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5体温的控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08 19: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科学3.5体温的控制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乙、丙和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Ⅰ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B.乙图中,若a处是茎的向光侧,则b处一定是茎的背光侧
C.丙图中,曲线表示从温暖的室内到寒冷的户外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
D.丁图中,饭后1﹣2小时内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
2.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
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
3.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收缩 B.适当增添衣裤 C.浑身肌肉颤抖 D.汗液分泌增加
4.小敏患了流行性感冒。经测量,发烧时,他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后经用药,他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烧时:产热量>散热量
B.发烧时:产热量<散热量
C.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
D.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
5.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明刚完成了1000米长跑测试,此时的小明,满身大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小明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小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小明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6.下列现象与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现象 原因分析
A 侏儒症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 中暑后出现体温升高、头晕、恶心等 产热多而散热困难
C 向光性 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
D 紧张时面红耳赤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7.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
(1)珠峰处于对流层。大气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
(2)队员在登山过程中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_。
(3)在山顶寒冷的环境中,队员立毛肌战栗,这种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
8.2019年10月18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体育中心拉开了序幕。中国队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数位居第一,实现了中国队在世界军人运动会赛场比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请回答:
(1)首次参赛的中国选手卢嫔嫔以2分10秒9刷新军事五项女子障碍跑的世界记录。她听到枪声立即起跑,这属于______(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2)在公路自行车赛中,中国队一举夺得女子个人和团体的双料冠军。选手们骑完全程79.75公里后,气喘吁吁,全身冒汗,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状态。但选手的体温变化保持动态平衡,此过程是通过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9.在某校运动会中,1000 米的运动员小颜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跑步中体内产热大大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必须增加散热量。比赛中小颜的主要散热方式为__________,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______(填字母)。
三、简答题
10.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血液温度会降至37℃以下,这时人会出现“寒颤”(或战栗),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之后人体血液温度会回到正常值,请分析说明出现上述生理变化的原因。
11.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 。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来调节和控制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 。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 。
12.学校举行了为期一天半的运动会,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会开幕式的当天早上,小敏同学觉得天气较冷,则此时小敏同学的血管状况应为如图1中的_______(填“A”或“B”)。这个过程受_______(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2)当小敏同学一听到发令枪响时,立即起跑。从听到枪声到起跑这一过程要依赖如图2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这样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
13.如图甲所示为健康人在某一时间段内体内不同器官产热量的百分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中数据分析,你猜测该人在这一时间段内可能从事的活动是____(写出一种可能)。
(2)该人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_的控制。
(3)图乙表示该人在正常体温、低温、高温情况下的皮肤血管管径。在炎热的夏天户外活动时,他的皮肤血管管径应该是____(填“A”“B”或“C”),如果此时活动的环境为潮湿、无风,他很容易出现“中暑”的现象,原因是____。
14.如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器官或组织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脑 16 l
内脏 56 8
肌肉与皮肤 18 90
其他 10 1
(1)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15.某同学上完体育课后,满面通红,大汗淋漓,此时该同学皮肤血管口径更类似于图中的________,由于该同学没有注意及时保暖,半夜里开始发烧,早晨烧得更厉害,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中午时他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夜里才退烧。下图中能较好地表示他这天体温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A.B.C.D.
16.下表所示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劳动或运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脑 16 1
内脏 56 8
骨骼肌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_____控制。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
17.随着全民健身的活动兴起,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马拉松的运动中。马拉松在国际上是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
(1)马拉松比赛时维持身体平衡和负责协调动作的人体结构是________。
(2)如图是运动员皮肤下某一血管在正常情况和剧烈活动时的两种状态。此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大汗淋漓时,该血管的状态是________(填A或B)。此时人体的产热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
(3)马拉松运动是控制肥胖的有效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程度越严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越高。其原因是肥胖者血糖含量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人就需要分泌更多的 ________(填激素名称)来维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过度工作,使产生这一激素的器官功能渐渐衰竭,最终丧失功能,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此时得了________病。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分析曲线图,找出曲线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归纳出曲线变化的原因。
【详解】
A.甲图中,I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
B.由于b点的生长素含量比最高点低,并不一定是茎的背光侧,也可能是介于背光侧和向光侧之间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丙图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环境时,人的血液量减少,在温暖环境中人的血液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
D.饭后半小时,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液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分析】
人体在安静下,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在剧烈运动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则会发生变化,据图解答。
【详解】
人体在安静下,产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因为安静状态下,人体的内脏器官也是时刻在工作的;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
故选C。
3.D
【分析】
人体内有一套产热和散热的自动调控装置,它由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皮肤内脏的许多温度感受器组成。当人感到冷或热时,信号由神经系统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控“司令部”很快下达指令,使有关系统如肌肉、内脏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等全部启动起来,各司其职,有序地进行体温调控,尽量使体温保持在恒定范围。比如,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就会收缩发抖(打冷战),使产热增加;天热时,人体就会排汗,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
【详解】
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人体会减少散热: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液的分泌会减少。同时会增加产热:肌肉战栗;增添衣物可以减少人体热量散失。故D不合理,ABC合理。
故选D。
4.D
【分析】
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详解】
小敏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发烧时产热量=散热量。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这一过程中散热>产热。
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5.A
【分析】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
【详解】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 小明刚完成了1000米长跑测试,此时的小明,满身大汗。 小明满头大汗是因为此时皮肤内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增加散热,同时汗液挥发也带走大量热量,实现对体温的调节作用,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皮肤具有保护、排泄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6.A
【分析】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通过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结果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茎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
A.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
B.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便会出现中暑现象,如头晕、恶心等,B正确。
C.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多,对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的正向光性。向光性是植物的一种生态反应,如茎叶的向光性,能使叶子尽量处于吸收光能的最适位置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D正确。
故选A。
【点睛】
对于生物的一些生命现象在平时要多积累多思考.有助于生物学习。
7.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骨骼肌 反射
【详解】
(1)因为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大气中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运动过程中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3)在山顶寒冷的环境中,队员立毛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8.条件反射 大脑(或大脑皮层) A 脑干
【分析】
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具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详解】
(1)[1][2]卢嫔嫔一听到发令枪响时,立即起跑。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
(2)[3][4]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血管收缩(如图A所示),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9.汗液蒸发散热 C
【详解】
[1] [2] 跑步中体内产生大量的热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的形式散发出来;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10.当时人会出现“寒颤”,这是骨骼肌收缩,可以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因为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人体血液温度会逐渐增高,回到正常值。
【分析】
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乎。
【详解】
人体是恒温动物,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人会出现“寒颤”,这是骨骼肌收缩,可以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因为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人体血液温度会逐渐增高,回到正常值。
11.内脏 体温调节中枢 骨胳肌 汗液蒸发 皮肤
【分析】
人在安静和运动时不同部位的产热量,不同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不同。分析解答。
【详解】
(1)(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和劳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4)在夏季,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如果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则会导致中暑现象。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表中的数字分析,灵活答题,同时要提高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A 脑干 反射弧
【分析】
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图2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详解】
(1)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血管收缩(如图1中A所示),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2)测试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所以此反射类型是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其中骨骼肌代表效应器。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13.看书 体温调节中枢 C 体内产热大于散热.
【分析】
不同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不同,皮肤内能调节体温的主要结构是血管和汗腺,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内血管舒张,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
【详解】
(1)根据甲中数据分析,猜测该人在这一时间段内可能从事的活动是看书,
(2)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3)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因此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乙中的C,血管扩张。“中暑”是因为汗液蒸发困难,不能及时散热,体内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人体体温过高,出现“中暑”现象。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表中的数字分析,灵活答题,同时要提高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脑干 骨骼肌
【分析】
人在安静和运动时不同部位的产热量,不同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不同。
【详解】
(1)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表中的数字分析,灵活答题,同时要提高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丙 C
【分析】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详解】
某同学上完体育课,满面通红,大汗淋漓,该同学在向外散热较多,所以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从而增加散热,其血管口径更类似于丙图;由题干可知,该同学的体温从半夜开始先升高,吃过药物后开始降低到正常体温37℃,然后下午体温再次升高,到夜晚体温达到正常37℃,即C符合题意。
【点睛】
把握皮肤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6.内脏 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 汗液蒸发 皮肤 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分析】
人在安静和运动时不同部位的产热量,不同状态下,不同器官产热量不同。
【详解】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运动和劳动状态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肌肉。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
(3)由图可知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4)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5)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其原因是汗液难以蒸发,导致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或产热与散热不平衡。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表中的数字分析,灵活答题,同时要提高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小脑 B 等于 胰岛素 糖尿
【分析】
(1)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详解】
(1)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维持身体平衡和负责协调动作的是人的小脑。
(2)当运动员大汗淋漓的时候,人体散热量增大,血管会舒张,血管的口径会增大,即图B的状态;此时人体的产热与散热依然是相等的。
(3)有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与肥胖密切相关,肥胖程度越严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越高。其原因是肥胖者血糖含量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人就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过度工作,使产生这一激素的器官功能渐渐衰竭,最终丧失功能;导致糖尿病。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