭州四季分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两句话描述的分别是杭州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天气或气候)
(2)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18.猫头鹰昼伏夜出,大雁秋去春来,植物春华秋实……你可曾想过,他们是如何感知自然并顺时而为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呈现出昼夜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生物体适应这种周期性变化,形成了生物节律。如人的体温周期波动、果蝇的羽化(从蛹到成虫)均表现为昼夜节律,鸟类的迁徙表现为年节律。生物体内调节生物节律的机制称为生物钟。从简单的细菌到植物、动物都有生物钟。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含羞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合拢的现象。当把含羞草放到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时,发现含羞草叶片开合仍会维持原来的昼夜节律。对于人体来说,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一天通常只出现一次,大约在夜晚入睡一小时后,且早睡觉比晚睡觉的峰值高很多。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则无济于事,因为白天睡觉不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见,生物钟如钟表一般,可以精确地调控行为、激素水平、睡眠、体温等生理机能。
(1)通过研究,人们认识到含羞草叶片开合___(填“有”或“无”)内在生物节律。
(2)根据文中信息分析,下列属于昼夜节律的是___。
a.人体体温变化 b.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 c.北极黄鼠冬眠 d.猫头鹰昼伏夜出
(3)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由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___。因此,遵循昼夜节律对维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至关重要。
(4)结合对生物钟的理解,请你写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题干中的鹦鹉学舌,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吃酸梅流唾液、蜜蜂采蜜、鸟类迁徙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B。
2.C
【分析】
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
A.熊猫偏爱嫩竹,是对食物的选择,属于觅食行为,故A正确。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是竹节虫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故B正确。
C.雄海象为争夺生活地盘而决斗属于领地行为,故C错误。
D.大雁每年都要往北方飞,属于定期的迁徙行为,故D正确。
故选C。
3.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①婴儿吮奶、 ②蜜蜂筑巢 、③蜘蛛结网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④海狮表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4.C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C错误。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学习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都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5.C
【分析】
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幼小的黑猩猩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宠物犬随着音乐踏起优美的舞步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雌性红雀给幼鸟喂食、菜青虫取食白菜等植物的叶片、刚出生的小羊碰到乳头就吸吮乳汁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6.D
【分析】
(1)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2)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3)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4)节律行为: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潮汐涨落产生有规律的行为。节律行为分为昼夜节律行为、季节节律行为、潮汐节律。
【详解】
A、蜜蜂采蜜、老鹰捉小鸡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觅食行为,A正确;
B、松毛虫有刺毛、体色鲜艳都是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正确;
C、雄性楸甲虫为“爱情”而大打出手,属于攻击行为,C正确;
D、家燕带领幼鸟飞到南方越冬属于季节节律行为,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行为的特点。
7.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题干中某5周岁的幼儿听到医生说注射抗生素便开始啼哭的这一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8.D
【分析】
(1)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正确。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正确。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个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动作不协调,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小脑,正确。
D.鱼类的定向洄游行为是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错误。
【点睛】
掌握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及动物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对比蚯蚓走迷宫的实验,蚯蚓要经过约200多次尝试与学习,而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这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0.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①蜜蜂采蜜、②蜘蛛结网、④小鸟喂鱼、⑤母鸡孵卵、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⑦大山雀偷饮牛奶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1. 小鼠比蟑螂高等,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生物越高等,建立学习行为的时间越短。
【详解】
(1)据表中数据小鼠第一次找到食物所花的时间是267秒,第二次找到食物所花的时间是193秒,第三次找到食物所花的时间是90秒,绘图如下:
。
(2)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因为蟑螂属于节肢动物,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小鼠比蟑螂高等,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12.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二 方式二可排除后天环境对菜青虫幼虫取食趋向的干扰 应用其他多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进行重复实验
【分析】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详解】
(1)假设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实验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我认为更合理的是方式二,因为方式二可排除后天环境对菜青虫幼虫取食趋向的干扰,影响实验效果。
(3)分析上述实验,还需要改进的是:应用其他多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进行重复实验,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使实验更能真实的反映问题,避免偶然性。
【点睛】
对设计探究的方案,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13.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保证孵化出的菜青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所有的量相同 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0粒,随机分成两组 使实验能更真实的反应问题,避免偶然性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帮助植物传粉
【分析】
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实验设计遵循“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详解】
(1)根据问题请探究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可以作出的假设是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同时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孵化出的菜青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所有的量相同。
(3)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不够严谨,因为2粒虫卵,孵化出的菜青虫太少,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很好说明问题。因此要增加虫卵的数量,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0粒,随机分成两组。
(4)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使实验更能真实的反应问题,避免偶然性。
(5)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6)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点睛】
本题以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
14.狼 沉淀较多 牛 狼 狼、狐、牛
【分析】
考察免疫相关原理。
【详解】
(1)依据题意,可知,这个抗体是狗的血清注入到兔子体内产生的,专门针对狗的,为此,沉淀越多,说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根据图表,可知狗与狼的亲缘关系较近;那是因为其血清免疫反应实验的现象是沉淀较多;说明二者的血清蛋白在结构和性质上相似。
(2)构成生物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等),是生物进化的证据之一。细胞色素C是参与生物呼吸作用的一种蛋白质。不同生物之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程度,反映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于细胞色素C中的氨基酸而言,亲缘关系越近,差异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差异性越大,故差异最大的是牛,差异最小的是狼;
(3)依据图示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他们与狗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狼、狐、牛。
【点睛】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拟态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拟态的原理,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南美天蛾静止时身体就像着生地衣的树枝,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拟态。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拟态的原理特点。
16.先天性 条件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详解】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2)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后,看到装有牛奶的瓶,就会去打开瓶盖偷喝,该过程说明大山雀已经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7.天气 气候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分析】
(1)天气是指定区域短时间段内气状态(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总称;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2)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详解】
(1)今天夜里到明天,杭州有小到中雨、是短时间的天气变化,描述的是天气,杭州四季分明,盛夏炎热,夏秋有台风,这是一段时间的天气状态,为气候。
(2)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属于先天性行为。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 ,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 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点睛】
本题属于跨学科的综合体,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等知识点。
18.有 abd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分析】
随地球、日、月的周期变化形成的有周期、节律的行为,叫作节律行为。
【详解】
(1)人们很早就观察到含羞草的叶片白天张开、夜晚合拢的现象。当把含羞草放到一个黑暗的环境中时,发现含羞草叶片开合仍会维持原来的昼夜节律。说明含羞草的开合有节律。
(2)人的体温周期波动、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猫头鹰昼伏夜出均表现为昼夜节律,北极黄鼠冬眠表现为年节律。故abd正确。
(3)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一天通常只出现一次,大约在夜晚入睡一小时后,且早睡觉比晚睡觉的峰值高很多。晚上不睡,白天补觉则无济于事,因为白天睡觉不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因此,遵循昼夜节律对维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至关重要。
(4)生物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赋予了生物预见和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以建议大家不熬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点睛】
本题考查动物的节律行为、激素的分泌和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读图分析转化能力和理解能力,节律行为的定义、分类和区别,激素的分泌和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