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中国文学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源于诗歌的吟唱,翻腾着、跳跃着、几经曲折,不屈向前,造就了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一路唱来,留下了“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等时代美声。
序曲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
剧曲(杂剧)
散曲
散套(套曲):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曲牌名
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根据节奏朗读课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感情基调?
这是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你愿意给这幅图取个什么标题?说说理由?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明意
秋月
廿四桥明月
秋潮
钱塘江秋潮
秋叶
香山红叶
秋雾
普陀山凉雾
秋 荷
秋水伊人
诸多如画的秋景,马致远为何弃而不用,
而独取哪些景物呢?
小令中前三句共描写了九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桥流水,似是江南温婉多情的景物,给人以一种清丽明快的感觉,把这一句放在曲子中,是何用意?
以乐景写哀情 ,
更能衬托感情的哀伤。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曲小令,一缕情思,一种意境,你认为作品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眼)?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曲小令,一缕情思,一种意境,你认为小令中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眼)? 断肠
一切景语皆情语
---清代学者:王国维
景
情
借
抒
马致远
字“千里”,晚年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戏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
有“佐国心,拿云手”的远大政治抱负,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年,五十岁入仕,退而隐居。
断肠?
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为“元曲四大家”,更被时人誉为“曲状元”。其杂剧25种,散曲120种,代表作《汉宫秋》。他的作品题材有,写景、叹世、闺情、世象等。
极强的语言密度
极大的艺术张力
极强的画面美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艺术特色
简约与深细
相依
静景与动景
相映
景色与情思
相融
此曲为“秋思之祖” ——周德清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
评价: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宋玉
诗词中名词的魅力
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只抓住六个典型事物,勾画出一幅乡村破晓的风景画,把旅人早行的情景写得极生动逼真,充满着清新、静美的诗情画意。手法不同寻常,欧阳修称赞它“写道路辛苦,见于言外”。
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巧妙地把地点、事件、季节、情景组合在一起,从而勾勒出两幅生动形象的南宋军民抗击金人的壮美画卷,读后给人一种雄壮、豪迈之感。
晏殊的“楼头残雪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两句是以名词性诃语排列成句来表达闺怨的佳句。两句描写思妇的孤独苦闷,用白描手法表达了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并反衬出“负心者”的薄情。语言工致、匀称。古人称此二句“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陈廷焯)
无名氏的“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无
疑这也是名词绽开的一朵奇葩。诗句隽永、蕴藉。历史、人物、景色尽、在其中。它同时展示了两幅画卷:北国的雄浑、壮阔,江南的睨艳、秀丽。各具特色,既有壮美.又有柔美.对照鲜明,又和谐统一:读后令人叹为观止。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
元·白朴
行在路上——
一个关于人类的永恒命题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
得静,来得悲凉。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
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故都的秋》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河楼》
又是一年叶落时,请用你生花妙笔,
描绘这浓浓的秋意。
小结:
这一小令句法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象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王国维认为这首小令“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因为这首小令,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