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9 17: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16题)
1.如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是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稀硫酸 D.硫酸钠溶液
2.下列变化能通过加入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CuCl2 B.Al2O3→A1Cl3 C.Fe2O3→FeCl2 D.Fe→FeC13
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稀硫酸和稀盐酸 ①打开瓶盖观察②闻气味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①通入CO2②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C 氧化铜和氧化铁 ①观察颜色②加入稀硫酸
D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①加入水中观察②闻气味
A.A B.B C.C D.D
4.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必须加入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NaOH HCl B.Mg H2SO4 C.CaCO3 HCl D.Ca(OH)2 CO2
5.已知甲、乙能相互反应转化为丙、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丁是铜,则甲、乙可能不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
B.若丙、丁是盐和水,则该反应可能不是中和反应
C.若甲是一种氧化物,则乙可能是一种酸或碱
D.若甲是过氧化氢,则乙可能是二氧化锰
6.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途径制备有关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溶液
B.溶液
C.
D.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碳粉中的铁粉 磁铁吸引
B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C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加足量的水,过滤
D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Na2CO3 加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A.A B.B C.C D.D
8.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将质量相等的石灰石和熟石灰分别放入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
A.右边 B.左边 C.不倾斜,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
9.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pH试纸 C.氯化钠溶液 D.大理石
10.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中和盐酸使溶液呈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熟石灰 B.石灰石 C.纯碱 D.生石灰
11.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Si+O2SiO2
②SiO2+Na2CO3Na2SiO3+CO2↑
③SiO2+2CSi+2CO↑
④Si+2NaOH+H2ONa2SiO3+2H2↑
A.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反应③
B.硅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④反应中没有体现初中所学的碱的通性
D.上述四个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12.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制取Cu(OH)2:将CuO与NaOH溶液混合
B.分离MgCl2和K2SO4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检验BaCl2中是否含有BaCO3:取样品,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D.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和HCl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13.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是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选项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水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氢氧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1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等质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表面有氧化铝的铝条中加入稀硫酸 B.向两份相同的等质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镁粉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 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酸能使石蕊试液变_____,使酚酞试液_____。
18.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可以用作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稀硫酸可以除铁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炼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金刚石②熟石灰③氧化钙④干冰⑤盐酸⑥石油,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4)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5)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______。
(6)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是___________。
20.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文物再“上新”。由所学知识回答:
(1)本次出土的黄金面具残片最为瞩目,历经3000年仍金光灿灿。黄金能加工成金箔,体现了黄金的____性。
(2)近年来陆续出土“上新”的青铜尊、青铜人像等精美青铜器书写青铜华章。
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可制得铜,其反应之一是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则木炭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②《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向铜中形入少量锡(Sn)来冶炼青铜的历史。在相同条件下,取相同体积的锡片和铜片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锡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两者金属活动性Sn_______Cu。(填“>”或“<”)。
(3)现对一批生锈的铜锌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进行回收利用,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铜锈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①为加快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一种即可);
②步骤一、二、三均包含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③溶液A中的溶质是_______。
④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1.如图为实验空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易与稀盐酸反应: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 ②Cu2O ③______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______。
22.将铁粉加入足量的硫酸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金属中能与硫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
A.Cu B.Mg C.Al D.Ag
(2)高温条件下
一氧化碳可把锰从四氧化三锰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__________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
(3)已知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将镉丝插入下列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NaCl溶液 ②HCl溶液 ③AgNO3溶液 ④NaOH溶液
(4)将mg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再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2.8g。原氧化铜的质量m=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C
【详解】
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X是一种酸。
X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X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若是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变为浅绿色,推断合理。
故选C。
2.B
【详解】
A、铜活动性较弱,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一步实现;
B、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能够一步实现;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是生成氯化亚铁,不能一步实现;
D、铁和稀盐酸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铁,不能一步实现。
故选B。
3.C
【详解】
A、①打开瓶盖观察稀硫酸和稀盐酸无明显区别,无法区分。②闻气味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稀硫酸无气味,可以区分。错误。
B、①通入CO2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溶液出现沉淀,可以区分。②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变红色,不可区分。错误。
C、①观察颜色氧化铜是黑色的,氧化铁是红棕色的,可以区分。②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中溶液变为蓝色,氧化铁中溶液变为黄色,可以区分。正确。
D、①加入水中观察硝酸铵感觉温度下降,氢氧化钠固体感觉温度上升,可以区分。②闻气味不能区分,因为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都是没有气味的。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B、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有大量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大量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D、澄清的石灰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若丁是铜,则甲、乙可能不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故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若丙、丁是盐和水,则该反应可能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B正确;
C、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会与碱反应,如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若甲是一种氧化物,则乙可能是一种酸或碱,故选项C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乙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6.D
【详解】
A、铜金属活动性在钠之后,和硝酸钠不反应,无法生成硝酸铜,A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是氯化铁,B错误。
C、水电解生成氢气,不是加热,C错误。
D、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 碳粉不能被磁铁吸引,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所以磁铁能除去铁粉,不符合题意;
B. CO不能与NaOH反应,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足量的NaOH溶液能除去CO中的少量CO2,不符合题意;
C. 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CO3不溶于水,所以加入水不能除去除去CaCO3,符合题意;
D. NaOH与石灰水不反应,Na2CO3石灰水反应是:,过滤除去,得到NaOH溶液,所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能除去Na2CO3,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详解】
左边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右边熟石灰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左边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质量减少,故天平会往右边倾斜。
故选:A。
9.C
【详解】
A、硫酸铜溶液与盐酸混合不发生化学反应,没有现象,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产生蓝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C、氯化钠溶液与盐酸不反应,没有现象,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没有现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冒出,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选C.
10.B
【详解】

11.D
【详解】
A、反应③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硅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
C、碱的通性中没有碱与单质、水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的通性,反应④反应中没有体现初中所学的碱的通性,故C正确;
D、反应①中硅元素由0价→+4价,反应②中硅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反应③硅元素由+4价→0价,反应④硅元素由0价→+4价,上述四个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没有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故选D。
12.C
【详解】
A、氧化铜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方案不合理;
B、氯化镁和硫酸钾都易溶于水,因此不能通过过滤分离,故方案不合理;
C、碳酸钡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和氯化钡不反应,可以检验,故方案合理;
D、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氯化氢都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方案不合理;
故选项为:C。
13.D
【解答】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中的空气膨胀,进入锥形瓶,气球b会鼓起来.
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锥形瓶中的空气没有明显变化,气球也没有明显变化.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锥形瓶中的空气没有明显变化,气球也没有明显变化.
D、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减少,锥形瓶中的空气进入试管,从而使锥形瓶中的空气减少,当锥形瓶中的空气减少时,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a会鼓起来.
14.C
【详解】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故B正确;
C、当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时,金属有剩余,酸不足,故产生氢气相等;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因此正确的图形应该是,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先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一开始无沉淀产生,把盐酸消耗掉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15.D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等质量的铁与铝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最后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铁,选项A错;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选项B错;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表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错误;
D.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图象可以表示该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16.C
【详解】
A、向表面有氧化铝的铝条中加入稀硫酸,氧化铝首先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铝膜被破坏后,铝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错误;
B、向两份相同的等质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镁粉,酸全部反应,生成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故得到氢气质量相同,错误;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溶解度也恢复,正确;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更快,错误。
故选C。
17.红 不变色
【详解】
酸的溶液一定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18.(1)
(2)
(3)
19.② ⑥ ④ ③ ① ⑤
【详解】
(1)熟石灰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石油;
(3)干冰升华吸热是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4)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可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
(5)金刚石的硬度很大,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
(6)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是盐酸;
20.延展性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 加热 过滤 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
【详解】
(1)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黄金能加工成金箔,体现了黄金的延展性;
(2)①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木炭和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②在相同条件下,取相同体积的锡片和铜片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锡片表面产生气泡,说明锡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铜片没有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没有氢强,两者金属活动性Sn> Cu;
(3)①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为加快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或将生锈的铜锌合金粉碎;
②步骤一、二、三都是实现固液分离的实验操作,都是过滤;
③铜锌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部分锌被氧化成氧化锌,Cu2(OH)2CO3与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氧化锌和锌都与硫酸反应,都有硫酸锌生成,反应后还有过量的稀硫酸剩余,溶液A中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
④硫酸铜与过量的锌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则固体B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向铜和锌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分液漏斗 B E A Cu和Cu2O 红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O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铜
【详解】
(1)由图可知,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
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猜想假设:由题干信息可知,Cu2O是红色固体,铜单质也是红色固体,故红色粉末可能是Cu,也可能是Cu2O,也可能是Cu和Cu2O的混合物,故③Cu、Cu2O;
设计实验:结论为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Cu2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铜和水,故现象为:红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反思:由于Cu2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铜,故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
2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C , 4 ①④ 16
【详解】
(1)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将铁粉加入足量的硫酸充分反应,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②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Mg> Al >H> Cu> Ag,下列金属中能与硫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BC;(2)氧化碳可把锰从四氧化三锰中还原出来生成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4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3)已知镉(Cd)的金属活动性与铁、锌相近,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Cd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钠的活动性,强于氢和银的活动性,故将镉丝插入下列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①NaCl溶液和④NaOH溶液;
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氢>铜,分析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发生的反应(CuO+H2SO4=CuSO4+H2O),再加入铁粉可能发生的反应(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依据实验现象“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判断发生反应后所得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4)根据实验现象“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可知,充分反应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此时滤液中不存在硫酸和硫酸铜,则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为铜,铜的质量为12.8g;根据元素质量守恒,由铜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 CuO
64 80
12.8g x
,x=16g。