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7张PPT)
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
步骤一 通史复习
阶段五 中华文明的鼎盛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课题(十一) 承古萌新与西学东渐——明清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艺
必备知识 教材拓展
关键能力 素养达成
课时达标
目
录
必备知识 教材拓展
知识点1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知识点2 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
关键能力 素养达成
考向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向一 创新新情境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向二 挖掘历史题源灵活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新现象
解析 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故选D项;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排除C项。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考向三 挖掘历史题源创新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