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氧化钠溶液的配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氧化钠溶液的配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9 17: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选择题(共16题)
1.“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 NaCl 溶液”实验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取用 NaCl B.称取 NaCl
C.量水时用 10ml 量筒 D.溶解 NaCl
2.将50g 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实验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胶头滴管 C.量筒 D.托盘天平
3.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石棉网 C.烧杯 D.量筒
4.下列实验操作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取固体 B.称固体
C. 量取水 D.写标签
5.用量筒准确量取9 mL水,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A.10 mL量筒 B.20 mL量筒 C.5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6.实验室欲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称量和溶解
B.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只有天平、烧杯和玻璃棒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
D.转移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将洗涤液一并倒入试剂瓶
7.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做法错误的是
A.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
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
8.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一定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A. B. C. D.
9.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NaCl溶液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0.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11.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附着有少量水,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
C.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3.实验室用4%的H2O2溶液配制2%的H2O2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偏浓的是
A.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B.用量筒量取4%的H2O2溶液时俯视读数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洒出
14.用氯化钠配制50g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步骤是
A.计算 B.量取 C.溶解 D.蒸发
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C.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氯化钾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钾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16.如图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 的含量
B.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蜡烛中含碳、氢元素
二、综合题(共8题)
17.学会溶液的准确配制和分离提纯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g,水_____g。
(2)若用己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_____g;水_____g。
(3)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较多杂质,可通过_____方法除去泥沙。
18.溶液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e.量取。某同学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则需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 g。
③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__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
(2)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①图一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要使Na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含义是______。
1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
(3)欲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 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A.b>a=c B.a=b>c C.a>b>c D.b>a>c
(6)t2℃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b物质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 “<”)
(7)t1℃时,a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加1.5ga 再加1.5ga 升温至t2℃
10ml水溶液X溶液Y溶液Z
则所得溶液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
(8)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_______ 、______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20.氯化钠在工农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1)配制500mL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04g/cm3),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_____。
A 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后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
B 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
(3)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g(精确到0.1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1.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cm3)配制49 g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_______。(填选项)
A 5 mL量筒 B 10 mL量筒 C 25 mL量筒 D 100 mL量筒
(3)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________缓慢倒入装有________的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在烧杯中加入2.82 g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箔(只含两种物质),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根据图像计算出b-a=__________g。
③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上图所示:
①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_g,量取水的体积选择仪器a的规格为___________mL。(填“50”或“100”)
③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 砝码生锈了
④把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实验二探究铁的腐蚀条件
①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___________mL刻度处。
②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上图乙安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g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___________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
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
23.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和人类的生产、科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室温下,某同学欲用氯化钠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
①经过计算可知,需要称量_______g NaCl固体。
②将量筒内的水向烧杯内倾倒时不慎洒出了一些,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这个因素将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之一)。
(2)室温下,在一烧杯中盛有22gCaCO3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现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①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种。
②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
24.在实验室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方法一:计算→称量固体NaOH,量取一定量水→溶解
方法二:计算→量取一定量25%的NaOH溶液和水→混匀
(1)用方法一配置100g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固体______g;
(2)方法二中用量筒取25%的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 试剂瓶玻璃盖应倒置,不符合题意;
B.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C. 需要水的体积的47.5mL,使用量筒称量液体时,应选择大而接近的,故需要5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D. 溶解氯化钠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稀释;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需要胶头滴管定容;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需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不需要托盘天平称量质量;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
整个具体步骤是:先计算出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用钥匙取药品,用天平称量药品放入烧杯内,用量筒量(要用到胶头滴管)取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不到石棉网.故选B
4.D
【详解】
A、取用固体时,瓶塞应倒放,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C、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写标签时,应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为了不造成误差,选取的量筒的量程要比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量取9mL水,应选用10mL量筒;故选:A。
6.C
【详解】
A、配制该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错误;
B、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故错误;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正确;
D、转移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若将洗涤液一并倒入试剂瓶,会改变溶液的浓度,故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需硝酸钾的质量=50g×10%=5g,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5g=45g(合45m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解时,应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体药品应存放于细口瓶内,所以溶液配制完成后,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细口瓶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A
【详解】
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用到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用不到酒精灯,故选:A。
9.B
【详解】
A、取一定量的NaCl时,瓶塞应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将水从量筒中倒入烧杯中,量筒尖嘴靠在烧杯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进行溶解操作时,应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
10.D
【详解】
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时需要烧杯、玻璃棒。故选D。
11.B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会导致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正确;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附着有少量水,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A、溶解需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A正确;
B、烧杯不干燥,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①中烧杯加入氯化钠前需是干燥的,故B正确;
C、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则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C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不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
A、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
B、用量筒量取4%的H2O2溶液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4%的H2O2溶液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D
【详解】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不需要蒸发。故选D。
15.D
【详解】
A. 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植物油不溶于水,二者混合后得到的不是溶液,故A错误;
B. 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玻璃棒,故B错误;
C. 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将10%的,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C错误;
D. 将25gKCl溶液蒸干得到5gKCl固体,所以溶质质量是5g,溶液质量是25g,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故D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两集气瓶中现象相同,无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此选项错误;
B、将10g氯化钠完全溶解在90mL(90g)的水中正好可以得到10%氯化钠溶液,此选项正确;
C、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装置为开放体系,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故无法用此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选项错误;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但无法确定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7.3 47 25 25 过滤
【详解】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6%=3g,需要水的质量=50g-3g=47g;
(2)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则有50g×3%=x×6%,解得x=25g,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25g,则还需要水的质量是50g-25g=25g;
(3)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18.baecd 25 烧杯、胶头滴管 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B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甲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详解】
(1)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其操作顺序是baecd,故填:baecd;
②设需20%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则x×20%=100g×5%,解得x=25g,故填:25;
③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和烧杯、胶头滴管,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食盐溶解,故填: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2)①由图一可知,20℃时,向A烧杯中加入10gNa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而向B烧杯中加入25gNaNO3固体,有剩余固体未溶解,则一定是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25gNaNO3固体全部溶解,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不是;
由图一可知,Na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NaNO3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故填:B;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②由图一可知,Na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含义是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甲;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19.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a > b >c 加水 降温 饱和 33.3% D < 溶液Y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详解】
(1)P点的含义是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可根据该温度下溶解度曲线的高低确定,故为a > b >c;(3)欲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转换为不饱和溶液的方式及氢氧化钙溶解曲线受温度影响的关系可知,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降温;(4) 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因为50g水中只能溶解25g;溶质质量分数=25g/75g×100%=33.3%;(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在起始温度下,B的溶解度最高,ac的溶解度相等,升高温度,c物质的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6)t2℃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所得a物质溶液的质量小于b物质溶液的质量;因为降温时a物质的结晶此处多;(7)经操作所得溶液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溶液Y;(8)除去a固体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 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20.31.2 B 66.7 烧杯
【详解】
(1)配制500 mL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1.04 g/cm3),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0 mL×1.04 g/cm3×6%=31.2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先在右盘纸片上加砝码和移动游码到所要称量的质量,后在左盘纸片上加氯化钠至平衡,故选B。
(3)①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6%=100 g×4%,x=66.7 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21.39 5.4 B 浓硫酸 蒸馏水 Al2O3 + 3H2SO4 = Al2(SO4)3 + H2O 49 2.34
【详解】
(1)设所需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有x×98%=49g×20%,解得x=10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0g÷1.84g/cm3≈5.4mL;需要水的质量为:49g 10g=39g;
故答案为:39;5.4;
(2)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选用的仪器为10mL量筒,故答案为B;
(3)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4)①在铝箔表面有氧化铝薄膜,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时氧化铝与稀硫酸发生反应:Al2O3 + 3H2SO4 = Al2(SO4)3 + H2O;
②根据图像可知铝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0.2g,设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g,有,解得y=9.8g,则硫酸溶液的质量为:,则b-a=49g;
③根据,生成氢气0.2g,设参与反应的铝的质量为mg,有,解得m=1.8g,则氧化铝为:2.82 g-1.8g =1.02g,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为:,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为1.8g+0.54g=2.34g。
22.量筒 16 100 AB 300 40 温度 试管内没有氧气
【详解】
(1)①a仪器是量筒。
②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16%=16g,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则需要84 mL的水,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应选择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所以量取水的体积选择量筒的规格为100mL。
③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称量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故实际称量药品的质量偏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量取水的体积偏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砝码生锈了,砝码质量偏大,称量药品的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④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把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100g×16%÷4%-100g =300g。
(2)①铁生锈消耗氧气,量筒内气体较少,压强变小。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该小组用下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50mL-50mL×=40mL刻度处。
②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明确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变化。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是试管内没有氧气。
23.4.5 偏大 两 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设A点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73g×10%=7.3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答:A点时溶质的质量为23.1g。
【详解】
(1)室温下,某同学欲用氯化钠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①经过计算可知,需要称量500g×0.9%=4.5gNaCl固体。
②将量筒内的水向烧杯内倾倒时不慎洒出了一些,使实际量取的水的质量偏小,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这个因素将会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 室温下,在一烧杯中盛有22gCaCO3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现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①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稀盐酸过量,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溶质有两种,分别是氯化钙、氯化氢。
②见答案。
24.10g 大于
【解析】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用方法一配置100g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固体∶100g×10%=10g;(2)方法二中用量筒取25%的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