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东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7 12:4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邵东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检测
语文试题卷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派,是对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现代》杂志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汇聚了沪、京、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也集中刊发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1932年诗坛刮起“戴望舒旋风”,其诗论被现代诗派奉为金科玉律。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现代派诗歌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现代派诗人是都市的漂泊者,又是一代寻梦者。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轻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诗人魏尔伦的影响,魏尔伦的《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与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很好地实践着戴望舒所主张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演变都是历史的必然。它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
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贡献的。
(摘编自翟长兴《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与演变——从戴望舒诗歌创作分析》)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现代诗派是对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 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重要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的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的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的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艺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的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发红的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个大学生,站着,没动。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地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的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儿,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地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做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中多次写到老人的“笑”,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作者以乐写悲,用“笑”来批判社会的不公,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笑”,他们对老人的种种笑,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
C.老人的儿子被人打死已有十年,丧子之痛,在他身上看不见,在他眼里读不出,他把秘密藏在傀儡摔跤的游戏后面,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诉说他的思念。
D.本文语言朴实,全文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变化,展现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行文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和束缚。
5.结合小说,谈谈你从老人的人生中品出了哪些生的况味(境况情味)?请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18分)
(一)文言文阅读(选择题3分/小题,共6分。翻译题6分/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7-9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6.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很宠信他。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6分)
(2)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 小题,9 分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
归 家 [宋]李若水
半载长安客意寒,一鞭归兴旧家山。妻孥问我成何事,买得虚名满世间。
归 家 [元]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诗中第二句中“一鞭”运用借代手法,表达作者快马加鞭匆匆归家的急切之心。
B. 王诗前四句叙写本来强健的母亲突然说眼睛不好要我归家,其实是想念在外的子孙,饶有趣味。
C.王诗后四句用反衬的手法,写到家乡虽然贫寒破旧但人们风俗淳朴,自在快乐。
D. 李诗后两句一问一答,概括了自己“半载长安”客居生活的复杂心情,有自嘲之味。
10.两首诗都题为《归家》,但在诗歌体裁和和思想情感上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1.《沁园春·长沙》中,因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
1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典故,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 , 。”
1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过程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 , 。”
1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性格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当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8. 下面是中学生刘星写给某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该邮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你找出5个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答题卡上。(每空1分,共5分)
尊敬的馆长:
您好!
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虛传。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校园”的最好写照!
为了提升图书馆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采纳。
首当其冲,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
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谢谢!
此致
敬礼!
刘星
2020年10月1日
1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00个字。(3分)
2020年4月30日16时左右,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5G信号首次“登上”世界之颠珠峰。华为珠峰5G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王波表示,在极寒、高海拔地区建设5G基站,全球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此前华为已经成功地在多粉尘多震动的内蒙古包头矿区、多风沙的甘肃敦煌、海风猎猎的海南三沙海岸建起了稳定运作的5G基站,在海拔4000米的云南梅里雪山以及最低温度低至零下30°C的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华为也有过5G基站建设的成功经验。百余名工程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帮助5G信号实现了“极限生存”。这一耗资巨大的浩大工程,将为登山、科考、测绘、环保等工作者在高峰上的用网速度和体验保驾护航。
四、写作(50分)
20. 请以《平凡是福》或者《平凡不是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都是来自乡村,原文第3段说的是“许多人来自乡土”。混淆范围。
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原文第6段说“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而不是“矛盾心理”。曲解原文或无中生有。
3.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由原文第3段“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轻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的原因只是“五四运动的退潮、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然而“现代诗派的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作为原因之一 “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强加因果。
4.C【解析】 A项,“批判社会的不公”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从全文来看,小说并不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而是要表达一种悲悯情怀。
B项,“和鲁迅笔下《祝福》中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样,冷漠麻木,作者批判的锋芒也指向了这些看客”不正确,这些看客并非都非常麻木,比如忧郁的大学生,他的笑并非出于冷漠。其他人,对老人其实也有悲悯之意。
D项,“全文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变化”不正确。从全文来看,小说中的波澜并不明显,也没有很强的戏剧性,叙述深沉朴素。
5.(6分)①生的孤独与温情。老人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表现出父亲的温情。
②生的艰辛与顽强。老人承受着丧子之痛,却仍然要辛苦认真地表演傀儡戏,体现了活着的艰难。老人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让他顽强地活下去。
③生的无力与无奈。老头的表演,其实也是老人特殊的替儿子复仇的方式,但实际上他也是命运的傀儡,是无奈也无力的。
【解析】此题要求答出从“你从老人的人生中品出了哪些生的况味”,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或现实阐述理由。
由小说中“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城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可知老人表演是为了给儿子复仇,但实际上,老人这种表演并不能真正给儿子复仇,只是老人寻求的一点点精神安慰,而且老人也是在以傀儡戏的表演维持生计,所以说他也是被命运摆布的傀儡,可以看出生的无力与无奈。
从文中“开始在灰士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表演得非常辛苦卖力,他承受着丧子之痛,而这种赵四与王九拼斗的表演更会让他时时活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即便如此,他还要向巡警交捐税,可见生的艰辛和顽强。
文中说老人“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也不让人知道儿子是怎么死的,只在表演中让王九一次次战胜赵四,来为儿子复仇,纪念儿子,可以看出老人生的孤独与温情。
6.A 翻译: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范中行氏”是“事”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D;“灭之”“臣于智伯”都是动宾短语,关系密切,中间都不能断开,排除C。
7.C “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与文意不符。原文“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是说豫让在拔剑连击赵襄子的衣服,权当为智伯报了仇之后,拔剑自刎。
8. (1)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
(关键词得分点有:彼-他;吾-我。义人:义士。 ------耳:固定句式,译为“------罢了/就是了 ” 彼义人也:判断句; 谨:小心、谨慎。句意1分))
(2)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那么我即使死了没有遗憾。
(关键词得分点有:焉以:宾语前置,用它(这种方式)。致:表达,则:那么。 虽:即使,让步假设连词 。恨:遗憾,古今异义。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9. C. 王诗后四句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反衬”手法和“贫寒破旧”表述错误,曲解原文。
10. (1)诗歌体裁:李诗属于七言绝句,王诗属于五言律诗(2分,答对1点得1分)
(2)思想情感:李诗表达了自己在外面漂泊的孤凄之感,表达自己仅仅赢得一点虚名实则壮志未酬的郁闷和遗憾之情(2分);王诗表达的是归家之后和亲人团聚的欢乐和看到乡邻和乐、民风淳朴的欣慰之情(2分)。
1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2山不厌高 海不厌 深
13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5.C 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
16.C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A、D; B项,“人们……也引发了”主谓搭配不当。
17.A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所以用“方兴未艾”;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
18. ①震慑 ②采纳 ③首当其冲 ④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 ⑤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详解】“震慑”指震动使害怕,用在此处不合适,可改为“震撼”。
“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多指主动性行为,此处是要求别人接受的,不准确。改为“参考”。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被误用为首先应当做某事了。望文生义,改为“首先”。
“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
“ 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这两句中,“只有……才”和“就能”说法绝对,存在逻辑错误。
19. ( 不超过100字)2020年4月30日,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华为工程师借助此前在恶劣环境中成功建设5G基站的经验,让5G信号首次“登上”珠峰。这将保障工作者在高峰上的用网速度和体验。(每句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压缩语段的能力。结合“2020年4月30日16时左右,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5G信号首次“登上”世界之颠珠峰”可概括出:2020年4月30日,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正式投入使用。
结合“华为珠峰5G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王波表示,在极寒、高海拔地区建设5G基站,全球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百余名工程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帮助5G信号实现了‘极限生存’”可概括为:华为工程师借助此前在恶劣环境中成功建设5G基站的经验,让5G信号首次“登上”珠峰。
结合“这一耗资巨大的浩大工程,将为登山、科考、测绘、环保等工作者在高峰上的用网速度和体验保驾护航”分析,可概括出:这将保障工作者在高峰上的用网速度和体验。
20作文(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