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东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8 07: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邵东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是文明古国,那时候的古中国人用打磨结合的方式制造做工具,并且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这个时候的古中国人处于(  )
A.旧石器时代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新石器时代
2、《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
4、先秦诸子中,有一个学术流派主张变法革新。该派的学说受到秦国的推崇,成为秦国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该学术流派是 (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5、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作"儒"。儒家主张
A.无为而治 B.克己复礼,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6、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反映出(  )
A.诸侯变法 B.华夏认同
C.三家分晋 D.王室衰微
7、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8、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宗法制度 D.皇帝制度
9、随着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增多,某学校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研究兴趣,围绕他巩固统一的措施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其中,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焚书坑儒
10、“《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董仲舒主张(  )
A.建立刺史制度 B.实行中外朝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
11、《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
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D.刘秀建汉
1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根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
13、历史上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 )
A.梁、宋、齐、陈 B.宋、齐、梁、陈
C.齐、宋、梁、陈 D.陈、宋、齐、梁
14、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王莽改制 D.孝文帝改革
15、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朝实施“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即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该制度是(  )
A.两税法 B.租调制 C.租庸调制 D.均田制
16、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光武中兴”
17、曲辕犁(如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  )
A.春秋时期 B.汉朝 C.战国时期 D.唐朝
18、隋朝时的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C.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19、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传播了中国文化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开凿了丝绸之路 D、扩大了唐朝疆域
20、《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崇文抑武
C.设置南、北面官 D.强化君主专制
21、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
22、从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到2011年的“地沟油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 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这里的“伤天理”在古代主要是指( )
A.与当事人的基本意愿不符 B.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C.违反了当时的社会法律 D.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3、被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是(  )
A.僧一行 B.沈括 C.郭守敬 D.徐光启
24、十二世纪后期,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
A.南北对峙 B.猛安谋克
C.康乾盛世 D.大定之治
25、关于我国行省制度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 B.有利于国家统一
C.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D.在全国各地均设行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4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6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4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6分)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6分)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吸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The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 A.Wright D.Twichetted 1973 YA Le)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制、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6分)
邵东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D B B C D D C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A B D D A B
题目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4分)
(1)表现: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任答三点,6分)
(2)作用: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任答两点,4分)
(3)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人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任答两点,4分)
27、(12分)
(1)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任答三点,6分)
(2)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任答三点,6分)
28、(10分)
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即可。
示例一
论题∶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思想)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习俗、生活、宗教、器物)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朝的一些宫廷舞蹈,很多则源于印度文化等,胡旋舞等含有中亚歌舞元素,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示例二
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
阐述∶唐朝的官制(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
示例三
唐朝文化的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阐述∶略。
29、(14分)
(1)变化: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2分,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劳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或者,宋朝科技发达)。(2分)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任答两点,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